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哲学墨子原来这样说
10139300000051

第51章 顺承天志,天必福之

“原典”

墨子曰:“天下有义则生,无义则死;有义则富,无义则贫;有义则治,无义则乱。然则天欲其生而恶其死,欲其富而恶其贫,欲其治而恶其乱。”

“古句新解”

墨子说:“天下有道义就能生存,无道义就会死亡;有道义就能富裕,无道义就会贫困;有道义就能治平,无道义就会混乱。天希望人类能生存而憎恶其死亡,希望天下人富裕而憎恶其贫困,希望天下能够治平而憎恶其混乱。”

墨子赋予了天志或天意一种明确的意向性,即天希望人们能够好好地生活,在一种安定有序的社会环境下,过上一种富裕幸福的日子,而憎恶死亡、贫困和混乱。事实上,天之所欲也就是人们所希望的,而天之所恶也就是人们所憎恶的。因此,墨子所谓的天志、天意说到底代表了一种人类自身对社会生活的美好愿景的追求和向往。

同时,“天”与“义”亦是紧密相连的,墨子认为“义自天出”,因此,墨子所谓的天志、天意也可以说是一种社会道义或公平正义的象征,因为天希望的是人们行义事,而不是做不义的事,反之,人们的言语行为,凡是符合天志、天意的也就是义的,否则就是不义的,义与不义直接关系着人类的生与死、国家的贫与富、天下的治与乱。在墨子看来,只要统治者能够顺承天志、天意而实行“义政”,天下就可以得到治理、走向富裕和太平,否则就会陷入大乱和贫困之中。

古时候三苗大乱,民不聊生。古帝高阳于是给在玄宫的禹下达命令,大禹亲自握着天帝的瑞玉令符,去征讨有苗。雷电震撼,有一尊神人面鸟身,用手捧着圭玉侍立,挟箭急射有苗头领。有苗军大乱,一败涂地。大禹战胜三苗后,便划分山川,分别物类,节制四方,于是黎民百姓安居乐业。商汤驱逐夏桀,亦同此理。桀王无道,导致寒暑杂至紊乱,五谷枯焦死去。汤于是奉上天之命,率领他的部队诛讨夏桀,夏桀的民众也起而响应,归附商汤。到了商纣王,天帝不能享受其德,祭祀鬼神不按时,于是又天下大乱。妖妇夜间出现,鬼怪夜间悲吟,有女子化为男子,天下了一场肉雨,荆棘生长在国都大道上,纣王更加骄横放纵了。有只赤鸟口中衔圭,降落在周的岐山社神庙上,说道:“上天命令周文王,讨伐殷邦。”贤臣泰颠来投奔协助,黄河中浮出图篆,地下冒出乘黄马。

周武王即位后,梦见三位神人对他说:“我既已使荒淫的殷纣王沉湎于酒色之中,你前去攻打他,我必定助你成功。”武王于是决定替天行道,消灭纣王这个无赖,反商为周。政教通达四方,天下太平。依墨子之见,诛讨之功,功在上天、鬼神和民众。上符合上天的旨意,中符合鬼神的利益,下符合人民的心愿。倘若当代人不拘泥于上天、鬼神之类代指的说法,那么,就不难明白,为民众的长远利益而战,就是诛讨者最大的功劳。

神话故事总是给历史蒙上一层神秘的面纱,穿越几千年历史时空依然美丽动人。不管神话故事是真是假,但对于后人来说,都向我们阐述一个道理:顺承天志,天必福之。

易经有三立之道,立天之道,曰之明月,立地之道,曰之刚柔,立人之道,曰之人仁。墨子说统治者要顺承天志,实行“义政”,天必福之。那么,我们做人也要以“仁义”为本,若不能行仁义,那么虽形体上是个人,但本质上却不能称为真正的人,因为这个人没有做人的人格水平。

1941年12月,日本在偷袭珍珠港的同时,集中兵力从中国华南向香港发动进攻。12月25日,香港沦陷,大批守卫香港的英军被俘。

1942年9月25日,关押在九龙及香港岛的1816名英军战俘被押上了日军的“里斯本丸”号。由于安装了军事设备却没有悬挂相关旗帜或标志,9月30日晚,这艘客货轮被美国太平洋舰队潜艇部队“鲈鱼”跟踪并攻击,其中一枚鱼雷击中“里斯本丸”的燃料舱,船上响起了巨大的爆炸声。

为了防止骚乱,日军封闭所有舱口,钉上木条,盖上防水布,并用绳索捆住。战俘所在的船舱里既无照明,又隔断了新鲜空气,令人窒息。

最后,失去动力的“里斯本丸”经过一天一夜的漂流,船体开始倾斜下沉。次日上午8时左右,“里斯本丸”船长决定弃船。

日军运输船随即派出救生艇,带走船员和大部分卫兵,仅留下六七个卫兵在甲板上监视战俘。惨无人道的日军企图让所有战俘与“里斯本丸”号一起葬身大海。

“里斯本丸”出事的地点位于舟山东极岛附近海面,距离最近的是青浜、庙子湖两个小岛,岛上居民以捕鱼为生。当时,舟山本岛及岱山等附近岛屿虽已被日军占领,但外围小岛仍为地方抗日武装所控制,这为营救英军战俘提供了条件。

1942年10月2日9时,漂流至距东极岛约2海里处的“里斯本丸”尾部沉入大海,头部向上翘起,轮船上大批英俘和财物坠入汪洋之中。东风掀起狂潮,浪花翻卷着漩涡,眼看在大海里挣扎的落水者即将被吞噬。

东极、庙子湖等附近小岛渔民见此情景,当即自发驾着小舢板出海救人。青浜、庙子湖等附近小岛196名渔民,先后出动小渔船48艘65次,从海面上救起384名英军官兵。其中一些英军战俘游上了附近的无人岛礁,也被渔民救回。

被救起的英军战俘被安置在渔民家中。岛上渔民慷慨地拿出所有的粮食、鱼干和蕃薯给英俘充饥,同时还取出衣服给英俘穿。

10月3日,空中传来“轰隆”的声音,几架日机飞临上空,向“里斯本丸”沉没的海域投下了大量炸弹。10月4日,5艘日军舰艇开抵东极海域,约200名日军上岛挨家挨户搜查,任意吊打手无寸铁的渔民,威胁渔民不得隐藏英军战俘。最后,英军战俘又被日军重新押上船。

惨无人道的日军怎么也不会想到,在他们的淫威和刺刀下,青浜岛竟还有3名英俘在岛民掩护下躲过大搜捕。

3名英俘藏了5天后,扮成渔民模样,通过当地抗日武装的护送,他们躲过附近的日本巡海炮舰,成功转移到另一小岛作短暂休养,后来他们又被送出海岛,辗转至重庆,最后由英政府驻华使馆接回国。

3名英军战俘居留重庆期间,曾以亲身经历在广播电台上揭露日军暴行,引发国内外强烈公愤。

1949年2月27日,香港隆重悼念“里斯本丸”号上的遇难英军官兵,并高度赞扬了舟山渔民勇救英军官兵的功绩。

如果人类丧失了仁义之心,那整个社会将充满暴力。无论世态如何炎凉,人心如何浅薄,仁义永远是指引人类前进的明灯。一个人如果能真诚地践行仁义,就能影响更多的人、带动更多的人来施行仁义。这也是创建和谐社会所必需的。

其实,墨子教导我们顺从天志也好,人们遵循人道主义也好;不管是统治者也好,普通人也好,都不外乎要有一颗仁义之心。仁义是一种道德范畴,指人与人之间相互友爱、帮助、同情等,只有这样,世界才会更和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