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头脑风暴”?我们还是先看一个有趣的故事。
有一年,美国北方格外严寒,大雪纷飞,电线上积满冰雪,大跨度的电线常被积雪压断,严重影响通讯。
过去,许多人试图解决这一问题,但都未能如愿以偿。后来,电讯公司经理应用奥斯本发明的头脑风暴法,解决了这一难题。
他召开了一种能让头脑卷起风暴的座谈会,参加会议的是不同专业的技术人员,要求他们必须遵守以下四项基本原则:
第一,自由思考。即要求与会者尽可能解放思想,无拘无束地思考问题并畅所欲言,不必顾虑自己的想法或说法是否“离经叛道”或“荒唐可笑”;
第二,延迟评判。即要求与会者在会上不要对他人的设想评头论足,不要发表“这主意好极了!”、“这种想法太离谱了!”之类的“捧杀句”或“扼杀句”。至于对设想的评判,留在会后组织专人考虑;
第三,以量求质。即鼓励与会者尽可能多而广地提出设想,以大量的设想来保证质量较高的设想的存在;
第四,结合改善。即鼓励与会者积极进行智力互补,在增加自己提出设想的同时,注意思考如何把两个或更多的设想结合成另一个更完善的设想。按照这种会议规则,大家七嘴八舌地议论开来。有人提出设计一种专用的电线清雪机;有人想到用电热来化解冰雪;也有人建议用振荡技术来清除积雪;还有人提出能否带上几把大扫帚,乘坐直升飞机去扫电线上的积雪。对于这种“坐飞机扫雪”的设想,大家心里尽管觉得滑稽可笑,但在会上也无人提出批评。
相反,有一工程师在百思不得其解时,听到用飞机扫雪的想法后,大脑突然受到冲击,一种简单可行且高效率的清雪方法冒了出来。他想,每当大雪过后,出动直升飞机沿积雪严重的电线飞行,依靠高速旋转的螺旋桨即可将电线上的积雪迅速扇落。他马上提出“用直升飞机扇雪”的新设想,顿时又引起其他与会者的联想,有关用飞机除雪的主意一下子又多了七八条。不到一小时,与会的10名技术人员共提出90多条新设想。
会后,公司组织专家对设想进行分类论证。专家们认为设计专用清雪机,采用电热或电磁振荡等方法清除电线上的积雪,在技术上虽然可行,但研制费用大,周期长,一时难以见效。那种因“坐飞机扫雪”激发出来的几个设想,倒是一种大胆的新方案,如果可行,将是一种既简单又高效的好办法。经过现场试验,发现用直升飞机扇雪真能奏效,一个久悬未决的难题,终于在头脑风暴会中得到了巧妙的解决。
从上例可见,所谓头脑风暴会,实际上是一种智力激励法。奥斯本借用这场会议让与会者敞开思想,使各种设想在相互碰撞中激起脑海的创造性“风暴”。
发明创造的实践表明,真正有天资的发明家,他们的创造性思维能力远较平常人要优越得多。但对天资平常的人,如果能相互激励,相互补充,引起思维“共振”,也会产生出不同凡响的新创意或新方案。
聪明的仆人
在斯威夫特博士家附近住着一位富有的老妇人,她时常打发仆人给他送礼物。博士接受她的礼物,但从不给那位仆人任何酬谢。一天,博士正忙着写东西,那位仆人冲进了他的房间,将一个包裹扔在书桌上,说道:“我的主人送给你两只兔子。”
斯威夫特转过身来说:“孩子,包裹可不是这样送法呀。现在,你坐在我的位子上,看着我是怎么送的,并要记住这个教训。”
那位仆人坐了下来,斯威夫特走出去,敲了敲门,等待回音。仆人说:“进来。”
博士进了门,走到桌旁说道:“先生,我的女主人向您致以亲切地问候,并希望您收下这两只兔子。”仆人回答说:“谢谢你,向你的女主人致谢,谢谢他们的关心。另外,这两个先令是送给你本人的。”
博士笑了笑,打那以后,斯威夫特从没忘记给那位仆人小费。
每一次创新都能带来不小的变革,只有变革才能进步。
智者的回答
一、最困难的事。有人问古希腊哲学家泰勒斯:“你认为人活在这个世界上,什么事情是最困难的?”泰勒斯回答说:“认识你自己。”认识自己难,认识自己的不足更难。
二、贵重的财物。毕阿斯出生于古希腊普里埃耶城。一次,当普里埃耶城遭到围攻时,居民们纷纷带上自己最贵重的财物四散奔逃,只有毕阿斯一个人赤手空拳。居民们问他为什么这样离开时,他回答说:“因为我的一切都在我的身上。”是的,还有比生命更宝贵的吗?
三、快乐的工作。有人问毕阿斯:“什么样的工作最能让人快乐?”毕阿斯回答:“挣钱的工作。”这是一句大实话,能够挣到更多的钱,才能更好地生活。
四、安全的船。有人问古希腊思想家阿那哈斯:“什么样的船最安全?”阿那哈斯说:“那些离开了大海的船。”不走路,才不会摔倒;不航行,才没有危险。但船离开了大海,也就没有了存在的价值。
五、永远的道德。有人问雅典的执政官梭伦:“为什么作恶的人往往富裕,而善良的人却往往贫穷?” 梭伦回答:“我们不愿把我们的道德和他们的财富交换,因为道德是永远的,而财富每天都在更换主人。”道德是永远的,财富是暂时的。靠作恶致富的人,内心肯定会非常空虚,而且富裕也绝不会长久。
六、理想的家居。有人问古希腊的庇塔乌斯:“最理想的家是什么样子?”庇塔乌斯回答:“既没有什么奢侈品,也不缺少必需品。”这个回答很理智,也很聪明。奢侈品是给别人看的,必需品是给自己用的。打肿脸充胖子的人,永远也成不了“胖子”。
七、健康的意义。有人问赫拉克利特身体健康的重要程度,赫拉克利特说:“如果没有健康,智慧就无法表露,文化就无法施展,力量就无法战斗,知识就无法利用。”生命因健康而快乐,因疾病而枯萎。有了健康,才有一切。
八、流动的河流。有人问赫拉克利特:“过去的事情能否更改?”赫拉克利特回答:“人不能两次踏进同一条河流。”流水会变,落花会变,时间会变,环境会变,什么都会变,什么都不能重复。
九、不同的城市。有人问柏拉图:“一个贫穷的国家为什么也有富人?”柏拉图回答:“如果你把一个国家当作一个纯粹的国家那就大错特错了。因为任何一座城市都是两座城市:即富人的城市和穷人的城市。”城市是富人的城市,也是穷人的城市。而且到任何时候,穷人都会多于富人。所以城市的领导者在作决策的时候,一定要首先想到穷人。
十、活着的意义。一个满脸愁苦的病人问安提丰:“活着到底有什么意义?”安提丰说:“我至今也没有弄清楚,所以我要活下去。”活着就是为了追求,为了探讨,为了知道自己还不知道的事情。也许,这就是活着的意义。
十一、吃饭的区别。有人问大哲学家亚里士多德:“你和平庸的人有什么不同的地方?”亚里士多德回答:“他们活着是为了吃饭,而我吃饭是为了活着。”庸人享口福之乐,哲人享智慧之乐;庸人享物质之乐,哲人享精神之乐。
十二、道歉的好处。有人问政治家塞涅卡:“道歉有什么好处?”塞涅卡回答:“道歉既不伤害道歉者,也不伤害接受道歉的人。”道歉是一种美德,不仅能化解很多矛盾,而且会给自己及对方带来轻松和快乐。
经验教训是千百年来人们对现实的终结,所得出的结论。所以不论到何时,我们不能忘记这些东西。
最凶暴的动物
美国有一家动物园,动物齐全,创办得有声有色。每一个参观过该动物园的人,心灵都会受到一次极大的震撼。
使参观者深受震撼的不是凶残狰狞或温顺可爱的动物们,而是参观者自己!
就在参观者即将离开动物园,参观最后一个动物笼子时,竟然发现该笼子空空如也,什么动物也没装。这时,你禁不住会凝望笼子上大牌子上写着的一行醒目大字:最凶狠、最残暴、最丑恶的动物!此时,你一定会心生疑虑再次细看笼子里装着的究竟是什么可恶的动物。这时,你一定会发现笼子里有一面大镜子,将你自己的嘴脸清清楚楚地映在这里。
看到你自己的形象,究竟有何感想呢?
据联合国环境规划署的统计,全球陆地面积的近30%正变为荒漠,许多陆地动物灭绝。每年,因人类食用而被杀掉的动物,不知比自然界中动物之间的猎杀多出多少倍……
想想这些,作为高级动物的人,你的心灵能安然吗?
失落的鸟蛋
狂风暴雨,乌云翻卷。寺院的槐树上,一窝斑鸠巢摇摇欲坠,里面的鸟蛋依稀可辨。细心的比丘冒雨在树下等了好长时间,硬是接住了两只失落的鸟蛋。
为了让鸟蛋孵出鸟儿,迎接即将诞生的生命,比丘非常爱惜地把两只鸟蛋揣在自己的怀里。
风雨过后,这事被智兴禅师知道了,他找到比丘,让他把鸟蛋交出来,并要他爬到树上再造一个惟妙惟肖的斑鸠巢,然后,把两只鸟蛋放回“原处”。
一切都放置妥当后,智兴禅师把比丘拉进屋里说:“物以类聚,人以群分。生物都有它们自己的生存法则和生活习性,是万万破坏不得的。这两只鸟蛋如果在你的怀里孵出来,你再辛辛苦苦地把它们抚养大的话,这两只鸟的命运就太令人担忧了。它们被你挽救了生命,却也会因你而失去更加珍贵的天性,失去本该属于它们的长空和蓝天……”
禅师话音未落,两只惊魂未定的老斑鸠已飞回来,有一只正缩着翅膀落进窝里。
爱心有时候是襁褓,有时候是樊笼。鸟儿属于蓝天,心灵属于自由,过多的宠爱和约束会葬送它们的天性。
骆驼的最后一滴眼泪
你穿羊绒衫吗?你知道什么叫生态难民吗?你可见过骆驼的最后一滴眼泪?
今天,我只想让大家知道一些事情,能在看完后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在北京大学的百年大讲堂,我有幸参观了一个摄影展,主题叫“骆驼的眼泪”。
已经写不出来当时看的时候和看完后的复杂心情,一幅幅图片都是一个退休老工人近10年自费走遍内蒙古全境以及青海、宁夏、新疆部分地区拍下来的生态的一步步恶化情况,沙逼人退,已经到了黄河边上,草死沙进,昔日高可没人的草原现在连骆驼都无法生存而成批饿死!一个个被黄沙湮没的村庄,一堆堆惨不忍睹的白骨,一具具死不瞑目的骷髅,一群群看似滑稽穿着各种衣服的山羊!因为山羊饿得相互吃彼此的毛充饥,牧民不得不以此来保护自己的财产——羊毛!
我约了摄影展的主办者——一个铁铮铮的内蒙古支边几十年的退休工人卢彤景老先生。这个散尽自己家产呼吁生态危机的老先生,要再用语言来让更多的人救救生态。老先生上来的第一句话就是“牧区真穷,牧民真苦,牧业真危险!”让我没有想到的是,卢老先生告诉我们,草原如此退化最大的一个罪魁祸首竟然是1981年时与日本合资的鄂尔多斯羊绒集团。
1981年以前,草原没有山羊,到1985年山羊开始成倍繁殖,从上世纪90年代到如今的10年之间,是草原恶化最严重的10年,在鄂尔多斯崛起的背后,是牧区的退化,是生态的急剧恶化。日本人在1981年以前是在自己国家养山羊,很快发现了养山羊带来最大的问题——山羊不但吃草,而且吃草根!于是,他们将山羊繁育基地挪到了中国,用雄厚的资金和原鄂尔多斯毛纺厂合资成立了羊绒厂。从此,内蒙古大草原开始了噩梦!
日本人很会做生意。20世纪80年代,牧民的羊绒可以卖到280元一斤,现在是七八十块钱。先以高价吸引你大量养殖山羊,再压价收购,羊毛不是粮食,只能卖给羊绒厂。羊毛便宜了,就再多养一些来维持生计吧,多养一些带来的却是价格的更低。
一方面是日本人满足的笑脸,因为他们的钱包越来越鼓;一方面却是牧民的生活更加穷苦和我们的草原的一步步消失!现在,欧洲不大量养殖山羊,美洲不大量养殖山羊,澳大利亚也不大量养殖山羊,连非洲都不养,亚洲的新加坡、日本、韩国都不养,只有中国,在大量地养殖山羊!在一个只能承载20万头牲畜的草原,有120头吃草动物,最多的是山羊!用长远的生态换来了短暂的当前利益,换来了所谓的经济发展!
近几年,中央出台了一系列退耕还林,退牧还草的政策。可是图片上圈起禁牧区的铁丝网到处都是洞,牧民要吃饭啊!就是这样,在河套地区又兴建了一个羊绒厂,号称世界第一!光鄂尔多斯一年就需要70万吨的羊绒,目前已经注册的3000家中小型羊绒厂和那些没有注册的甚至上万家的羊绒厂已经让草原变成了沙漠!我们真的还需要一座世界第一的羊绒厂吗?现在的草原,没有了一点生气,昔日的万峰驼乡现在已经人烟荒芜!连骆驼都不能生存的地方,还有什么可以生存?草原啊!骆驼的眼泪!
资源的短缺是人类共同面对的问题,所以我们应该从现在开始就珍惜手中的每一点资源。
小鲨鱼的贪婪
深海里,一只小鲨鱼长大了,开始和妈妈一起学习觅食,它逐渐学会了如何捕捉食物。妈妈对它说:“孩子,你长大了,应该离开我去独自生活。”鲨鱼是海底的王者,几乎没有任何生物能伤害,所以虽然妈妈不在小鲨鱼的身边,但还是很放心。它相信,儿子凭借着优秀的捕食本领, 一定能生活得很好。
几个月后,鲨鱼妈妈在一个小海沟里见到了小鲨鱼,它被儿子吓了一跳。小鲨鱼所在的海沟食物来源很丰富,它就是被鱼群吸引到这里的,小鲨鱼在这里应该变得强壮起来,可是它看上去却好像营养不良,很疲惫。
究竟出了什么问题呢,鲨鱼妈妈想。它正要过去问小鲨鱼,却看见一群大马哈鱼游了过来,而小鲨鱼也来了精神,正准备捕食。
鲨鱼妈妈躲在一边,看着小鲨鱼隐蔽起来,等着马哈鱼到自己能够攻击到的范围。一条马哈鱼先游过来,已经游到了小鲨鱼的嘴边,也丝毫没有感觉到危险。鲨鱼妈妈想,这下儿子一闭嘴就可以美餐一顿,可是出乎它意料的是,儿子连动也没有动。
两条、三条、四条,越来越多的马哈鱼游近了,可是小鲨鱼却还是没有动,盯着远处剩下不多的马哈鱼,这个时候小鲨鱼急躁起来,凶狠地扑了过去,可是距离太远,马哈鱼们轻松摆脱了追击。
鲨鱼妈妈追上小鲨鱼问:“为什么不在马哈鱼在你嘴边的时候吃掉它们?”小鲨鱼说:“妈妈,你难道没有看到,我也许能得到更多。”
鲨鱼妈妈摇摇头说:“不是这样的,欲望是无法满足的,但机会却不是总有。贪婪不会让你得到更多,甚至连原来能得到的也会失去。”
其实人又何尝不是这样,有些时候,得不到的原因不是你没努力,而是你的心放得太大,来不及收网。
神奇的蔡加尼克效应
很多电视剧的忠实粉丝对节目中插播的广告甚为反感,但是,又不得不硬着头皮看完。因为广告插进来时剧情正发展到紧要处,实在不舍得换台,生怕错过了关键部分,于是只能忍着,一条,两条……直到看完第N条后长叹一口气:“还没完呀?”
不得不承认,这广告的插播时间选得着实精妙。其实说穿了,都是广告商摸透了观众的心理,让你欲罢不能。
究竟是一种怎样的心理,让你被人家牵着鼻子走呢?
这要归结于一种被称为“蔡加尼克效应”的心态。
1927年,心理学家蔡加尼克做了一系列有关记忆的实验。他给参加实验的每个人布置了15~22种难易程度不同的任务,比如写一首自己喜欢的诗词,将一些不同颜色和形状的珠子按一定模式用线串起来,完成拼板,演算数学题等等。完成这些任务所需的时间是大致相等的。其中一半的任务是顺利地完成,而另一半任务在进行的中途会被打断,要求被试停下来去做其他的事情。在实验结束的时候,要求他们每个人回忆所做过的事情。结果十分有趣,在被回忆出来的任务中,有68%是被中止而未完成的任务,而已完成的任务只占32%。这种对未完成工作的记忆优于对已完成工作的记忆的现象,被称为“蔡加尼克效应”。
之所以会出现这样的现象,是由于我们在做一件事情的时候,会在心里产生一个张力系统,这个系统往往使我们处于紧张的心理状态之中。
当工作没有完成就被中断的时候,这种紧张状态仍然会维持一段时间,使得这个未完成任务一直重重地压在心头。而一旦这个任务已经完成了,那么这种紧张状态就会得以松弛,原来做了的事情就容易被忘记了。
在现实生活中,蔡加尼克效应经常会出现。比如,我们经常会在备忘录上记下重要的会议,但是到最后还是忘记了。因为我们以为记下来了就万事大吉。张力系统松弛下来,最后连备忘录都忘了看。还有,在打电话之前,我们能清楚地记得想要拨打的电话号码,然而打完之后却总也想不起来刚才拨过的号码了,这也是蔡加尼克效应在起作用。
巧妙地利用蔡加尼克效应,恰当地控制好你的张力系统,将有助于你顺利地完成任务。
从“监狱”中寻找希望
著名心理学家津巴多曾经做过一个实验,虽然备受争议,最后还是被迫停止,但这个实验本身却引发了人们不少的思考。
实验是这样做的:他们招收了21位本科生作为志愿者,让他们体验监狱生活。在实验中,他们分别扮演看守或者犯人。而在此之前,这21个人都经过了性格测试,被评定为情绪稳定、成熟守法的人。通过扔硬币的方式,10个人被派去当囚犯,11个人做看守,共进行两周实验。“犯人”们在一个星期天的早晨被“逮捕”了,戴上手铐,在警局登记名册,然后被带入“监狱”。一切模拟得都跟真的无异。“看守”们还制定了一些规则:“犯人”在进餐、休息和熄灯后必须保持沉默;他们必须按时就餐;彼此称呼号码,要管“看守”叫“干部”,等等。触犯任何条例都将遭到惩罚。
这本来就像一场游戏,但出人意料的是,“看守”和“囚犯”很快变得像现实中的一样——“看守”们认为“囚犯”都是危险的,对他们态度严厉。而“犯人”也把“看守”看成施虐狂,暗地里心存反抗。在几天之后,“犯人”们当真组织了一次反叛活动,但被“看守”们残酷地压制了。自此,“看守”们又制定了更多的规则来约束“犯人”,甚至想一些办法来折磨他们。
在实验进行到中途的时候,有很多人表现出头脑混乱,不管是“犯人”还是“看守”。有一位“看守”在实验前认为自己是一个和平主义者,不喜欢进攻别人,但在实验的第5天,他竟然开始肆意处罚“犯人”,只因为他讨厌这个人。他自己写道:“囚犯(4l6)不吃这种香肠,我决定强行让他吃,我让食物从他脸上流下来……我为逼迫他吃东西而感到内疚,可是,因为他不吃我感到更恼火。”
到实验的第5天,实验者不得不宣布实验结束,以保全所有人。这个实验让人们大吃一惊,这些极为正常的年轻人竟会如此轻易地被激发起施虐行为,它表明,正常的、健康的、受过教育的年轻人在“监狱环境”的团体压力下能够迅速地发生转变,这也能解释人们在某些环境中为什么会有一些反常的过激行为。这个未进行完的心理实验后来被法律禁止了,原因是它太不人道。它让我们看到了人性中阴暗的一面,在充满危机和暴力的团体中,人们也变得残忍。
好的团体环境是可以营造的。很多管理者非常注重团队精神的塑造,让每个成员在其中扮演“帮助者”、“创造者”的角色,培养他们团结互助、积极进取的品质,使整个团队成为和谐而有战斗力的集体。
脑袋不是用来戴帽
伍德养了100只鹅。有一天,死了20只,于是,他跑到牧师那里,请教怎样牧鹅。
那位牧师专注地听完伍德的叙述,问道:“你是什么时候放牧的?”
“上午。”
“哎呀!纯粹是个不利的时辰!要下午放牧!”
伍德感谢牧师的劝告,高兴地回了家。三天后,他又跑到牧师那里。
“牧师,我又死了20只鹅。”
“你是在哪里放牧的?”
“小河的右岸。”
“哎呀,错了!要在左岸放牧。”
“非常感谢您对我的帮助。牧师,上帝祝福您。”
过了一天,伍德再次来到牧师那里。
“牧师,昨天又死了20只鹅。”
“不会吧,我的孩子!你给它们吃了什么?”
“喂了包谷,包谷粒。”
牧师坐着沉思良久,开始发表见解:“你做错了,应该把包谷磨碎喂给鹅吃。”
“万分感谢您——牧师。由于您的劝告,上帝会酬谢您。”
三天后,伍德有点不快地,但又充满希望地敲着牧师的房门。
“唔,又碰到什么新问题啦,我的孩子?”牧师得意地问道。
“昨晚又死了2 0只鹅。”
“没关系,只要充满信心,常到我这儿来。告诉我,你的鹅在哪里饮水?”
“当然是在那条小河里。”
“真是大错特错,错上加错!不能让它们饮河水,要给它们喝井水,这样才有效。”
“谢谢,牧师。您的智慧总是拯救您的信徒……”
伍德通过开着的门进来时,那位牧师正埋头读着一部厚厚的古书。
“向您问好,牧师。”伍德带着极大的尊敬说道。
“上帝把你召到我这儿。看,甚至现在我还在替你的鹅操心。”
“又死了20只鹅,牧师。现在我已经没有鹅了。”
牧师长时间地沉默不语。沉思许久后,他叹息道:“我还有几个忠告没对你说,多可惜啊!”
人最可怕的是没有主见与自我,别人的建议只是建议,你只能做参考,却不能拿它当金科玉律。
可怕的成功模式
肺鱼不但可以像其他鱼类那样用鳃呼吸,还有一种特殊的本领,那就是靠肺在空气中直接进行呼吸,因此被称为肺鱼。肺鱼大多生活在美国西部人烟稀少的沼泽地带,一旦栖息地的水质发生变化或沼泽干涸,它们的肺就派上用场了。
每当旱季到来,水源枯竭的时候,肺鱼就将自己藏匿于淤泥之中。它们巧妙地在淤泥中构筑泥屋,仅在相应的地方开一个呼吸孔。它们就这样使身体始终保持湿润,在泥屋中养精蓄锐。数月后,雨季来临,泥屋便会在雨水的浸润冲刷下土崩瓦解,肺鱼又重新回到有水的天地。
最近,科学家发现,当地的土著人居然拿肺鱼当美食。他们在旱季出发,来到肺鱼生活的沼泽地。这时,沼泽地里到处布满了泥屋,几乎每间泥屋都藏着一条肺鱼。土著人就这样轻而易举地将肺鱼捉住了。但他们并不立即将肺鱼煮着吃,而是先用一盆清水将肺鱼养几天,等体内的脏东西都吐出来了,再将肺鱼放在早就用白水以及各种调料和好的面糊里,肺鱼以为旱季到了,便将面糊做成面屋将自己包裹起来。这时,土著人便可以将肺鱼连同它的“泥屋”一起烤熟后再吃。据说肺鱼自己构筑的面屋因为充分渗入了肺鱼的黏液,故而味道十分鲜美。
千百年来,肺鱼靠构筑泥屋成功地熬过了残酷的旱季,但它们想不明白,为什么没有逃脱被土著人吃掉的命运。其实,正是这种一成不变的成功模式让它们断送了自己的性命。
人生中,前人的成功经验总是吸引着后人去学习和借鉴,但是当前人的成功经验成了后人的模式之后,当事者便很容易走入误区,轻则令事业惨败,重则危及生命。
第100只猴子
1952年,日本幸岛的科学家将红薯扔在沙地上喂猴子。猴子喜欢生红薯的味道,但是讨厌上面的泥沙。
一只年轻的母猴艾默发现在附近的小溪里可以解决泥沙的问题。它把这个诀窍教给了妈妈,不久伙伴们也学会了这个方法。
1952年到1958年之间,所有年轻的猴子都学会了清洗红薯上的泥沙,这样红薯吃起来更可口。而成年猴子中,只有效仿自己孩子的猴子才学会了这种方法,其他的成年猴子还是吃脏红薯。
接着,不可思议的事情发生了。在1958年的一个秋日,一夕之间幸岛上几乎所有的猴子都学会了洗红薯!
起先是一定数量的猴子学会了清洗红薯——确切的数目不得而知。不妨设想,那天早晨太阳升起时,有99只幸岛猴子学会了清洗红薯。进一步设想,早晨之后第100只猴子学会了洗红薯。
这时奇迹发生了!到了晚上,幸岛的猴群里几乎每个成员在吃红薯之前都进行了清洗。这第100只猴子增加的能量以某种方式强化了,从而创造了一种思维上的突破!
科学家们观察到了更惊人的事情,清洗红薯的习惯随后跨越了海洋……在其他岛屿以及大陆上的猴子也开始清洗红薯!
当一种意识达到某个临界值时,这种新的意识会由一个大脑传达至另一个大脑,尽管确切的数值可能不同。这“第100只猴子现象”意味着:当只是有限数量的人知道一个新方法时,它仍是这些人的个体意识,但是存在着一个临界点,只要再有一个人接纳了新思想,之后几乎每个人就都接纳了这种思想!你也许就是第100只猴子……
农夫和毒蜘蛛
农夫正在菜园里松土,突然从土疙瘩后面跳出一只很大的毒蜘蛛。
“多么可怕的蜘蛛!”农夫吓得惊叫一声,跳到一边去。
“谁敢动动我,我就咬死谁!”毒蜘蛛舞动着长爪子,威胁农夫,还发出咝咝怪叫。
毒蜘蛛又向前爬了几步,张开大嘴做出咬人的凶相,说:“蠢农夫,你要听明白,只要被我咬一口,你就会有死的危险。你先是在痛苦中抽搐,接着在极度痛苦中咽气!走开,别靠近我,否则,你要倒大霉!”
农夫心里清楚,这是毒蜘蛛装腔作势,这个小东西过高地估计了自己。
农夫向后退了一步,运足了气力,光着脚丫子狠命地踩着蜘蛛,一边说:“你嘴上讲得挺吓人,实际上又怎么样呢?我这个泥巴腿子倒要领教领教,看你能不能咬死我!”
毒蜘蛛被踩死了。在它生命的最后一息,仍然狠命地在农夫的大脚掌上咬了一口。
不知是农夫深信蜘蛛的威胁只不过是吹牛,还是因为脚掌长满了厚厚的老茧,他除了感到轻轻一蜇之外,没有任何别的感觉。
虚张声势,从来都是不可怕的,因为真理与实力是拆穿一切虚伪东西的武器。
羊的悲剧
羊的眼睛里,有一种迷惘而又惴惴不安的目光。羊羔的眼睛是很好看的,像未满周岁的小孩子,对什么都反应出惊奇。羊一长大,那一种迷惘而又惴惴不安的目光,就开始一天比一天更加明显。
这是因为,只要是一只羊,它从小长到大的过程中,总是会多次见到自己同类如何被人宰杀。
人杀羊,像杀鸡和杀鸭一样,并不避着它的同类。人一般是不在猪圈旁杀猪的,怕惊吓了其它猪。人杀猪的血腥情形,如果被猪看到,猪也许会接连几天反常,懒得吃,懒得喝,睡得也不酣了。人一接近猪圈,它就躲在角落,用它那双小眼睛恐惧地瞪着人。
考虑周到的人,也不当着牛群宰牛。因为那么做,牛群往往会围着屠宰场地举头长哞。它们用蹄刨地,用角掘地,皆欲狂躁起来。那时,它们眼中便会流露出对人的敌意和愤怒……
但人们往往在羊群前杀羊。往往是,人想杀羊了,就走到羊群那儿,放眼挑选一只够肥的,将其拖出羊群,扯腿放翻,一刀就杀了。接着,又往往就在原地剥皮,开膛,剔骨去肉……
羊见人杀羊的次数多了,对人要杀羊前的表情、举动,就有经验了。所以,要杀羊的人一走近羊群,它们就不由自主地往一起挤,都企图躲在别的羊后面……羊渐渐有了心事,它的心事是——哪一天会轮到杀我呢?
杀羊一般是不必捆绑的。羊没见别的羊被杀时反抗,它自己也就不反抗。何况,它没有尖牙利爪,反抗也无济于事。
羊被杀时,省了人的事。
那时,羊眼中就有一种极其认命的目光,仿佛是在默默地对自己说——既然上帝安排我是这种命运,我又有什么办法呢?
这时,羊的眼中仿佛有一种宗教意味儿……
如果人有四条不同的命,那么,我愿第二条命选择是马;第三条命选择是牛;第四条命,选择狗也行,但须是军犬、猎犬、雪橇犬或牧羊犬,绝不做宠犬。如果上帝非决定了我是羊,我宁可干脆放弃一条命。
弱者无言的抗衡是真正的抗衡,我们人类常把动物当成弱者任意宰割,当面对我们人类自己一样的弱者是不是也是这样呢!
恐惧清单
一个平凡的上班族麦克·英泰尔,37岁那年做了一年疯狂的决定,放弃他薪水优厚的记者工作,把身上仅有的3块多美元捐给街角的流浪汉,只带了干净的内衣裤,由阳光明媚的加州,靠搭便车与陌生人的仁慈,横越美国。
他的目的地是美国东海岸北卡罗莱纳州的恐怖角。
这只是他精神快崩溃时做的一个仓促决定。某个午后他忽然哭了,因为他问了自己一个问题:如果有人通知我今天死期到了,我会后悔吗?答案竟是那么肯定。虽然他有不错的工作,有美丽的女友,有至亲好友,但他发现自己这辈子从来没有下过什么赌注,平顺的人生没有高峰或谷底。
他为自己懦弱的前半生而哭。
一念之间,他选择了北卡罗莱纳州的恐怖角作为最终目的地,借以象征他征服生命中所有恐惧的决心。
他检讨自己,很诚实地为自己的恐惧开出一张清单:打小时候他就怕保姆、怕邮差、怕鸟、怕猫、怕蛇、怕蝙蝠、怕黑暗、怕大海、怕城市、怕荒野、怕热闹又怕孤独、怕失败又怕成功、怕精神崩溃……他无所不怕,却似乎“英勇”地当了记者。
这个懦弱的37岁的男人上路前竟还接到老奶奶的纸条:“你一定会在路上被人强暴。”但他成功了,4000多英里路,78顿餐,仰赖82个陌生人的仁慈。
没有接受过任何金钱的馈赠,在雷雨交加中睡在潮湿的睡袋里;也有几个像公路分尸案杀手或抢匪的家伙使他心惊胆战;在游民之家靠打工换取住宿;住过几个陌生的家庭;碰到过患有精神疾病的好心人。他终于来到恐怖角,接到女友寄给他的提款卡(他看见那个包裹时恨不得跳上柜台拥抱邮局职员。)他不是为了证明金钱无用,只是用这种正常人难以忍受的艰辛旅程来使自己面对所有恐惧。
恐惧角到了,但恐怖角并不恐怖。原来“恐怖角”这个名称,是由一位16世纪的探险家取的,本来叫“Cape Faire”,被讹写为“Cape Fear”。只是一个失误。
花了6个星期的时间,到了一个和自己想像无关的地方,他得到了什么?
得到的不是目的,而是过程。
当我们面对困难时,就会产生恐惧心理,所以有时候,恐惧比死亡更可怕。
俗亦可奈
林语堂在台北一所学校参加学生的毕业典礼,在他演讲之前,有好多人都作了较长时间的演讲,轮到他上台时,已经十一点半,因此,他站起来说:“绅士的演讲,应该像女人的裙子,越短越好。”大家听了先是一愣,随后哄堂大笑。将绅士演讲与女人裙子相比,俗不俗?俗。但是就是因为他“俗”,能让人心领神会。
美国前国务卿鲍威尔,他的“俗”是出了名的,小布什竞选总统时,请他出谋划策,这么严肃的事情,他很“俗”地建议布什:“要看懂选民的脸色,知道自己是什么货色,然后扮演好自己的角色。”看来,交际过程中的“俗”,并不是一件坏事,因为“俗”,所以易懂。因为“俗”,所以容易传播。也是这个“鲍大人”,在他还是家具推销员时,他就贡献过这样“俗”的一个广告语——“你愿意跟我睡吗?”这是床垫的广告,至今仍有人拿这个广告语和他打趣!
林语堂和鲍威尔的话,使人感觉像一杯水那么透明。
“俗”亦可耐,但那是大智若愚的“俗”,那是脱尽铅华的“俗”。另外有一种俗则另当别论了,比如说“没有什么大不了的”,你能说它是一则不好的美容
塑料袋里的智慧
安德莱耶维奇手拿报纸,坐在沙发上打盹儿。突然,有人急促地敲窗,这使安德莱耶维奇有些不知所措,因为他住在八楼,而且他这套房间是没有阳台的。起初,他只当是自己的幻觉。但是,听,敲窗声再次传来。陡然,窗户自动打开,窗台上显现出一个男子的身影,这人穿着长长的白衬衫。
安德莱耶维奇惊恐地暗想:“是个梦游病患者吧,他要把我怎么样?”只见那男子从窗台跳到地板上,背后有两个翅膀摆动了一下。接着,他走到沙发跟前,随便地挨着安德莱耶维奇坐下,说:“深夜来访,请您原谅。不过,这是我的工作。有人说,我们天使逍遥自在,终日吃喝玩乐,其实那是胡言乱语。实际上,他对我任意欺压,刻薄着呢。”
安德莱耶维奇一下子没弄懂,问:“这个‘他’是谁呀?”天使压低声音回答:“我告诉你吧,是上帝!”哦,明白了,明白了。那么,上帝或者您,找我有事儿吗?”天使说:“您要知道,我是奉他的命令来找您的。我负责分配上帝所赐的东西,也就是智慧。每个人都应该分配到智慧,或多或少罢了。可是昨天我查明,我一时疏忽,您遭到了不公正的对待,也就是说,我忘了分配智慧给您。”
安德莱耶维奇怒气冲冲,从沙发上一跃而起:“什么什么!您怎么能够如此粗心大意!快把我应有的一份交给我!别人的我管不着,可我的一份,劳驾,快交给我吧。哼,难道我低人一等?”天使安慰他:“我正是为此而来。我完全承认自己的过错。我尽力弥补,为您效劳。我给您送来的,不仅是智慧,而且是大智大慧!”天使从怀里取出一只小塑料袋,里面五颜六色,流光溢彩。安德莱耶维奇接过小塑料袋,藏进床头柜的抽屉里,转身说:“谢谢您想起了我!要不然,我就会这么一点智慧也没有、傻头傻脑地混一辈子啦!”“如今全安排好啦!我真为您高兴!现在,您将享受到苦苦怀疑的幸福!”“什么什么?怎样的怀疑?”
“苦苦的怀疑。”“这是为什么?非苦不可吗?”“那当然。此外,您还将猛猛地摔跤,飞速地升迁?安德莱耶维奇没听清楚:“飞速地升迁?那好哇,还有什么?”“猛猛地摔跤!”安德莱耶维奇警觉起来:“唔,那么,还会怎么样?”“您还会由于暂时不被理解的孤立而感到一种崇高的自豪。”
“暂时不被理解?您不骗人?的确是暂时的吗?”“当然,暂时的!不过,这段时间可能比您的一生还长得多,但是您将经常具有一种创造的冲动!”安德莱耶维奇皱眉蹙额地说:“创造的冲动?还有什么?您全爽爽快快说出来吧,别折磨人了。”“哦,还多着呢。也许,甚至要为所抱的信念而牺牲生命,死而无憾!”“一定得……得死吗?”“要有充分的思想准备。这是获得人们敬仰的、万世流芳的伟大幸福。”
安德莱耶维奇沉默片刻,使劲地握握天使的手,说:“喔,好吧,谢谢您,感谢之至!”等天使飞出窗户,安德莱耶维奇就从抽屉里取小塑料袋,准备丢进垃圾通道。
转念一想,又下了楼,走进院子,找了个阴暗角落,把一塑料袋大智大慧深深地埋入土中。
智慧是从别人送不来的,只有自己慢慢领悟才能得到。
比追求更重要
好久没见的朋友忽然打电话来说要请客吃饭,我很纳闷地问她是个什么缘由?她笑道:“想聚一聚非要一个理由吗?如果要,我就告诉你一个,即我们家置换了几件旧家具,我觉得有种幸福感,可以吗?”
这样的理由让人无法拒绝。席间谈笑中我和她说起我看到的一篇令人啼笑皆非的文章,大意是分析在今天一个家庭需要多少的月收入才能够得着幸福。以该文作者的眼光推断大约得在八千左右。一时举座大笑,有人说,如按这个标准我们别说幸福了,连痛苦都差着档次呢。
朋友是个商场的营业员,她爱人是个出租车司机,两口子有个上小学的孩子,一家三口住着很早期的小区的一室一厅。月收入我没有打听,估计距离那个幸福的标准应该还有些距离。但这并不妨碍他们一家人的幸福,他们会为看起来很小的事情高兴。
在告别了朋友回家的路上,我忽然觉得自己长期以来可能都陷在一种误导之中,以为幸福是需要追求的,而幸福比追求更需要的也许只是一种感悟。就像朋友今天的幸福,它如此的简单,却无比地真实!
幸福究竟是个什么概念?无论你是去物化它还是神话它,对于绝大多数过着寻常日子的芸芸众生来讲,它其实就是一些细节和瞬间。遗憾的是我们看见有太多的人将目光聚焦在遥远的憧憬里,而恰恰忽略了自己的身边,有太多的人将幸福囚禁在数字的计算里,而忘了数字以外的文字和歌声。
铁钉与钻石
台湾著名作家吴淡如在《自在一点、勇敢一点》一文中,写出了她学舞的可贵经验。
她学的是佛朗明歌舞,这种舞最注重脚法,练了半天之后,好不容易记熟动作,但跳起来时,却只有一个“拙”字可以形容。她紧张兮兮地盯着自己的脚,生怕一步踏错,全盘皆输。她的朋友是职业舞蹈员,忍不住提醒她:“像你这样一直看着自己的脚,全然没有办法放松肢体,根本就享受不到跳舞的快乐。最糟的是:一个人如果跳舞时一直看着自己的脚,观众也会跟着注视你的脚,想知道到底出了什么问题;反之,如果你脸带微笑,大家便会看你的脸。”吴淡如得了启示,接着下来,便把注意力从脚部移开,随着音乐节拍,抬头挺胸微笑,整体效果果然大有改进。
吴淡如指出:人人都有缺点,如果对自己缺点太过在意,太想遮掩,反而会以瑕掩瑜;相反的,承认它,面对它,慢慢地就不在乎了;而一旦你能以淡然的心态来看待自己的缺点,学习反而可以收到更好的效果。
读了这则散文,挚友阿丹的脸,突然浮了上来。
阿丹有个18岁的儿子阿雄,她口里的他,有千种不是、万般不对,是个一无是处的人。可是,在别人眼中,阿雄偏又是个彬彬有礼而又能言善道的人。一回,在朋友的聚会中,有人称赞阿雄,阿丹生气地虎起双眼,尖声锐气地说:“你们知道不知道,他是个双面人哪!外面的人对他印象不错,可他在家里却是神憎鬼厌。”
这时,好友阿叶冷静地开口了:“阿丹,你对阿雄,处处看不顺眼,事事听不顺耳,最大的症结,其实不是阿雄,而是你本身!”
阿丹怏怏地瞪着她,阿叶不慌不忙,继续说道:“你的双眼,有两枚钉子;你的双耳,有两根长刺。你看他时,看到的是自己眼中的钉;你听他时,耳中的刺又在作怪。你试试看,拔去眼中的钉和耳内的刺,再去看、再去听,也许,感受便完全不一样了。”
是的是的,老是盯着别人的缺点,不但自己不快乐,也会给别人永远地贴上错误的“标签”。承认别人的优点、发掘别人的优点,最重要的是:看别人时,把着眼点放在别人的优点上,便能将那一枚一枚既弄痛自己又刺痛别人的铁钉,变作两颗镶嵌在眼珠里的钻石,这样一来,落在眼中的世界,将变得更璀璨、更晶亮、更美丽!
风中的杰奎琳
美色犹如钢印,是独立于官爵和金钱之外的第三种权力。
客居纽约时,主人的书房临时变作我的卧室。四壁琳琅着图片和艺术品。有一幅铅笔速写,是主人的手绘,画的是北京大学的未名湖,线条极幼稚,他是学生化的,于美术并不在行。只是,根总归不能舍弃,那一份痴恋,年代愈远,距离愈遥,便显得愈虔诚,愈顽强。书案正中立着一帧黑白照片,因其色彩的过时,又因其位置的显赫,引起我的注意。那是一位行走中的白人女子,着紧身针织毛衣,牛仔裤,侧脸向镜头凝视,短发被风吹散,蛾眉作惊讶式的上挑,双眼微微露出笑意,朱唇将启未启,似乎还没来得及作出完全反应。
这是谁?主人夫妇是我多年的熟人,这肯定不是他们家族的成员。也许是男主人新交的情侣?不可能,就算他入乡随俗,域外风流,也不会如此明目张胆。再说,都什么时代了,大纽约的靓女谁还会拍这种黑白照。从背景看,这是在长街,在熙来攘往的人行道,女子正兴冲冲地赶路,突然因为什么事掉转头来,秋波斜睨,漾出三分妩媚,二分顽皮,一分迷瞪。
是晚,我不管忙着什么,那年轻而洒脱的女子始终盯着我看。我向左,她的目光也迎向左;我向右,她的目光也迎向右;我站立不动,她的目光也就在我鼻尖定格,仿佛说,看你还往哪儿逃;直待熄了灯,钻进被窝,那一头漫空飘扬的乱发,那乱发丛中明亮的双眸,仍然忽悠在眼帘,又忽悠进梦乡。
翌晨,我问男主人:“这是谁的相片?”
“你仔细看看,凭你的阅历,应该猜得出来。”主人一脸兴味。
“都猜了一晚了,”我老实承认,“猜不出。”
“这是杰奎琳,肯尼迪总统的遗孀,后来嫁给了希腊船王。想起来了吧。记得八十年代末在北京,在你位于马甸桥的家里,我们畅谈古今中外美人,你说美色犹如钢印,是独立于官爵和金钱之外的第三种权力,就是以她作的例。”
喔,经他一说,我才恍然大悟,杰奎琳,太熟悉了,太了解了,她应该是白宫女主人中最有风度的一位,曾长期引导美国的时尚潮流。我至少读过她的三本传记,外加数不清的报道。其中,有几个细节,性格鲜明,过目难忘。
细节之一:她四岁时跟奶妈和妹妹一起逛公园,因为贪玩,走着走着就走散了。警察看到她一人在四处乱逛,问她是不是迷了路。她脖子一挺,神气十足地回答:“不,不是我迷了路,是奶妈和妹妹跑丢了,您赶快把她们找回来!”
细节之二:玛丽莲·梦露和肯尼迪偷情,她自仗名气冲天,星光逼人,居然直接给杰奎琳打电话,说自己将取替她而成为总统夫人。杰奎琳非但不怒,反而哈哈一乐,说:“那太好了!你打算什么时候搬进白宫呀?我这就给你挪窝,今后所有压在第一夫人肩上的重担,就拜托你挑了。”
细节之三:1963年底,肯尼迪总统在出访途中被刺,倒在杰奎琳的怀里,脑浆和鲜血喷了她一身。一个半小时后,杰奎琳就穿着这身血衣,参加新总统约翰逊的宣誓就任仪式;她在国家的危难时刻,表现出了非凡的自制和惊人的镇定。
“这照片是在哪一年拍的?”我问。
“1971年。”
这么说,她已经四十出头。看起来依然年轻,往小里说,只像十七八,往大里说,也不过像二十五六。肯尼迪去世,杰奎琳一度陷入痛苦的深渊,为了摆脱美国政坛的纷争,以及肯尼迪家族厄运连绵的阴影,1968年,她三十九岁,打破美国总统遗孀不再嫁人的习俗,成为六十八岁的希腊船王奥纳西斯的新娘。这是备受攻击的一次婚姻,美国朝野诅咒她是委身于魔鬼,委身于空白支票。对此,杰奎琳不屑一顾,她随心所欲,我行我素,昂首迈步在欲望的峰巅,一任八面来风把她的秀发吹散,旋舞,纷披如乱麻,拂面似蛛网。
“这张照片,我是1991年来美国时,在房东的旧书堆里发现的。”主人细数家珍,“我一下子就喜欢上了它。你看她那勇往直前的神态,你看她那窈窕有致的曲线,多诱人。我给它加了个镜框,搁在桌上。久而久之,它已成了我生活的一部分。它代表一种气息,特清新,特高雅。
“事后我弄清了,这女子就是杰奎琳。这是张很著名的照片,关于它的拍摄,有个动人的故事。说的是一个初出茅庐的摄影师,叫盖勒拉,一天,他在纽约中央公园门口转悠,突然发现了杰奎琳,她就是这样一身休闲的打扮,摘了墨镜,素面朝天,旁若无人地穿行在闹市。这可是天上掉下来的好题材,须知,纽约有多少摄影师日夜守候在杰奎琳寓所的周围,等闲也难得一见她的面;更不要说这种质朴明净、活力四射的形象!机不可失,时不再来,盖勒拉叫了一辆出租车,紧随其后。在一处十字路口,赶上了杰奎琳,他放下车窗,按动快门。听得身边‘咔嚓’一响,杰奎琳本能地侧过了头,扑闪着双眸,嫣然含笑,就在她还没有明白真相之际,盖勒拉再次按下快门。
“这张照片,成了盖勒拉的成名作——如今他在摄影界可是大名鼎鼎——那天他尾随杰奎琳,一直到她的寓所。杰奎琳整天被人跟踪,早已不胜其烦。在台阶上,她扭过头来,强压怒火,冲着盖勒拉说:‘你这样做,想必很开心吧?’‘当然,喔,谢谢!谢谢!’盖勒拉不失礼貌地回答;他成功了,他抓住了稍纵即逝的机遇,自然激动万分。盖勒拉飞快返回家,躲进暗房,把胶卷冲洗出来。不用说,他最满意的,就是这一张了。照片犹如文章,需要一个画龙点睛、引人遐想的名字,盖勒拉琢磨了很久,最后定为:‘风中的杰奎琳’。”
一个成功的人,不仅有勇气还得有谋略,这样才可以赢得不败的人生。
独奏演员
法国马赛的一个学生夏令营访问一所学校,在那所学校的体育馆里,中法两国的孩子进行了交流表演。这所学校的教育以艺术见长,孩子们会钢琴、笛子、二胡、吉他等多种乐器。真的,中国孩子们的表演很出色,孩子们发挥了自己最好的水平,许多高难度的曲子也被孩子们演绎得行云流水。
演奏结束,法国孩子的带队老师一脸疑惑地问:“你们怎么会有那么多的独奏演员?”
校长说:“因为我们的每个孩子都很出色。”
法国老师仍然一脸迷惑。
轮到法国孩子表演了,一共六个节目,没有一个节目是独奏表演,所有的演奏均有多个孩子参与。这下轮到校长迷惑了。
他问法国老师:“孩子们是不是特别喜欢合奏?”
法国老师说:“对,合奏需要配合,需要更高的艺术修养,合奏表现的是音乐氛围,独奏是无法表现出来的。”
法国老师继续问校长:“你们学校中有那么多的独奏演员,他们有上台表演的机会吗?你们真的需要那么多的独奏演员吗?”
对于法国老师的提问,校长觉得莫名其妙。让孩子学音乐,当然希望能像莫扎特一样成为出色的独奏演员,而不是庞大乐队中的一个。
法国老师说:“真不可思议,你们的孩子学音乐是为了让自己出名?”
在法国老师的要求下,校长把所有孩子集合起来,为法国孩子合奏一曲《莫斯科郊外的晚上》。结果,法国老师听着听着就皱起了眉头,而校长也满脸尴尬,因为,这些在独奏时表现出色的孩子,在合奏这首简单的曲子时,曲调竟然一团糟。
一个人再怎么好,少了别人的帮助也不能成功。因为团结才是真正的力量。
燕子的哲学
在动物界,老虎称兽中之王,凤凰为鸟中之首。
燕子呢?微不足道,什么都算不上,论羽毛没孔雀那么漂亮,论嗓音没百灵那样婉转,论作用没啄木鸟那样受人重视。
可在当下,许多鸟兽在人类追杀中,濒临灭绝,燕子却“人丁兴旺”,个中的奥妙就在于燕子的智慧之中。
所有的鸟的共同特点都是怕人,它们将巢筑在大树和深山之中,以免遭到人类袭击。燕子却不然,它将栖息的鸟房建在人类房屋正堂的梁上,却没有人故意去伤害它,这就是燕子的精明之处。燕子似乎清楚地懂得,人类是既不能离他们太近,又不能离他们太远的一族。
你看那些家禽,离人类太近,终遭人类随意杀戮。
再看那些野生动物,离人类远远的,结果也遭到人类猎捕。
小小燕子哲学的实质就是注意与人类保持一定的距离。它可能是从那些距人类太近或太远的动物的遭遇中得到了启示,做到了既与人亲近,又不受人的控制,时刻保持自己的精神独立,使人像敬神般地敬奉它,称它为益鸟,将其燕尾称之为剪刀,并将燕子的到来形容为春天的象征。
燕子处事哲学说到底是明哲,它将巢筑在人类的房梁上,取得人类的第一信任,这一点是任何鸟都不及的。在这之后,它安心地在此生养繁衍,过了一段时间,当人们厌烦其飞来飞去,乳燕声嘶力竭的叫喊时,燕子便知趣地举家迁走。人的火气平息下来,不见燕子身影,又念燕子的好,盼它回来。“小燕子,穿花衣,年年春天来这里。”燕子往往就是遵循人类这种情绪起落而安排自己的生活节律。
燕子的哲学是值得大到一个民族、一个国家、一个社会,小到一个家庭生存和发展借鉴的。
博诺的提问
牛津大学的爱德华·博诺先生非常推崇“横向思维”。在一次讲座中,博诺先生提出了这样一个问题:
某工厂的办公楼原是一片2层楼建筑,占地面积很大。为了有效利用地皮,工厂新建了一幢12层的办公大楼,并准备拆掉旧办公楼。员工搬进了新办公大楼不久,便开始抱怨大楼的电梯不够快、不够多。尤其是在上下班高峰期,他们得花很长时间等电梯。
顾问们想出了几个解决方案。
1.在上下班高峰期,让一部分电梯只在奇数楼层停,另一部分只在偶数楼层停,从而减少那些为了上下一层楼而搭电梯的人。
2.安装几部室外电梯。
3.把公司各部门上下班的时间错开,从而避免高峰期拥挤的情况。
4.在所有电梯旁边的墙面上安装镜子。
5.搬回旧办公楼。
你会选哪一个方案?
博诺先生说,如果你选了1、2、3、5,那么你用的是“纵向思维”,也就是传统思维。如果选了4,你就是个“横向思维”者,你考虑问题时能跳出思维惯性。这家工厂最后采用了第4种方案,并成功地解决了问题。
“员工们忙着在镜子前审视自己,或是偷偷观察别人,”博诺先生解释说,“人们的注意力不再集中于等待电梯上,焦急的心情得到放松。大楼并不缺电梯,而是人们缺乏耐心。”
一些人们总是喜欢挑别人身上的毛病,却从来都不审视自己身上的缺点,所以最好的办法是在他们出现的地方装上镜子。
咬断后腿的狼
丹尼斯是美国野生动物保护协会的成员,为了搜集狼的资料,他走遍了大半个地球,见证了许多狼的故事。他在非洲草原就曾目睹了一个狼和鬣狗交战的场面,至今难以忘怀。
那是一个极度干旱的季节,在非洲草原许多动物因为缺少水和食物而死去了。生活在这里的鬣狗和狼也面临同样的问题。狼群外出捕猎统一由狼王指挥,而鬣狗却是一窝蜂地往前冲,鬣狗仗着数量众多,常常从猎豹和狮子的嘴里抢夺食物。由于狼和鬣狗都属犬科动物,所以能够相处在同一片区域,甚至共同捕猎。可是在食物短缺的季节里,狼和鬣狗也会发生冲突。这次,为了争夺被狮子吃剩的一头野牛的残骸,一群狼和一群鬣狗发生了冲突。尽管鬣狗死伤惨重,但由于数量比狼多得多,很多狼也被鬣狗咬死了,最后,只剩下一只狼王与5只鬣狗对峙。
显然,狼王与鬣狗力量相差悬殊,何况狼王还在混战中被咬伤了一条后腿。那条拖拉在地上的后腿,是狼王无法摆脱的负担。面对步步紧逼的鬣狗,狼王突然回头一口咬断了自己的伤腿,然后向离自己最近的那只鬣狗猛扑过去,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咬断了它的喉咙。其他4只鬣狗被狼王的举动吓呆了,都站在原地不敢向前。更加吃惊的莫过于躲在草丛里扛着摄像机的丹尼斯。终于,4只鬣狗拖着疲惫的身体一步一摇地离开了怒目而视的狼王。狼王得救了。
当危险来临时,狼王能毅然咬断后腿,让自己毫无牵累地应付强敌,这值得人类学习。人生中,拖我们后腿的东西很多,那就是患得患失、瞻前顾后、惊慌失措……如果舍弃不了蝇头微利,就无法获取大的成功;如果承受不了砍去无法救治的后腿的痛苦,那么就有失去生命的危险!
“红线”划在“危险”边缘
这是一座天然海滨浴场。海滩上铺满了晶莹剔透的细沙,厚厚的、软软的,赤脚踩上去说不清有多么舒坦。
从海边向海里游去,大约一百七八十米就到了“禁区”。所谓“禁区”,就是说,这一百七八十米之内的海底是平缓的、安全的,水深处最多不过一米七八;而在一百七八十米之外,海底就像山崖一样,突兀的、笔直的。齐刷刷地深入下去,深不见底,深不可测。此处水温骤然下降十几度,且有鲨鱼出没,十分危险可怕。据说,每年盛夏时节,这里都要发生多起游人溺亡事故。
后来,海滨浴场为安全考虑,在大约一百米处的海面上拉起一道“红线”,告诫游泳者“到此为止”,不要再向前游了,否则就有生命危险。为什么不把“红线”划在一百七八十米处,而定在一百米处呢?管理者说,这样做是为了留有余地,保险系数大一些,万一有人越过“红线”,还有七八十米的“地带”是安全的,不至于一过“红线”就会发生什么事故。如果出现什么险情,抢救也来得及。可见,管理者的用心是良苦的。然而,令人不解而又难以想象的是,“红线”标出后,仍有一些胆大妄为者不听招呼,独闯“红线”,铤而走险。有人还满不在乎地说:“怕什么,从这红线过去还有几十米才到危险区哩。”自以为风平浪静,保险得很。殊不知,那七八十米的“安全地带”并不是那么“安全”的,有人游着游着就一下子滑进了“万丈深渊”,再也上不来了。
后来又有人提出,干脆把“红线”移至一百七八十米处,一点“安全余地”都不留,过线即是“鬼门关”。如此“警戒”,果然奏效。从此,再也无人敢冒生命危险越过“红线”了。
人生也应该划画好警戒线,这样才可以避免这样或那样的意外。
离上帝很近
市场有个鱼摊,买者众多。鱼贩宰鱼的手法很快,取鱼,往地上一摔。鱼若还跳动,用木柄刷子猛击鱼的头部,鱼便不动了。取刀,剖开鱼腹,红色血喷涌而出。这样的场面,我们早已熟视无睹。
但那天来了一个女人,鱼贩在剖开鱼肚时,她突然哭了。鱼贩抬头,说:“你又来了!”继而,呵斥她离开。
女人凄然而去。他笑:“一个女疯子,一看到我杀鱼,她就哭。”我也笑。因为疯子是不可理喻的。
转到生禽摊,我突然发现这个女人面对一只等待宰杀的鸡在哭泣。
德国等国家有规定,杀鱼者不能直接宰杀,得先让鱼服晕鱼丸。而生禽,则要避开大众的视线。如果违反,则会被惩罚。
西方国家此举显得小题大做,但这背后体现的是长时间累积的人文观念。我们的悲悯,常常是基于同类的,而对自然界,对于其他生灵的尊重,远未有一个透彻的领悟。
也许惟有那些疯子,他们的心灵处于最荒芜的境地,离上帝更近,反而能流露出对残忍屠杀的惊惧和悲悯。
上帝的救助
某地发生水灾,整个乡村都难逃厄运,很快就陷入一片汪洋之中。许多村民纷纷逃生,一位上帝的虔诚信徒爬到屋顶上去等待上帝的拯救。
不久,大水浸过屋顶,刚好有只木舟经过,船上的人要带他逃生。这位信徒胸有成竹地说:“不用啦,上帝会救我的!”木舟就离他而去了。他在屋顶冷得发抖。
片刻之间,洪水已浸到他的膝盖。刚巧,有艘汽艇经过,拯救尚未逃生者。这位信徒则说:“不必啦,上帝会救我的。”汽艇只好到别处进行拯救工作。
半刻钟之后,洪水高涨,已至信徒的肩膀。此时,有一架直升机放下软梯来拯救他。他死也不肯上机,说:“别担心我啦,上帝会救我的!”直升机也只好离开。
最后,水继续高涨,这位信徒被淹死了。
死后,他升上天堂,遇见了上帝。他大叫:“平日我诚心祈祷您,您却见死不救。我的一片苦心都白费了。”
上帝听后叫了起来:“你还要我怎样?我已经给你派去了两条船和一架飞机!”
每个人一生中都有很多机遇,尤其是在最危急的关头,不要等待,也不要迷信,一定要抓住每一个机会,不要让它从你身边溜走。否则,机遇一闪而过,而且永远不会再回来。
苹果里的秘密
孩子回到家里,向父母讲述幼儿园里发生的故事:“爸爸,你知道吗,苹果里有一颗星星!”
“是吗?”父亲轻描淡写地说道,他想这不过是孩子的想像力,或者老师又讲了什么童话故事了。
“你是不是不相信?”孩子打开抽屉,拿出一把小刀,又从冰箱里取出一只苹果,说道,“爸爸,我要让您看看。”
“我知道苹果里面是什么。”父亲说。
“来,还是让我切给您看看吧。”孩子边说边切苹果。
切错了!我们都知道,“正确”的切法应该是从茎部切到底部窝凹处。而孩子却是把苹果横放着,拦腰切下去,然后,他把切好的苹果伸到父亲面前:“爸爸你看,里头有颗星星”
的确,从横切面看,苹果核果然显示出一个清晰的五角星状。许多人一生不知吃过多少苹果,总是规规矩矩地按“正确”的切法把它们一切两半,却从未想到苹果里居然还藏着一颗星星。
孩子不是第一个从苹果里切出星星的人,不论是谁,第一次切错苹果,大凡都是出于好奇,或由于疏忽所致。而这深藏其中,不为人知的图案竟具有如此巨大的魅力,它先是不知从什么地方传给孩子,接着便传给父母,又传给更多的人。
阴险而又“聪明”的继母
有位国王的前妻因病去世,留下一位美丽的女儿。后为国王娶了后妻,也生了一个女儿。作为继母,她心中十分讨厌前妻的女儿,总想将其置于死地而后快。为了达到这个目的,阴险而又“聪明”的继母最大可能地让前妻的女儿享受荣华富贵,过着饭来张口、衣来伸手的生活。这样她不仅博得了国王的欢心,还赢得了众人的称赞。
前妻的女儿整日尽情地吃喝玩乐,骄横无礼,还时常拿同父异母的妹妹出气。每当这时,继母总是袒护赞赏她。在这个家庭里,前妻的女儿是至高无上的公主,而继母的亲女儿则被赶到田里去干活,做着仆人的事情,历经种种磨难。十几年过去了,两个女儿都到了婚嫁年龄。一位英俊的王子来到这里,一下子便爱上了继母的那位端庄勤劳、聪慧善良的女儿,十分蔑视地拒绝了那位愚蠢懒惰、骄横自私的前妻的女儿。继母的女儿由此得到幸福,而前妻的女儿则因受此打击而精神崩溃,无地自容。
由此故事,我们不难想到:安逸的生活容易滋生懒惰、骄横、自私。教育我们的孩子享受挫折与磨难,学习、生活将阳光灿烂。
到底谁残忍
有一位中国母亲到了美国,给一位美国母亲照料孩子。小汤姆只有两岁,很顽皮。
一个休息日,美国母亲没有上班。小汤姆在家里跑着玩。突然,小汤姆被什么东西绊倒了,哇哇大哭。中国母亲马上起身要把孩子扶起来,美国母亲立即阻止了她。
中国母亲指责美国母亲:“你太残忍了。”
美国母亲指责中国母亲:“你太残忍了。”
中国母亲说:“我怎么残忍?孩子那么小,跌倒了,哭得那么厉害,你身为孩子的亲生母亲不去扶他,也不叫我去扶。你才叫残忍。”
美国母亲说:“孩子跌到了,自己完全可以爬起来。爬起来,他就成功了一次,就锻炼了一次,你连这样的锻炼机会也不给他,如何让他面对将来激烈的竞争?你才是真正的残忍。”
到底谁更残忍一些?这里当然表现出东西方文化观念的差异,同时也表现出东西方人的家庭教育的出发点有明显的不同。如果从眼前的利益看,美国母亲缺少仁慈、疼爱之心,的确有些残忍。但是,从长远的发展的观点来分析,中国母亲从小就剥夺了孩子锻炼的最佳机会,致使孩子在长大成人之后,不能独当一面,缺少创造精神和能力,这么说来,中国母亲更残忍一些。
沉默的惩罚
苏联英雄舒拉回忆过一件往事。小时候,他十分淘气,经常和别的孩子打架。一次,他的大衣被别人撕破了。母亲看到被撕破的大衣,又气又难过,但她并没有责骂舒拉,而是默默地,一针一线地缝补着大衣,直到深夜。舒拉那颗准备挨骂的心被母亲的针线穿刺着,最后,他终于忍不住了,向母亲痛悔地说:“妈妈,我以后再也这这样了。”母亲这时才平心静气地开导他,让他真正认识到打架是一种恶习,并决心痛改前非。
舒拉母亲“惩罚”的方法是十分聪明的,她使舒拉在自己长时间的沉默中感受到良心的责备。用舒拉自己的话说,他是在“经受着一种难以忍受的、痛苦的心灵的鞭答”。这种惩罚的效果,远比一顿鞭打和严厉的训斥要好得多。
幼儿期是人一生的品德、兴趣、爱好以至成长方向的萌芽期。我们的孩子也许具备音乐家、科学家、美术家、体育明星的天分,而这些天分往往就隐伏在他的日常行为之中。当孩子犯错时,我们如果能多用一些“聪明的惩罚”,这种天分也许就会得到充分的发展。因此,如果您的孩子弄坏了新买的形玩具的构造;如果孩子画脏了干净的墙壁,就干脆在墙上贴上瓷砖,规定他每天画一幅画……
总之,惩罚的目的不应只是让大人泄愤,让孩子听话。在惩罚孩子时只有融入爱心与期望,才能使惩罚真正成为一种良好的教育手段。
神奇的体温表
东东有个神奇的体温表,它不仅可以测到体温还可以测到心情。
东东最怕的数学考试来临时,体温表知道他很恐慌不想去考试,就把温度升上去很多,东东就因为可以请病假而不用去考试了;东东发烧的时候,却非常想出去春游,体温表得知了他期待的心情,就把体温的数字降低到正常,东东就高兴的去玩了,但结果回家后病情就加重了。
时间一长,东东就发现了是体温表有问题,生气的对他说:“你干嘛要自作聪明啊?你就是一个体温表而已!你就明明白白告诉我事实真相就好了啊!!!你凭什么变来变去的!”这时候体温表委屈的说:“我死去的哥哥就是因为每次都告诉了你事实真相,结果就被你给摔碎了啊……”
很多人在该做自己的事情的时候,越过了自己应该负责的职责,本来自己只要做这一小堆事情就好了,却偏偏要想到许多宏观的离自己职责很远的东西并在其中左右着自己,这样的出发点也许是好的,但具体的工作并不需要每个人都成为政治家,如果过了的话,那每个人实际上都没有尽到自己的本份,那才是最没有职业道德的!
上帝与年轻人
一个年轻人,一直得不到重用,为此,他愁肠百结,异常苦闷。
有一天,这个年轻人去问上帝:“命运为什么对我如此不公?”
上帝听了沉默不语,只是捡起了一颗不起眼的小石子,并把它扔到乱石堆中。上帝说:“你去找回我刚才扔掉的那个石子。”
结果,这个年轻人翻遍了乱石堆,却无功而返。
这时候,上帝又取下了自己手上的那枚戒指,然后以同样的方式扔到了乱石堆中。
结果,这一次,他很快便找到了那枚戒指——那枚金光闪闪的金戒指。上帝虽然没有再说什么,但是他却一下子便醒悟了:当自己还只不过是一颗石子,而不是一块金光闪闪的金子时,就永远不要抱怨命运对自己不公平。
上帝给谁的幸运都不会太多,面对不佳的际遇,一时的坎坷,一些人总是抱怨命运的不公、上帝的捉弄,却不能正视自己,冷静地审视自我,问一问是否已经将自己磨炼成一块金子,一块熠熠生辉的足以让人一目了然的金子。
小镇故事
在一个偏远、封闭的小镇只能听到两个电台:第一电台专门广播名人消息、节目,或是热门歌曲排行榜,它的收听率相当高;第二电台则是气象专业电台,它的听 众只有一小群人。
一天晚上,气象电台发出紧急警告:一个威力惊人的“龙卷风”将在午夜来袭本镇。电台呼吁镇民立即疏散他处。这一小群听众立刻组织起来,有的去找镇长,有的到街上 敲锣打鼓,有的打电话给第一电台,请求播出龙卷风消息,好保存身家性命。
镇长说:“本镇从未有过龙卷风,龙卷风的消息是气象电台误报或捏造,为的是提高收听率。”
敲锣打鼓的人则视为疯子。而第一电台则以现场正在访问名人为由,不想插播这一条“生死存亡”的消息。
小镇被夷为平地,后来者没有人知道这块地曾经是一个小镇。
每一个日子都可能是最后的日子,我们要以敏锐的心过每一天,更要用心的看看这个世界,用心看看自己,不要把每一件事都视为是理所当然,因为所有的事情都会改变,且看你如何去衡量他啰。
聋哑人
有位教授向学生出了这么一道考题:一个聋哑人到五金商店买钉子,先用左手捏着两只手指作持钉状。然后右手做捶打状。售货员以为他要买锤子,便递过一把锤子,聋哑人摇摇头,指了指自己作持钉状的两只手指(意思是想买钉子),售货员终于醒悟过来,递上钉子,聋哑人高高兴兴地买到了自己想买的东西。这时候,又来了一应盲人顾客,他想买剪刀……教授说到这里,停顿一下,提出下面这个问题:大家能否想象一下,盲人如何最简单的方法买到剪刀?
听过教授刚才的叙述,有个学生立即举手回答:“很简单,只要伸出两个手指头模仿剪刀剪东西就可以了。”对于这应学生的回答,全班都表示同意。
这时,只听教授微笑说:“其实,盲人只要开口说一声就行了。因为盲人并非聋哑人,自己能说话。而如果用手指模仿剪刀剪东西,自己反倒看不见。因此,请大家记住,一个人一旦陷入思维的误区,钻进牛角尖,智力就在常人之下。”
看来每个人做事之前,都应该好好地思考一番了,如果不那样,就会让自己既定的习惯束缚了自己。
一支雪茄
悉尼奥运会上曾经举办过一个以“世界传媒和奥运报道”为主题的新闻发布会,在座的有世界各地传媒大亨和记者数百人。
就在新闻发布会进行之中,人们发现坐在前排的炙手可热的美国传媒巨头NBC副总裁麦卡锡突然蹲下身子,钻到了桌子底下,他好像在寻找什么。大家目瞪口呆,
不知道这位大亨为什么会在大庭广众之下做出如此有损自己形象的事情。
不一会儿,他从桌下钻出来,手中拿着一支雪茄。他扬扬手中的雪茄说:“对不起,我到桌下寻找雪茄,因为我的母亲告诉我,应该爱护自己的每一个美分。”
麦卡锡是一个亿万富翁,有难以计数的金钱,他可以挥金如土,可以买到一切可以用钱买到的东西,一支雪茄对于他来说简直微不足道。如果照他的身份,应该不理睬这根掉到地上的雪茄;或是从烟盒里再取一支:但麦卡锡却给了我们第三种令人意料不到的答案。
在很多人眼中,一美分永远只是一美分。但在亿万富翁的眼中,一美分可以变成亿美元。这就是我们平凡人和亿万富翁的区别所在。
一瞬间
鲍罗奇是美国的一位食品生产商,他以制造罐装食品著名。
有一次,在专家食品鉴定会上,他打开一罐自己公司生产的“青菜罐头”请专家们品尝鉴定。然而,他刚刚掀开罐口,就瞟见青菜叶里卷着一只小蚂蚱,这肯定是拣菜工人的粗心造成的。这只微不足道的小蚂蚱肯定会让他的产品声名狼藉。
怎么办?鲍罗奇乘专家们还没有注意到小蚂蚱的一瞬间,头脑中迅即闪出一连串的应急办法:……给专家们解释掺杂小蚂蚱的原
因……小蚂蚱是一种特殊调味料……小蚂蚱是一种营养添加物……可是考验专家们眼力的……是故意开玩笑逗乐……不让专家们看到小
蚂蚱……把小蚂蚱搅到罐底……把这一罐故意失手泼掉……想办法再换一罐……如此等等。而鲍罗奇最终实际采取的应急方法是,迅
速抄起勺子,舀起那片卷着小蚂蚱的菜叶,闪电般地送进自己嘴里,还一边故作幽默地说:“这么香的菜,我都忍不住要先尝一
从应急型创新思维的角度来说,思维的快速推进主要靠横向转换,就是不断地从一条思路跳到另一条思路,直到找出合适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