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哲学墨子原来这样说
10139300000003

第3章 大义内存,正能压邪

“原典”

墨子曰:“夫倍义而乡禄者,我常闻之矣;倍禄而乡义者,于高石子焉见之也。”

“古句新解”

墨子说:“背弃道义而追求爵禄的人,我经常听说到;舍弃爵禄而追求道义的人,却在高石子身上见到了。”

俗话说“邪不压正”,正气是遏制邪念的根本。何谓正气?正气是一种品格,一种胸襟、一种气概。一个人一旦有了凛然正气,就会刚正不阿,胸怀坦荡。即使面对威逼利诱,也能镇定自若,处变不惊,进而达到“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高尚境界。有了这种大义存于胸中,邪不可侵。

高石子,墨子的弟子之一。墨子曾经让他的另一位弟子管黔敖举荐高石子到卫国做官。卫国的国君给了他很高的爵位和优厚的俸禄,但是高石子三次朝见卫君,每次都竭力进言,遗憾的是卫君都没有采纳实行,于是高石子毅然决然地辞去了卫国的高官厚禄。这种“背禄向义”的高尚品行受到墨子的赞赏。在这里,“禄”与“义”实际上就是代表了“个人私利”和“公共道义”的两种不同的价值取向。墨子所倡导的“义”,是以“兴天下之利,除天下之害”为根本目的或价值追求的。在墨子心中,万事莫贵于“义”,“义”是天下的真正的良宝,是比生命更贵重的东西,更何况高官厚禄这些身外之物。因此,为人处世必须以“义”为准则,符合道义、利于天下的事情,就去做;不符合道义、不利于天下的事情、就坚决不能做。

墨子的这种“背禄向义”的思想信念,不失为一种金玉良言,值得我们好好品味,并引以为鉴,拿它反观照察一下自己的仕宦生活和人生追求应是大有裨益的。人莫不有欲,欲求高官厚禄,欲求美满幸福、丰衣足食的生活,但是,欲望的满足和实现却应该有一个原则的限定,那就是“义”,也就是要“得之有道”。如若不然,那就“背义向禄”,甚或以权谋私、贪污腐败,而欲罢不能,终至于身陷囹圄而后止,像这样落一个可悲可叹的下场,倒不如“背禄向义”做一个两袖清风的高洁之士为好。

在这里,“禄”与“义”代表了“个人索取”与“奉献社会”两种不同的价值取向。墨家所提倡的“义”是以“兴天下之利,除天下之害”为主要内容的。在墨子眼中,万事莫贵于“义”,甚至珍贵于生命,更别说高官厚禄这些身外之物了。所以当他的另一个学生胜绰为了厚禄,竟然违背道义,怂恿齐国大将项子牛三侵鲁国时,墨子严厉批评了他这种“向禄而背义”的行为,并派另一个学生高孙子前去请求项子牛辞退胜绰。墨子这种“背禄向义”的精神,深深地影响了此后几千年的国人。

由此我们不难理解,正气是大义大德造就的,是不能靠伪善或是挂上正义与道德的招牌就能获取的。因此,一个内心充满正气的人,本身就是道德高尚之人,也正是因为如此,他才不会生出一些自私邪恶的念头,更不会因为受到威胁或利诱而屈服。

安史之乱后,唐王朝从强盛转向衰落。各地节度使乘机割据地盘,扩充兵力,造成了藩镇割据的局面。唐代宗死后,他的儿子李适即位,就是唐德宗。唐德宗想改变藩镇专权的局面,结果引起了藩镇叛乱。唐德宗派兵讨伐的结果,叛乱不但没有平定,反而蔓延开来了。

唐德宗建中年间,有五个藩镇叛乱,其中淮西节度使李希烈兵势最强。他自称天下兵马都元帅,向唐境进攻。五镇叛乱,使朝廷大为震惊。唐德宗找宰相卢杞商量,卢杞说:“不要紧,只要派一位德高望重的大臣去劝导他们,用不着动一刀一枪,就能把叛乱平息下来。”

唐德宗问卢杞说:“你看派谁去合适?”卢杞推荐年老的太子太师颜真卿,唐德宗马上同意。

颜真卿是当时一个很有威望的老臣。安史之乱前,他担任平原太守。安禄山发动叛乱后,河北各郡大都被叛军占领,只有平原城因为颜真卿坚决抵抗而没有陷落。后来,他的堂兄颜杲卿在藁城起兵,河北十七郡响应,大家公推颜真卿做盟主。在抗击安史叛军中,立了大功。唐代宗的时候,他被封为鲁郡公,所以人们又称他颜鲁公。

颜真卿又是我国历史上著名的书法家。他写的字雄浑刚健,挺拔有力,表现了他的刚强性格。后来,人们把他的字体称为“颜体”。颜真卿为人正直,常常被奸人诬陷排挤,只是因为他的威望高,一些奸人不得不表面上尊重他。宰相卢杞是个心狠手辣的人,他忌恨颜真卿,平时没法下手,这一次想趁藩镇叛乱的机会,派颜真卿去做劝导工作,是企图陷害他。

这时候,颜真卿已经是七十开外的老人了。许多文武官员听说朝廷派他到叛镇去,都为他的安全担心。但是,颜真卿却毫不畏惧,带了几个随从就去了淮西。

李希烈听说颜真卿来了,想给他一个下马威。在见面的时候,叫他的部将和养子一千多人都聚集在厅堂内外。颜真卿刚刚开始劝说李希烈停止叛乱,那些部将、养子就冲了上来,个个手里拿着明晃晃的尖刀,围住颜真卿又是谩骂,又是威胁,摆出要杀他的架势。颜真卿毫不畏惧,面不改色,朝着他们冷笑。

李希烈假惺惺站起来护住颜真卿,命令他的养子和部下退出去,然后把颜真卿送到驿馆里,企图慢慢软化他。过了几天,四个叛镇的头目都派使者来跟李希烈联络,劝李希烈即位称帝。李希烈大摆筵席招待他们,也请颜真卿参加。

叛镇派来的使者见到颜真卿来了,都向李希烈祝贺说:“早就听到颜太师德高望重,现在元帅将要即位称帝,正好太师来到这里,不是有了现成的宰相吗?”

颜真卿扬起眉毛,朝着四个使者骂道:“什么宰相不宰相!我年纪快八十了,要杀要剐都不怕,难道会受你们的诱惑,怕你们的威胁吗?”四名使者被颜真卿凛然的神色吓住了,缩着脖子说不出话来。

李希烈拿他没办法,只好把颜真卿关起来,派兵士监视着。兵士们在院子里掘了一个一丈见方的土坑,扬言要把颜真卿活埋在坑里。第二天,李希烈来看他,颜真卿对李希烈说:“我的死活已经定了,何必玩弄这些花招。你把我一刀砍了,岂不痛快!”

过了一年,李希烈自称楚帝,又派部将逼颜真卿投降。兵士们在关禁颜真卿的院子里,堆起柴火,浇足了油,威胁颜真卿说:“再不投降,就把你放在火里烧!”

颜真卿二话没说,纵身就往柴火堆跳去,叛将们连忙把他拦住,向李希烈回报。李希烈想尽办法,也没能使颜真卿屈服,就派人逼迫颜真卿自杀了。颜真卿虽然付出了自己的生命,但其坚贞不屈的刚正气节却让人永远敬佩。

托尔斯泰说过:“欲望越小,人生就越幸福。”人人都有欲望,都想过美满幸福的生活,都希望丰衣足食,这是人之常情。但是,如果把这种欲望变成不正当的欲求,变成无止境的贪婪,那我们无形中就成了欲望的奴隶了。正气大义之举是社会和谐的基础,是时代前进的保障。社会需要正气,时代呼唤正气。我们决不能将这股纯正良好之气弃置,要让大义存于我们的心中,这样就能抵制自私自利、唯利是图、阿谀奉承、阳奉阴违的不良风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