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政治非公企业党建新起点
10206200000015

第15章 陈惠芬融和工作法

背景提示

昆山沪士集团是昆山最早的台资企业之一。企业投资者的政治信仰、价值取向、管理方式和大陆有很大差异,按一般模式在这样的企业开展党的工作,很难“进得去、站得住、展得开”。沪士集团党委书记陈惠芬在十多年党务工作实践中,创造性地将“融和”的理念运用到企业党建工作,在融和中主动作为、提升地位,在融和中彰显能力、树立形象,提高了党建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这一做法被称为“融和工作法”。陈惠芬先后荣获全国优秀党务工作者、江苏省劳动模范、江苏省优秀思想政治工作者等称号。

一、基本内涵

“融和工作法”立足台资企业实际,遵循“为企业所需要、为党员所欢迎、为职工所拥护”的原则,充分吸收包容并蓄的吴文化精髓、亲商安商的服务理念、持续创新的进取精神,把党的工作与企业生产经营有机融和,实现党建工作在利益共生中得到加强、感情相融中得到支持、文化认同中得到升华。其核心要义是,与资方情相融,与员工心相通,与企业利相合。

二、主要做法

一是坚持方向引领,把教育引导融入亲商服务。企业党组织通过建立制度双向沟通、主动服务排忧解难、文化认同形成共识,加强对资方的教育引导。

——建立双向沟通制度。建立党组织与企业管理层共同学习制度,引导和监督企业遵守国家法律法规,保持健康发展方向。建立党组织与企业管理层联席会议制度,共同研究重大问题,帮助企业形成正确决策。建立企业民主管理制度,定期召开民主恳谈会,开展“为企业发展建言献策”活动,为企业科学决策服务。

——提供生产生活服务。向上级党组织和政府有关部门反映企业合理诉求,争取政策、金融、财税等方面支持,为企业营造良好的发展环境。为台商做好寻医问药、子女入学、家政联系等服务工作,帮他们解除后顾之忧。

——打造共同价值取向。根据两岸文化同宗同源的特点,将开放、包容、融合、和谐的理念融入企业文化建设,形成“成长、常青、共利”的核心价值观,为企业发展提供精神动力。

二是坚持有为有位,把组织活动融入生产经营。围绕生产经营中心,开展“三亮”、“三区(岗、组)”、“三比”活动。

——开展“亮身份、亮承诺、亮形象”活动。亮身份:要求党员在工作中全部亮明身份,在个人识别卡上注明“中共党员”字样,接受职工监督。亮承诺:党组织、党员通过宣传橱窗、公告栏、显示屏等对外公开承诺,请群众监督。亮形象:开展“三有三无”主题实践活动,要求做到“关键岗位有党员、困难面前有党员、突击攻关有党员,党员身边无事故、党员身边无次品、党员身边无违章”。

——开展创设“责任区、先锋岗、攻关组”活动。以车间、班组、科室为单位,划分党员责任区。在生产管理、生产经营、技术创新、市场营销、权益维护等岗位,通过民主推选的办法,设立党员先锋岗。围绕技术创新、产品研发,成立党员技术攻关组。

——开展“比技术、比创新、比成绩”活动。开展岗位技能竞赛、技术比武、争做技术标兵等系列比学赶超活动,提高党员职工业务技能和创新能力。

三是坚持劳资平等,把利益协调融入和谐共建。把做好群众工作作为党组织工作的重点,维护职工权益,协调各方关系,构建和谐企业。

——多渠道联系职工群众。印制联系服务卡,发放给每位员工,卡片上留有党组织工作职责和联络方式。设立职工意见箱、开设网上“党员职工之家”,畅通职工意见反馈渠道。

——多途径解决职工困难。建立员工住院、工伤、分娩“三必访”制度,设立企业职工互助基金,采取“企业出、职工捐”等途径筹措资金,定期组织开展“送温暖献爱心”活动,帮助职工解决实际困难。

——多举措维护职工权益。建立“谈心接待日”、劳动争议调解等制度,推动建立企业利润员工分享机制,实施员工福利待遇递增计划,在昆山外资企业中第一个推行员工住房公积金制度,第一个实现养老、医疗、失业、

生育、工伤等“五金保障”,并实行员工子女教育补助金制度。

三、工作启示

“融和工作法”针对台资企业的特点,把党的要求与企业需求相融和、党员群众利益和企业利益相融和、党组织建设与企业发展相融和,不仅推动了企业健康发展,也让党旗在台资企业高高飘扬。开展台资企业党建工作,赢得信任是前提。“融”得进才能“化”得开。党组织只有以心换心,真心实意助企业谋发展、帮员工谋利益,才能赢得业主的信赖,得到员工的拥护。发挥作用是关键。融入企业不等于虚化弱化。党组织围绕生产经营主动作为,有效发挥作用,做到关键岗位有党员、重点攻关有党员、困难面前有党员,以党组织的先进引领企业的健康发展,就会真正赢得尊重,拥有话语权。巩固执政是根本。融入企业开展党建工作,不断优化非公党建生态,放大党建“红色效应”,让广大业主和员工思想上认同党,感情上贴近党,行动上紧跟党,切实巩固党在新经济领域的阶级基础和群众基础。融入企业,巩固执政,我们党的基业就会坚如磐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