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政治非公企业党建新起点
10206200000041

第41章 为企业增效为党旗增辉

中共贵阳市委组织部

编者视点

党建工作不能流于形式,而是要办实事、求实效。贵阳市推动党建工作与企业发展同频共振,协调发展,使党组织真正成为企业发展的“好帮手”、职工群众的“知心人”、社会和谐的“助推器”。

贵阳市始终把“企业需要、职工拥护、社会认同”作为开展非公企业党建工作的基本出发点,引导党组织和党员充分发挥作用,有力促进企业健康发展和社会和谐稳定。

做企业发展的“好帮手”

贵阳市把非公企业党组织组建作为基础性工作,在创先争优活动中强力推进组建党组织工作,有效扩大了非公企业党的组织和工作覆盖。“党组织的组建只是第一步的工作,关键还是要发挥作用。”进驻广厦建设集团贵州分公司党总支的党建指导员张俊林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广厦建设集团贵州分公司党总支把支部建在项目上,在招聘职工时,同等条件下优先录用党员。公司先后承建工程项目40多个,合格率100%。围绕企业发展抓党建,抓好党建促企业发展,始终是贵阳市非公企业党建工作的切入点和落脚点,党建工作成为非公企业发展壮大的强大动力。贵阳南明“老干妈”风味食品有限责任公司2000年成立党组织时总产值1.5亿元,上缴税收2464万元,2011年公司实现销售收入20.58亿元,上缴税收2.44亿元,被贵州省政府命名为“十佳民营企业纳税大户”。在赖贵山酒业公司党支部的带领下,党员职工在本职岗位上奋勇争先,逐渐成为企业业务骨干和领军人物,带动一片,影响一帮,不断攻克企业发展中质量和市场等瓶颈问题,推动企业发展成为集高档白酒研发、生产、销售为一体的现代化民营企业。公司董事长徐英深有感触地说:“公司的发展壮大,已经离不开党支部了。在我们公司,是不是共产党员,在关键时刻一眼就能看出来。”公司先后投入50多万元,为党支部修建了党员活动室和党员活动中心,添置了活动设备,让党员活动有阵地、时间有保证。

做职工群众的“知心人”

贵州宏宇汽车贸易有限公司财务总监林世康说:“在非公企业,党支部就是连心桥,党员就是知心人、贴心人和解难人。”这句话说出了全市很多非公企业的心声。贵阳市在非公企业中广泛推行“有话向党说”制度,党员职工与普通职工结成对子,了解职工思想、工作和生活状况,经常倾听他们的心里话,帮助疏导情绪、反映诉求,尽最大努力解决职工的困难。2011年8月,在息烽县永靖镇姜家堰煤矿打工的重庆小伙杨才贵被诊断患上了黄疸性肝炎,连续10天高烧不退,身边又没有亲人照顾。煤矿党支部书记漆巨超得知消息后,驱车300多公里,将其送往医疗条件较好的重庆检查治疗,并在公司职工中发起倡议,一天时间就为杨才贵捐款6000多元,帮助他渡过难关。杨才贵在电话中哽咽地说道:“感谢党支部,如果没有他们,我这病可能会更严重,漆书记不是我的亲人,但比亲人还亲啊!”贵阳市还在非公企业中开展“支部带党员、党员带职工”的“双带”活动,一名党组织成员至少联系两名以上党员和职工,一名党员至少联系一名职工,使党组织成为企业和职工的桥梁和纽带。南明区在非公企业党组织设立“职工——支部”交流台,依托党建网开设“党建微博”、建立企业网站意见栏、职工QQ群,及时向职工通报企业生产经营情况,听取职工的意见建议,定期开展“企情沟通日”活动,实现党员、职工、公司管理层面对面交流。党组织对职工的关心,职工看在眼里,记在心上。感恩之心、崇敬之情,逐渐转化为向党组织靠拢的行动。目前,全市非公企业中向党组织递交入党申请书的职工达到1.2万人。

做社会和谐的“助推器”

贵阳市在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中,一直在思考和探索如何引入第三方力量,柔性化解社会矛盾,变纠纷的“一元调处”为“多元调处”。目光聚集在了非公企业。市委主要领导明确提出:“非公企业老板要追求经济效益,也要承担社会责任。”按照市委的要求,非公企业党组织积极引导出资人参与社会建设,化解社会矛盾,以实际行动奉献社会、回报社会,树立“诚信为民、乐于奉献”的良好社会形象。加强对优秀非公企业出资人的政治激励,在推荐人大代表、政协委员人选时,优先推荐支持党建工作、热心社会公益的出资人。在市委的大力倡导下,成立了由非公企业出资人为主体的“和谐贵阳促进会”,参与社会矛盾纠纷的调处,帮扶社会弱势群体。组织非公企业出资人积极参与“非公经济人士爱环境、保‘水缸’志愿行动”,313家非公企业、16个行业商(协)会、74名非公企业出资人共向“两湖一库”环保基金会捐赠资金2253万元。在“承担社会责任、圆梦住有所居”活动中,非公企业捐赠廉租住房274套,资金1622.5万元,与困难户结对子1192户。2010年以来,在非公企业党组织的推动下,全市非公企业资助资金1亿多元,帮助党委、政府成功化解各类社会矛盾近千个,惠及群众1.7万余人。贵阳市济仁堂药业有限公司党支部书记、董事长何林发自内心地说:“不管企业有多大,我们的基本原则不能变,那就是要听党的话,尽最大力量回报社会。”

2011年组织工作满意度调查结果显示,对贵阳市本地区、本部门基层党组织发挥作用的总体评价为88.99分,为12项测评项目中最高。这个成绩凝聚着非公企业党组织的汗水。我们深深感到,非公企业党建工作只有融入生产经营、融入宣传引导、融入党员教育、融入文化建设、融入社会管理,才有强大的战斗力和持久的生命力,才能实现党建强、发展强的“双强”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