书城亲子好家长成就好孩子
10237200000056

第56章 老舍——培养孩子勤劳的好习惯

老舍(1899~1966),现代著名作家,杰出的语言大师,原名舒庆春,字舍予,另有笔名絮青、鸿来、非我等,满族,北京人。1918年北京师范学校毕业后任小学校长和中学教员,1924年赴英国任伦敦大学东方学院汉语讲师,1926年加入文学研究会,1930任齐鲁大学、山东大学教授。1938年中华全国文艺界抗敌协会成立,老舍被选为理事兼总务部主任,主持文协日常工作。在创作上,以抗战救国为主题,写了多种形式的文艺作品,先后创作了著名长篇小说《骆驼祥子》、《四世同堂》等。新中国成立后,曾任中国文联副主席、中国作家协会副主席、中国民间文艺研究会副主席等职,写了《龙须沟》、《茶馆》等三十多个剧本,被誉为作家劳动模范,北京市人民政府曾授予老舍“人民艺术家”的光荣称号。

1899年2月,老舍出生在北京西城护国寺附近的一个贫民家里。对于悲惨的童年生活,老舍在他《昔年》的诗中写道:“我昔生忧患,愁长记忆新;童年习冻饿,壮岁饱酸辛。”正是他童年生活的真实写照。

老舍的父亲舒永寿是个穷苦的旗兵,在八旗中属于正红旗,在皇城充当一名护兵,每月领三两银子。老舍出生的第二天就是农历“立春”,父亲给他取名为“舒庆春”,就是盼望这孩子像春天一样欣欣向荣,能给家里带来幸福。

但是,春天没有盼来,灾难和困苦却接踵而至。1900年8月,老舍一岁半的时候,八国联军攻打北京。老舍的父亲在正阳门与伙伴们一起,挎着生锈的腰刀同实力雄厚的八国联军展开巷战,最后,被敌人的燃烧弹活活烧死了。

八国联军进城后,大肆烧杀抢掠,老舍失去了父亲,连自己也险些丧命。从老舍懂事时起,常听母亲讲这段往事。侵略者凶狠残暴的罪行,在他幼小的心灵里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印象。他年轻时就收集了八国联军的侵华史料和义和团起义史料,新中国成立后创作了反映义和团的话剧《神拳》。

老舍的母亲姓马,是正黄旗的满族人,幼年在农村劳动,养成勤劳的习惯,身体也相当结实。她在丧夫之后,竭力撑起了整个家。丈夫死了,鬼子来了,满城是血光火焰。老舍的母亲在刺刀下、饥荒中保护着儿女。

老舍在20世纪30年代写过一篇名叫《月牙儿》的短篇小说,其中有几段描写,可以说是他勤劳母亲的写照:

妈妈整天给人家洗衣裳。有时月牙儿已经上来,她还在哼哧哼哧地洗。那些臭袜子,硬牛皮似的,都是做买卖的伙计们送来的,妈妈洗完这些牛皮就吃不下饭去。

妈妈的手起了层鳞,叫她给搓搓背顶解痒痒了。可是我不敢常劳动她,她的手是洗粗了的。她瘦,被臭袜子熏得常不吃饭。

老舍发现,因为母亲整天给人家洗衣服,她的手终年是鲜红和微肿的。白天,她要洗满满两大绿瓦盆的衣裳;晚上,她和三姐在一盏小油灯下,缝缝补补,每天操劳到半夜,而且终年不得休息。

老舍的母亲是一位勤劳的妇女,她爱干净,桌面上从不留有灰尘,柜门总是擦得清洁明亮。老舍的父亲生前喜欢养花,父亲去世后,母亲就精心浇灌留下的几盆石榴和夹竹桃。她每天都把屋内外收拾得干干净净,桌面不留灰尘,连破柜门上的铜环儿也擦得闪光,仿佛在说:别看咱们穷,可是活得硬朗。

母亲常常叫年幼的老舍一起干一些力所能及的活:母亲要浇花了,他就去取水;母亲扫完地了,他就去撮土。小时候,当母亲和三姐做活的时候,老舍帮着打下手:递烙铁,看火,送热水和凉水。他为能减轻母亲的一分劳累而高兴。

慢慢地,老舍就养成了勤劳的好习惯。成名以后的老舍仍然保持着自己收拾屋子的习惯,像母亲那样把茶壶、茶碗收拾得干干净净,他还经常自己取水浇花。老舍的勤劳都是受着母亲的影响。

老舍一生也在辛勤为人民写作,建国后17年间,他发表、出版的戏剧、曲艺、论文等作品,总数约300万字,每年为人民贡献近20万字的精神食粮,而且他的每篇作品也从不潦草敷衍,总是书写整齐,规规矩矩、一丝不苟。

育子智慧

请真诚地回答以下问题:

1.你是否认为培养孩子的勤劳品格并不是十分重要?

2.你是一个勤劳的人吗?

3.你的孩子经常参加家务劳动吗?

家长们不要小看“勤劳”二字,勤劳是人们在体格、智慧和道德上寻求完善的源泉。老舍的母亲从小就让老舍耳濡目染,养成了勤劳的品格,所以后来老舍在创作中也辛勤耕耘,从不马虎了事。让孩子从小就勤劳起来,不要让过于优越的生活条件助长孩子的惰性,因为,勤劳的孩子更有前途。

那么,如何培养孩子勤劳的好习惯呢?家长可以利用日常生活中的家务劳动来锻炼孩子!

第一,组织安排家务。如今,绝大多数家庭的家务没有科学安排,基本上是由父母包办代替。因此,父母应善于组织安排家务,办法如每周召开一次家庭会议,如果孩子在会上对家务提出某些建议或解决方法,说明孩子愿意合作共同搞好家务事,否则就应采取适当方式进行教育。不过,父母要首先做出表率,同时要根据孩子的合理化建议,针对家庭每个成员的爱好和能力,分配给每人一份工作,也可以每周或每月分别轮流做各项家务。这样,孩子就容易养成劳动习惯和计划家务、做好家务劳动了。

第二,考虑孩子的能力。父母必须考虑到孩子的实际承受能力,并进行具体而耐心的指导或示范,教孩子怎样一步一步地完成其所承担的任务。比如,让孩子收拾卫生间时,要叫他先清除垃圾,再刷洗浴缸,最后擦拭地板,等等。让年幼的孩子做的家务活,必须是具体而又简单的事情,这样孩子才有信心去完成。

第三,赞扬孩子的成绩。孩子参加家务劳动,既是学习过程,又是锻炼过程,自然在这个过程中会有成功和失败。这就要求父母应当教育孩子战胜困难、不怕失败,树立信心和决心,学会做自己力所能及的事情。因此,父母要经常、恰当地发现与赞扬孩子的优点,肯定成绩,并和蔼可亲地指出其不足之处。

第四,提高孩子的责任感。如果孩子没有完成分配给他的家务活,比如吃饭前的准备工作,你不妨对他说:“要是你收拾好了桌子,我们就可以马上开饭了。”……总之,随着时间的推移,就能使孩子意识到其行为所产生的好坏不同效果。这样,他们就会慢慢地懂得自己在家庭中所起的作用和责任的分量了。

第五,讲究奖励方式。许多专家劝告人们:不要用金钱作为对孩子从事家务劳动或其他成绩的奖励。因为干家务是每个家庭成员应尽的义务,而学习等则是他们应当努力完成的本分;况且用金钱刺激,极容易产生为“奖金”而做、而学的负效应。实践证明对孩子进行非金钱的适当物质奖励比奖励钱好,尤其是以精神奖励为好,最好是给些荣誉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