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传记百位世界杰出的发明家(上)
10168500000027

第27章 G·W·莱布尼茨:二元算术的发明者(2)

当哈格里夫斯对旧式手摇纺车不断进行观察和研究的时候,有一天,他偶尔看到妻子的手摇纺车翻倒在地。当时,纺车上的纺锭由平卧状态改变成了竖立状态,而纺轮还在继续转动。这个极其平常的现象,却引起了他的注意。他大声喊道:“珍妮,快来看呀,你的纺车翻倒啦!”“把它扶起来就是了,这有什么值得大惊小怪的。”妻子淡淡地说。然而,哈格里夫斯并没有立即把纺车扶起来,而是面对着翻倒在地的纺车,进行了认真的观察和思考。他想,如果把几个纺锭都竖立地排列起来,由一个轮子来带动,不是就可以提高纺纱的效率了吗?于是,他着手设计并制成了一架新式样的纺纱机器,其中装有8个竖立的纱锭。经过试验,完全成功,棉纱的生产效率一下子就提高了8倍。哈格里夫斯高兴得不得了。由于这台新式纺纱机的研制,是受到手摇纺车翻倒在地的启示,因此他把这项发明归功于他的妻子,用妻子的名字来命名,称为“珍妮纺纱机”。

哈格里夫斯发明珍妮纺纱机的这个故事,流传很广。在流传过程中,故事情节难免有些出入,但是总的说来大同小异。有一种说法,说珍妮是他女儿的名字。哈格里夫斯给新式纺纱机取名“珍妮纺纱机”,是为了纪念他的女儿。关于哈格里夫斯发明珍妮纺纱机的时间,也有两种说法:一说是在1764年,一说是在1765年。究竟珍妮是他妻子的名字还是他女儿的名字,究竟发明的时间是1764年还是1765年,对于这种新式纺纱机本身来说,关系并不大,所以也就用不着去考证了。

根据有关史书的记载,珍妮纺纱机的结构比较简单,它用四根支柱和几根横木,组成一个长方形的机架。机架的一端安设并列着的两排纱锭。机架的上面,横着两根彼此紧贴着的木杆。两根木杆安放在一种托架上,可以随意前后滑动。在机架的一侧,安上一个带有摇柄的大轮子。大轮子上绕着皮带,皮带又绕在机架下面安装的一根转轴上。转轴通过传动装置,同两排竖着的纱锭相连。操作的时候,纺工用右手摇动大轮子,左手掌握着托架。随着大轮子的转动,所有的纱锭也就转动起来。这样,经过预先梳理和粗纺的棉花也就得到拉伸和拧绞,同时纱线也就纺出来了。

珍妮纺纱机是一种多轴纺纱机,它显然是从旧式手摇纺车派生出来的。它把许多架手摇纺车上的纱锭集中起来,转移到一架机器上,由一个大轮子来带动,这样就使一个工人能够完成过去几个工人的工作,因而极大地提高了劳动效率。哈格里夫斯最初设计制造的珍妮机,只有8个纱锭,每次能纺8根纱线。后来经过改进,纱锭不断增加,每次能够纺出18根、80根甚至100根纱线了。由于棉纱产量增加,原来纺纱跟不上织布的问题,也就得以解决了。

哈格里夫斯发明的珍妮纺纱机体积不大,可以安放在一小间屋子里,很适合于家庭使用。同时,它只需用手摇动,操作方法简便,又不费力,甚至连十来岁的孩子都能操作。哈格里夫斯并没有想到要用它来发财,只是希望多纺出一些纱线来,供应织布的需要,这样,一家老小的生活也就能够得到保障了。因此,珍妮机发明之初,哈格里夫斯并没有立即把它公开,只是在自己家里试用。在试用过程中,他又对珍妮机的构造作了一些改进,使之日臻完善。

1767年,也就是在珍妮纺纱机发明两三年以后,哈格里夫斯制造了几架珍妮机,公开出售。这一下可惹出祸来了。本来,自从他在家里试用珍妮机后,生产的棉纱又多又快,就已经引起了别人的注意。现在,他又将珍妮机公开出售,使那些买到珍妮机的人家棉纱产量大增,因而遭到不少人的忌妒和反对。他们认为,珍妮纺纱机应用后,旧式的手摇纺车就遭到了排挤,这样他们就得破产失业。于是,这些人成群结队,拥进哈格里夫斯家中,捣毁了所有的纺纱机器。哈格里夫斯在布拉克本住不下去了,他只得携带家眷,于1768年从兰开夏郡逃往诺丁汉郡,并在那里定居下来。在这里,他同别人合伙开办了一家小工厂,用珍妮纺纱机生产纱线,供应织袜之用。

那时候,诺丁汉也像兰开夏一样,由于棉纱供应不足,存在着严重的纱荒。哈格里夫斯来到这里后,便开始为珍妮纺纱机申请专利。为了得到批准,他对珍妮纺纱机的结构、性能和操作方法作了详细的描述和说明。1770年7月12日,哈格里夫斯获得了正式的专利证书。接着,他便开始大批制造和销售珍妮纺纱机了。

然而,哈格里夫斯在销售珍妮机的过程中,又遇到了麻烦。因为珍妮机结构简单,很容易仿造。于是,一些制造商买去这种新式纺纱机器后,很快就自行仿造出来,并加以推广。可是,他们却不依法付给哈格里夫斯使用报酬。为了保护自己的专利权益,哈格里夫斯不得不同那些制造商的不法行为进行斗争。在对这些人提起诉讼的过程中,他花费了大量钱财。本来,在迁居到诺丁汉后的一段时间内,哈格里夫斯因为制造和销售大批珍妮纺纱机,已经赚到了一大笔钱。可是,为了打官司,很多钱都投到这方面去了。看来,哈格里夫斯这时决心与不法制造商们争个高低,因而不惜钱财。据说,有些制造商曾表示愿意与他和解,并答应付给他3000英镑,可是哈格里夫斯却拒绝接受。由此可以看出,哈格里夫斯为保护自己发明的专利权而花费的钱财,已经远远超过了这个数目。可惜的是,虽然他投入了大量的钱财和精力,结果还是败诉了。因为有人提出证明,说哈格里夫斯在领到专利证书以前,已经出售过珍妮纺纱机,所以他的专利权被宣判失效。这件事,对于哈格里夫斯来说,无疑是一个沉重的打击。

哈格里夫斯初到诺丁汉郡的时候,的确是很穷的。可是,自从1770年取得发明专利后,由于大量制造和销售珍妮机,他的收入就渐渐多起来了。尽管在保护专利的诉讼中受到了损失和挫折,但是他手中的钱财仍然不少。1778年4月22日,哈格里夫斯在诺丁汉去世。有一种说法,说哈格里夫斯后来死于贫困,这是不真实的。实际情况是,当他去世的时候,给他的继承人留下来了一笔钱财,其数目有4000多英镑哩。

哈格里夫斯发明的珍妮纺纱机,由于构造简单,使用方便,价钱也不太贵,很快便在英国各地得到推广使用。据统计,在哈格里夫斯死后10年,即1788年,英国已拥有不少于20000架珍妮纺纱机。特别是在兰开夏郡,珍妮机迅速代替了旧式纺车。有一本名为《新工业制度的起源》的书,在描写梅勒村的情况时说:“旧式纺车已被扔到废物堆了。现在人们只使用多轴纺纱机来纺纱。”这里说的多轴纺纱机,就是珍妮纺纱机。除兰开夏郡外,其他一些郡,在1775年至1785年间,珍妮纺纱机也迅速地推广了。

珍妮纺纱机的发明,是棉纺织技术上一个巨大的飞跃。它使棉纱的产量迅速提高,引起纺织业的一系列变化,并且带来了深远的社会影响。因为棉纱生产成本的减少,也就使布匹的价格随之而降低,从而使布匹的需求量增大。于是,原来兼营农业的织工,就逐渐抛弃了农业,成为专门依靠工资生活的无产者。同时,珍妮机的使用排挤旧式纺车后,有些原来从事家庭手工业的纺工,因为买不起珍妮机,也放弃了农业,到拥有珍妮机的人那里去做工,成为雇佣工人。纺工和织工放弃的土地,就为农业资本家所收买,从而建立起资本主义的大农场。这些情况说明,珍妮纺纱机的发明和广泛应用,不仅推动了棉纺织工业的发展,而且还起到了改变社会生产关系的作用。

珍妮纺纱机用人力摇动,纺出的棉纱不够结实。为了克服这个缺点,需要继续进行技术革新。于是,水力纺纱机、“缪尔”纺纱机、水力织布机等新式机器就陆续地发明出来了。一系列工具机的发明,又促使作为动力机的蒸汽机的诞生。一种技术革新推动着另一种技术革新。当我们回顾使世界发生巨大变化的工业革命的时候,可不要忘记在机器生产代替手工劳动的过程中作出了重大贡献的哈格里夫斯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