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短篇雄辩艺术
10216300000009

第9章 鲍叔荐治国奇才管仲论强国之道

2000多年前的一个冬天,齐国发生叛乱,经过长时间的厮杀,齐襄公被杀,叛乱首领公孙无知为齐侯。

齐襄公有两个儿子。长子名纠,其母亲是鲁国人。襄公被杀后,公子纠和他的师傅管仲,连夜逃往鲁国。次子名小白,其母亲是莒国人,早先因为襄公和亲妹妹(鲁桓公夫人)通奸,公子小白进宫劝谏,遭到襄公斥骂,所以和他的师傅鲍叔牙逃往莒国。

要说管仲和鲍叔牙,他们可是患难与共的生死之交。早年他们一同经商,等到年终时,管仲比鲍叔牙却多拿了一倍利金。鲍叔牙的手下为其打抱不平,凭什么投入一样的,你比他还辛苦,他却比你还拿更多的利金呢?鲍叔牙解释道:“管仲并非贪图金钱,只是因为他家中贫困,所以我才自愿让他多分些。”后来他们又一道从军,但每次打战冲锋时,管仲总落在后面,而每次凯旋时却老是走在前面。军中很多人便讥笑管仲胆小怕死,但鲍叔牙却为他辩护说:“管仲家上有老母,他是为了保全自身以奉养老母,并非真的胆怯。”后来管仲知道后,激动的说:“生我者父母,知我者鲍叔牙。”他们就这样成了生死之交。

公孙无知在齐国骄奢淫逸,不得人心,于是齐国大臣们便攻杀了公孙无知。第二年春天,大臣们派人去鲁国迎接公子纠回齐国继承君位。鲁庄公便亲自率领战车三百乘,将公子纠送回国。在途中,管仲对鲁庄公说:“公子小白在莒国,莒地离齐国近,倘若公子小白先回齐国,国君之位将被其夺去。所以,我希望你能够给我多些轻车快马,以便我赶到他们前面去截住他。”鲁庄公问:“多少兵车你够?”管仲回答:“三十乘就够了。”鲁庄公允诺,管仲便率领兵马日夜兼程,向齐国方向赶去。

而在莒国的公子小白听说公孙无知被杀,变同鲍叔牙协商,向莒国国君借的战车一百乘,便向齐国浩浩荡荡的行进。恰好走到一个树荫的地方,当时正值中午,公子小白便命令停车埋锅做饭。公子小白趁此机会坐在车上休息,忽听得车后有马声响,刚要回头看,管仲已站在面前。

管仲对公子小白鞠了一躬问道:“公子别来可好?现在您要到哪里去?”

小白回答:“要去为父亲奔丧。”

管仲说:“公子纠是先君的长子,理应回去主持丧礼;您可以先休息休息,不必如此劳苦地奔波。”

鲍叔牙见此情景,马上插话:“管仲快快退下,这种事你不要多管!”

管仲看见莒兵众多,恐怕自己寡不敌众,遂假装退下,没退几步,突然拉开强弓,“嫂”地一箭,朝小白射来。小白大叫一声,口吐鲜血,仰后便倒,跌在车里。鲍叔牙和随从们赶快来救,一面哭泣,一面喊叫:“不好了!公子被射中了!”管仲一看已经得手,就领着三十乘兵车飞快地回去禀报鲁庄公和公子纠。

其实,管仲这一箭只射中了小白身上的带钩。小白是个十分机警的人物,他知道管仲是神箭手,怕他再射,所以急中生智,咬破自己的舌尖,假装被射中心窝,喷血诈倒。这一招很灵,不但骗过了管仲,连鲍叔牙也被瞒过了。

鲍叔牙看见小白坐了起来,一点也没有受伤,异常高兴。他怕管仲再来,就请小白换了便服,改坐轻车,从刁潞飞驰回到齐国都城临淄。鲍叔牙自己先单车进城,说服齐国大臣们出城迎接公子小白回到齐宫,立为国君,这就是后来历史上有名的春秋五霸中的第一位霸主的齐桓公。

齐桓公刚刚坐上国君的宝座。鲁庄公就带着公子纠来到临淄城外。齐桓公亲率战车五百乘迎战,大败鲁军。接着,命鲍叔牙率领齐军直通鲁国边境,要鲁侯交出公子纠。

鲁庄公害怕齐军进攻,只得杀了公子纠,并把管仲囚人槛车,送回齐国。

鲍叔牙在齐国境内接到管仲囚车,一面命人破槛放出管仲,一面自己回临淄见齐桓公,先吊唁,后祝贺。

齐桓公问:“为什么要吊唁?”

鲍叔牙回答:“公子纠是您的兄长,您为了国家而灭亲,实在是出于不得已,我怎么能不吊唁呢?”

齐桓公又问:“那末,为什么要祝贺呢?”

鲍叔牙回答:“管仲是天下奇才,现在已经回到齐国。您得到了一位贤能的相国,我怎么能不祝贺呢?”

齐桓公不以为然地说:“管仲射我一箭中钩,差点要了我的命,我恨不得吃他的肉,怎么还能用他为相国!”

鲍叔牙说:“为臣者各为其主。管仲在射箭中钩时,心中只有公子纠而没有您;今后您如果用他,他将为您射天下,岂止射一个人身上的钩呀!”齐桓公说:“我姑且听你的,不杀他。”

过了几天,齐植公论功行赏,准备任命鲍叔牙为上卿,负责治理国家大事。

鲍叔牙辞谢说:“您对我的恩赏。我十分感谢;不过,治理国家,不是我所能够胜任的。”

桓公说:“我了解你的长处,你不必推辞。”

“您所了解的我的长处,只不过是做事小心谨慎,循礼守法而已。”鲍叔牙诚恳地说:“但是,要治理国家,单凭这些长处是远远不够的。治国之才必须做到:对内能使百姓安居乐业,对外能和四方夷狄友好相处,上能为周王立功勋,下能向诸侯布恩译,从而使国家安如泰山,使社樱永保长存。像这样的王佐之业,我如何担当得起?”

桓公听后不禁动心。就靠近鲍叔牙问道:“像你所说的王佐之才,现在有没有呢?”

鲍叔牙说:“你真要觅求这样的人,我就向您推荐管仲。我有五点不如管仲:宽厚柔和,施惠于民,不如他;治国有方,权不旁落,不如他;尽忠守信,联系百姓,不如他;倡导礼义,传播四方,不如他;亲执抱鼓,教民勇战,不如他。”

“既然这样”,桓公说:“那末,你把他叫来,让我亲自试试他的学问和能耐。”

“不可,不可,”鲍叔牙急忙摇首回答:“有非常才能的人,必须以非常的礼节来对待他。您要用管仲这个奇才,必须拜他为相国,以父兄之礼待他,不能这样呼之即来。”桓公说:“好吧,我听从你的意见。”

于是,齐桓公选择了一个黄道吉日,亲自出城迎接管仲,和他同车回朝。围观的百姓,看见射钩的人,居然享受这样的礼遇,无不惊叹。管仲入朝后,向桓公叩首谢罪。桓公赐坐,接着就问他:

“我齐国乃是千乘之国。先祖嘻公在位时,威服诸侯,称为小霸;到了先君襄公继位,政令混乱,国运衰落。现在我要修理国政,恢复和发展先祖业绩,你看应该从哪里入手?”

管仲答道:“礼、义、廉、耻,是国家的四根纲绳,缺多了这四根纲绳,国家就要灭亡。现在您要修理朝政,振兴匡家,首先要立此四纲。纲纪立,****就可用;民可用,则匡势就会日渐强盛。”

“怎么来用民呢?”桓公问。

“要用民,必须先爱民。”管仲答。

“爱民之道,又是如何?”

“尊老,爱幼,省刑罚,薄税效。兴教育,修宗族,这些都是爱民之道。爱民,然后能安民。”

“安民之道,又是如何?”

“士农工商,各有其业。各尽其力,民就安了。”

“民安了,但是甲兵不足,怎么办?税轻了,但是财源不足,怎么办?”

“可以建立“赎刑”的制度:犯重罪的,交纳犀甲一件,可以免刑;轻罪的交纳盾牌一个,可以免刑;小罪的交纳若干金属即可。民事诉讼的,各交筋矢若干。积聚的金属,上等的用来铸造兵器,下等的用来制造农具。这样,甲兵就不愁了。同时,开山铸钱,硒煮海水为盐,鼓励工商,开展贸易,经济发达了,财源自然就足。”

“盔甲和兵器有了,财源也足了,”桓公又问:“但是军队不多,兵源不足,怎么办?”

管仲回答。“军队贵在精而不在多。可以加强训练,整顿军纪,以达到兵精的目的。至于兵源,可以把内政和兵役结合起来解决。”

“怎么结合呢?”

“内政方面,全国分为二十一个乡,其中六个是工商之乡,十五个是士之乡。工商乡提供财源,士之乡提供兵源。每个乡有十个连,每个连有四个里,每个里有十个轨,每个轨有五家。兵役方面,每家出一丁成为一伍,每里五十人为一戎,每连二百人为一卒,每乡二千人为一旅。五个乡有五个旅共一万人,组成一军。全国十五个士之乡。就有三万人,可以组成三军。有了三万精兵,就可无敌于天下。”

“军队无敌于天下,是否就可以征服天下了呢?”

“不可!”管仲摇头回答:“周王还在,邻国尚未归顺,您如果要号令天下诸侯,必须尊周王而亲邻国。”

桓公问:“具体怎么做?”

管仲说:“凡是侵占邻国的土地,都归还各国;同时,以重令L与邻国交聘往来,一而不接受他们的重礼;这样,四周邻国就会亲近齐国。再派一些人,乘着车马,带着币帛,周游四方,一以号召天下贤士。对于诸侯中的****无道的,可以征伐,夺取其土地;各国有篡位拭君者,则加以诛杀,以树立齐国的威信。这样,各国诸侯,都会到齐国来朝见。然后,您就率领诸侯服事周王,以尊王室。这样,您必将称霸诸侯。”齐桓公和管仲连谈三天三夜,谈得十分投机。恒公说:“有了你,我治国称霸的志向一定能够实现。”

管仲说:“一木建不成大厦,一水汇不成大海。您要实现大地,不能单用我一人,请您任用五位豪杰。”

桓公问:“五位豪杰是谁?”

管仲说:“若论礼仪接待,进退有序,外交折冲。辞令刚柔兼济,我不及限朋,请任命他为大司行。若论开荒垦地,劝农耕作,积聚粮食.我不及宁越,请任命他为大司田。若论训练士卒,严肃军纪,提高士气,我不及王子成父,请任命他为大司马。若论断狱公正,不杀无辜者,不漏有罪者,我不及宾须无,请任命他为大司理;若论犯颜直谏,不畏权势,我不及东郭牙,请任命他为大谏官。”

齐桓公高兴地采纳管仲的意见,遂拜管仲为相国,并分别任命限朋等五人为大司马、大司田等职。于是,齐桓公因而称霸于诸侯。

评议:

鲍叔(鲍叔牙的尊称和简称)和管仲是齐桓公手下两位杰出的贤臣。鲍叔知人善任,管仲满腹经纶,他们共同辅佐齐桓公成就了一代霸业,因而为世人及后人所称道。然而,人们不大注意的是,他们两人也是出色的雄辩家。这从上面的故事中,可以很清楚地看出来。

鲍叔牙奉齐桓公之命,逼迫备庄公杀了公子纠,然后带着誉仲回临淄复命。他见到齐桓公时,先吊后贺。吊的是,桓公“为了国家而灭亲”,“出于不得已”而杀了兄长公子纠。你看,轻轻一句话。就把齐桓公的“争权杀兄”变成了“大义灭亲”。贺的是,管仲回到齐国,使恒公“得到了一位贤能的相国”。你看,随口一句话,就把射钩的仇人变成了“贤能的相国”。从这一吊一贺,可以看出鲍叔的辩才何等高超!

然而更高超之处还在后面。当齐桓公想起曾被管仲射了一箭而恨恨不已时,鲍叔劝道:“今后你如果用他,他将为您射天下……”“为您射天下”这五个字,是对贤臣和霸主之间政治关系的绝妙概括。从这五个字中,可以看出鲍叔的辞锋何等犀利!

但是,鲍叔口才最出色的表现,还是体现在他对管仲才能的介绍中。他举出管仲有五点特长,而且这五个方面均超过鲍叔自己。鲍叔自己在齐桓公眼中是十分贤能的人,而管仲在这五个方面均超过自己,不言而喻,管仲必定是个经世的奇才。这样,鲍叔用巧妙的言辞,用比较的方法,突出了管仲的特长和才能,使齐桓公终于捐弃前嫌而决定任用他。

再看管仲向齐桓公推荐五位豪杰,也用此法。他举出每个人的特长,而且说明自己在这方面不如他;从而使齐桓公采纳管仲的建议,命此五人分别担任与其特长相称的官职。

任何一个人,身上总有许多优点、缺点、爱好、习惯;如果把这些作一般的、泛泛的介绍,给人的印象不深;而介绍其突出的特点,则能加深听者的印象。这就是善于辞令的鲍叔和管仲能够举荐成功的原因。

管仲的经世奇才和他那出色的口才,更明显地表现在关于治国之道的论述中。当齐桓公问及“修理国政”应该从何入手时,管仲答道:治国必须抓“礼、义、廉、耻”四纲,“纲纪立,****就可用;民可用,则国势就会日渐强盛。”治国要抓纲纪,而管仲的论述也是提纲挈领,纲举目张。他首先谈了“四纲”的重要性,然后再展开论述“用民”、“爱民”、“安民”之道以及完善甲兵、充足财源、扩大兵源等办法。尽管这些办法很繁多,但是由于他抓住了纲领,所以说得还是头头是道,条理清晰。最后,他谈到“必须尊周王而亲邻国”,也与“四纲”相吻合。这样,一个治国大纲就被他眉目清楚、脉络分明地描绘了出来。可见,提纲领地进行论述,正是对话艺术的上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