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豆腐配鱼、肉、蛋营养也不错 豆腐与鱼、肉、蛋也是较好的搭档。营养学家研究发现,鱼肉中含有的牛磺酸有降低胆固醇的作用。因此豆腐和鱼搭配着吃,降低胆固醇的作用大为增强。另外,豆腐蛋氨酸含量较少,而鱼类含量却非常丰富,两者结合起来吃,可以取长补短,相得益彰,营养价值更高。
将豆腐与肉、蛋类食物搭配在一起,可以补充蛋氨酸,从而提高了豆腐中蛋白质营养的利用率。在豆腐中加入各种肉末,或用鸡蛋裹豆腐油煎,能更充分利用其中所含的丰富蛋白质,提高其营养价值。
2.豆腐与海带搭配避免碘缺乏 豆腐里的皂角苷成分可促进脂肪代谢,阻止动脉硬化发生,但易造成机体碘缺乏,与海带同食可避免这个问题。
另外,可将豆腐与萝卜搭配着吃。豆腐植物蛋白丰富,多吃可引起消化不良,而萝卜有助消化之功效,所以两者同食,此弊即可消除。
3.痛风患者不要拒绝豆腐 人们一般都认为痛风患者不能吃豆腐,其原因可能是由于发芽豆类的食物含嘌呤比较多,所以就误认为凡是跟“豆”相关联的食物都是“罪魁祸首”。一般来说,痛风病人对整粒黄豆、豆浆不宜大量食用,如果已经做成豆制品,是完全可以吃的。因为嘌呤可溶于水中,在豆制品加工过程中嘌呤会随水流失。如果实在不放心,可以把豆腐、百叶(即豆腐皮)、豆腐干切成片或小块,再放入开水锅中煮烫3~5分钟,捞起豆制品,弃汤即可。这样加工后,其中的嘌呤会更少。
4.血脂高多吃冻豆腐 豆制品都有一定的降脂功能。冻豆腐所含的营养物质(蛋白质、脂肪、钙、磷等)并没有因冷冻过程流失,有些营养物质经过转变,反而对人体有好处。冻豆腐等豆制品含有丰富的不饱和脂肪酸,有降低胆固醇的作用,其中的卵磷脂在人体内形成的胆碱,有防止动脉硬化的效果。另外,豆制品中含有丰富的膳食纤维和植物固醇,都有利于降低胆固醇。
值得一提的是,冻豆腐经过冰冻后,其内部组织结构发生了变化,会产生一种酸性物质。这种物质能促进体内脂肪排泄,使体内积蓄的脂肪不断减少。所以,吃冻豆腐比新鲜豆腐要好。
5.烧豆腐不宜放葱 习惯上,烧豆腐放些葱,可增加香味,吃起来可口。据最新研究,烧豆腐放葱并不科学,对身体健康不利。因为豆腐里含有钙质,而葱中含有草酸和钙溶合,生成草酸钙。这种草酸钙是不易为人体所吸收的,所以,烧豆腐不宜放葱,以免破坏豆腐对人体的营养作用。
6.食用豆腐的注意事项 适量地食用豆腐确实对人体健康大有好处。但是,吃豆腐并非多多益善,过量也会危害健康。
(1)北京医院营养科副主任营养师李长平说:豆腐的原材料是大豆,含有皂角苷,虽然能预防动脉粥样硬化,但又能促进体内碘的排泄。长期过量食用豆腐很容易引起碘的缺乏,因而经常吃豆腐时,应搭配着吃些含碘的海带、裙带菜等,以免引起缺碘。
(2)豆腐中含有丰富的蛋白质,一次食用过多,不仅阻碍人体对铁的吸收,而且容易引起蛋白质消化不良,出现腹胀、腹泻等不适症状。所以每次吃豆腐以100克为宜。
(3)在正常情况下,人们吃进体内的植物蛋白经过代谢,最后大部分成为含氮废物,由肾脏排出体外。人到老年,肾脏排泄废物的功能下降。此时若不注意饮食,大量食用豆腐,摄入过多的植物蛋白,势必会使体内生成的含氮废物增多,加重肾脏的负担,使肾脏功能进一步衰退,不利于身体健康。
(4)豆制品中含有极为丰富的蛋氨酸,蛋氨酸在酶的作用下可转化为半胱氨酸,半胱氨酸会损伤动脉管壁内皮细胞,易使胆固醇和三酰甘油沉积在动脉管壁,促使动脉硬化形成。所以豆腐不宜多吃。
(5)豆腐含嘌呤较多,嘌呤代谢失常的痛风病人和血尿酸浓度增高的患者应慎食。
(6)豆腐性偏寒,胃寒者,易腹泻、腹胀之脾虚者,或常有遗精之肾亏者不宜多食。
7.不宜吃豆腐的人群
(1)豆腐和豆制品含嘌呤较多,嘌呤代谢失常的痛风病人及血尿酸浓度增高的患者,不宜食用豆腐及其制品。
(2)豆腐性偏寒,平素有胃寒者,如食用豆腐后有胸闷、反胃等现象,则不宜食用豆腐。
(3)易腹泻、腹胀的脾虚者,也不宜多食豆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