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养生健康长寿食为天
10168600000020

第20章 粗粮

1.食用粗粮的益处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经常摄入过精过细、过于油腻的食物,导致了“富贵病”的平民化和年轻化。对于精细食物产生畏惧的老百姓,开始把健康饮食的希望寄托在粗粮上。但专家指出,若是不分年龄和体质,过多地食粗粮对人体健康也是不利的。粗粮是相对人们平时吃的精米、白面等细粮而言的,主要包括谷类中的玉米、小米、紫米、高粱、燕麦、荞麦、麦麸,以及各种干豆类,如黄豆、青豆、赤豆、绿豆等。

吃粗粮的十大好处注:引自2009年8月24日《老年生活报》:①减肥。②防止心血脑血管疾病。③防止糖尿病。④控制癌症。⑤防止抑郁症。⑥防止便秘。⑦避免热性病发生。⑧防治不育症。⑨裹肠毒。⑩粗粮热能低。

2.粗粮与年龄

(1)儿童:由于消化吸收功能较差,食用过多的粗杂粮会引起消化不良。而且粗杂粮会影响钙、铁、锌等矿物质的消化吸收,对儿童的生长发育不利。为此,营养专家建议,3岁以下的幼儿要少吃粗杂粮,如果一定想在孩子的饮食中添加少许粗粮,也应该粗粮细做,如将红豆煮熟后磨成豆沙,或用加工得很细的玉米面熬粥。但每周给孩子吃的杂粮不要超过2次,每次不要超过50克。给孩子吃杂粮的最好方法是粗细粮混合,如大米和小米混合熬煮的二米粥。

(2)青年人:青年人正处于生长发育的旺盛期,长期过多进食高纤维的粗粮会影响人体对蛋白质、矿物质和某些微量元素的吸收,甚至影响生殖能力。专家建议每周吃粗杂粮3次,每次100克。

(3)中年人:中年人最好每周吃粗粮2~3次,每次50~100克,以利于B族维生素的补充和增加膳食纤维的摄入量。尤其是膳食纤维可防止便秘,降低血脂和预防2型糖尿病的发生,但有胃肠道疾病的患者应少吃。

(4)老年人:老年人机体代谢率降低,消化系统的调节适应能力也下降。长期进食过多的高纤维食物,会使老年人的蛋白质补充受阻,脂肪摄入量大减,微量元素缺乏,以致心脏、骨骼等脏器功能和造血系统功能受到影响,发生贫血,降低人体免疫力。因此,专家建议老年人适当食用粗杂粮,每周1~2次,每次约50克,以预防便秘和补充B族维生素的摄入不足。

3.粗粮与体质

(1)胃肠功能差的体质:胃肠功能差,消化大量的食物纤维对于胃肠是很大的负担,而且营养素的吸收和利用率比较低。

(2)生长发育期的青少年体质:吃太多粗粮不仅阻碍胆固醇的吸收、转化成激素,也妨碍营养素的吸收和利用,影响青少年的发育。对于青春期少女危害更大,因为胆固醇的减少,会影响了子宫等生殖器官的发育。

(3)缺钙、铁等元素的体质:因为粗粮里含有植酸和植物纤维,它的结合形成沉淀,阻碍对矿物质的吸收,影响肠胃内矿物质的代谢平衡。

(4)患有消化系统疾病的体质:如果患有肝硬化、食管静脉曲张或是胃溃疡,进食大量的粗粮会引起静脉破裂出血和溃疡出血,从而加重病情。

(5)免疫力低下的体质:由于粗粮中含有的纤维素和植酸较多,每天摄入纤维素超过50克,会使人体蛋白质补充受阻、脂肪利用率降低,造成骨骼、心脏、血液等脏器功能的损害,更加降低了人体的免疫力。

此外,荞麦、燕麦、玉米中的植酸含量较高,会阻碍钙、铁、锌、磷的吸收,影响肠道内矿物质的代谢平衡。所以,吃粗粮时应增加对这些矿物质的摄入。

4.粗粮与肿瘤发病率 研究证明,高纤维的粗粮可使人避免罹患肿瘤的危险。看来,全麦面包和其他粗粮除含有各种维生素和基本营养外,还含有能降低肿瘤患病率的其他物质,经常食用粗粮可使肠癌患病率降低40%。

美国的一份研究报告透露,吃粗粮多的人同那些吃粗粮少的人相比,癌症患病率低25%,粗粮中含有人体健康不可缺少的物质。

粗粮对肠道的有益影响主要归功于所含的叶酸,它是B族维生素的一种,在水果、蔬菜和全麦面包中含量较多。爱尔兰发表的一份报告说,每天摄取2毫克叶酸可降低罹患肠癌等肿瘤的风险。科学家们认为,叶酸能加强黏膜细胞抵抗细胞基因变异的免疫力,因为细胞变异会引起癌组织的生成。

5.玉米的营养价值 营养学研究发现,玉米含有丰富的维生素A、维生素B1、维生素B2、维生素E和胡萝卜素、纤维质、钙、磷、铁、镁、蛋白质、淀粉、不饱和脂肪酸等营养素,对健康很有益处。

玉米全株上下都具有营养和医疗价值,如玉米粒、玉米须、叶和根部,既可食用,也可用来作为中医制剂的材料。尤其是黄色谷粒的玉米含有丰富的维生素A,可保护视力;B族维生素有益于脾胃和皮肤;维生素E能抗老化、促进内分泌正常化;不饱和脂肪酸能防治心血管方面的疾病、抑制胆固醇的吸收。玉米须的特殊之处,是含有维生素K、葡萄糖、有机酸、谷固醇等营养素,可利尿消炎、降血压、消除水肿、加强血液凝固能力。医学研究也发现,玉米具有良好的润肠通便效果,可帮助肠道里有害物质排出体外,且抑制致癌物质的毒性,使人身体轻盈、肤质光泽,进而大大降低罹患肿瘤的几率,具有防癌的效果。

6.小米的营养价值 小米含有丰富的蛋白质和维生素B1、维生素B2及淀粉、钙、磷、铁、糖类、脂肪,谷皮里含有丰富的维生素E和胡萝卜素。据营养学和中医研究,其蛋白质和B族维生素含量甚至比白米还高,适量地食用具有保健脾胃、有益肾脏功能、利尿解热、改善消化不良、开胃生津、治反胃呕吐等作用。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也曾指出,小米具有治反胃热痢的作用,煮粥食用,益丹田、开肠胃、补虚热。

夏天食用小米粥,不仅口感清爽,热食或放凉食用都很爽口,尤其粥汤上一层黏稠的米膏,含有丰富营养,切莫当成浮沫撇掉。

7.玉米糙米山药饭 山药的营养丰富,含有蛋白质、纤维素、维生素和钙、磷、铁、淀粉酶等矿物质,尤其含有特殊的黏液蛋白,对保护肠胃、止咳、润肺、去痰、维护气管健康、帮助消化、预防心血管硬化、减少皮下脂肪堆积等均有帮助,且山药具有滋阴补气,改善男性遗精、女性白带多等作用。

将适量糙米洗净,把为糙米1/4~1/5的新鲜玉米粒与糙米混合好。把山药洗净切成块,与糙米、鲜玉米粒一起加入适量的水蒸煮至软熟即可食用。

8.红薯的营养价值 红薯又名甘薯、番薯、地瓜等,是一种天然全价滋补食品,享有“营养保健食品”之美誉。可以说是最近几年最热门的养生食物,它富含蛋白质、淀粉、果胶、氨基酸、膳食纤维、胡萝卜素、维生素A、B族维生素、维生素C、维生素E及钙、钾、磷、铁等10余种微量元素。是世界卫生组织(WHO)评选出来的“营养最均衡食品”。

红薯除了含有一定的钙质外,还含有大量的钾和镁,这两种物质可以维持体内的离子平衡,减缓因年龄增长而造成的钙质流失。除此之外,红薯是一种低热能食物,只有同等重量大米的1/3,而且几乎不含脂肪和胆固醇,所以是很好的低脂肪、低热能的食品;同时又能有效地阻止糖类变为脂肪,有利于老年人控制体重。另外,红薯中含有大量的膳食纤维,能有效刺激肠道蠕动和消化液的分泌,降低肠道疾病的发生率。

红薯是“生理碱性”食品,能中和肉、蛋、米、面等酸性食物所产生过多的酸,保持人体内酸碱的平衡。红薯的纤维素可加快肠的蠕动,并吸收大量的水分,所以常吃红薯有利于排便,减少便秘。科学家研究发现,常吃红薯不仅有利于防治糖尿病,而且可预防痔疮和肠癌。所以,红薯不仅是佳蔬美食,而且有颇高的药用价值。它所含的多糖蛋白质混合物,能防止疲劳,使人精力充沛,促进胆固醇的排泄,防止心血管脂肪沉淀,维护动脉血管的弹性,降低心血管发病率。它所含的一种胱氢异雄固酮的活性物质,对乳腺癌、肠癌有特殊疗效。此外,它还含有一种类似雌激素物质,具有美容、健肤的作用。

红薯缺少蛋白质和脂肪,因此不要单独食用,而是搭配蔬菜、水果及蛋白质食物一起吃,才不致使人体营养失衡。

9.缓解便秘多吃三薯 三薯是指甘薯(地瓜)、马铃薯(土豆)和芋薯(芋头)。这3种薯类食物都富含膳食纤维,可促进胃肠蠕动,预防便秘。更重要的是,其膳食纤维都是可溶性的细纤维,能更好地保持水分,从而使肠道更为润滑,有效防止便秘。研究表明,这3种薯类能够促进肠道内有益菌群的增长,如双歧杆菌、乳酸菌等,起到益生菌的作用。有益菌群能调节肠道菌群平衡,从而改善肠道内的新陈代谢,避免便秘。

10.吃红薯的最佳时段 红薯最好在午餐这个黄金时段吃。这是因为人们吃完红薯后,其中所含的钙质需要在人体内经过4~5小时进行吸收,而下午的日光照射正好可以促进钙的吸收。这种情况下,在午餐时吃红薯,钙质可以在晚餐前全部被吸收,又不会影响晚餐时其他食物中钙的吸收。

11.吃红薯不可过量 红薯所含有的氧化酶容易在人的胃肠道里产生大量的二氧化碳气体,如红薯吃得过多,会使人腹胀、打嗝、排气。红薯里含糖量多,吃多了还可产生大量胃酸,使人胃灼热(烧心)。胃由于受到酸液的刺激而加强收缩,这时胃与食管相接处的贲门肌肉放松,胃里的酸液即反流进食管,引起吐酸水。糖分多了,身体一时吸收不完,剩余的在肠道里发酵,也会使肚子不舒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