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两性爱一人 上一课
10095600000006

第6章 只是我心中的阴晴圆缺(2)

但不管怎样,明面也好,暗面也好,问问题的是在抛绣球,答问题的——也是在抛绣球。不要以为是真的,全是假的,看起来花团锦簇,一派都市好景象,实际上全是受过伤后营造的假象。等到真正交往,一场空幻后回过头来想那些问过的问题,得到的答案,除了伤感的瞠目结舌,啥也得不到。原因很简单,没有人会在不足够信任的人面前袒露完全真实的自己,喜欢也好,不喜欢也好,得到的全是假象。

但问问题——这样一个枯燥又毫无价值的阶段又略不过,必须有。想来唏嘘不已,大概为的便是流沙再次流动时想起那场彬彬有礼、优雅斯文的问答,心头也会流过一阵暖意。虽然是假的,但人家毕竟为我演过一阵美好。

前面说过,男人初初交会喜欢的女孩子,会有望闻问切四个步骤。这其中,“问”最为无聊,却也最为美好。

归根结底,爱之一物,凭心而生,全赖的是对方给自己营造的幻觉。因为琐碎的人生,我们并不是那么需要真实。在问答之间,你给我勾画了一个去往天堂的地址,所以,谢谢你……

一路跋山涉水,一个男人碰到喜欢的女性,从历经第一眼的外貌过滤(望),到对女性整个仪表仪态的感知(闻),再试探性地旁敲侧击来验证对方冰山一角下的人生真相(问),终于到了“切”。“切”是个什么玩意儿?可以说“切”这个东西,比之前三个都要玄乎,完全没有硬标准可以参考,却是男人最后决定“以哪种模式和你”交往的最终判断。

什么叫以哪种模式和你交往?

是这样的,我们一般的传统佳话和关乎爱情的想象,是男耕田,女织布,互相平等、友爱、团结、互助,谓之人生伴侣。在这样的标准下,男人都把自己收拾得衣冠楚楚,斯文有礼,女人都把自己弄得温文尔雅,时髦知性,看起来是一种特别美好的配对模式。但在实际情况中,男人和女人在择偶标准上完全不是那么回事。

男人就想找个妈,女人就想找个爹。

鲁迅说过,女人本质上是没有妻性的,只有母性和女儿性。女儿性就是从小长到大,只要张口哭,就能要来想要的东西。考试不及格,对着父亲啪嗒啪嗒流眼泪,老爸非但再没力气责备,甚至有可能带你出去吃顿肯德基,告慰你受伤的心灵(对母亲一般不好使),然后摸摸你的头说:“下次考好点儿就行啦。”所以在女人眼里,男人理所应当就应该什么事都让着她,什么事都想着她,凡是有要求,必满足,凡是犯错误,必原谅。

这也就是大家一直说的“疼我”是什么意思,其实就是找爹。

在下数年前不慎——真是不慎,我至今都没想通当时是怎么回事——写过一篇小说《恋人》,另有一个耸人听闻的作品名为《爸爸,我怀了你的孩子》,大旨就是讲一个女孩儿管比自己大七八岁的男朋友叫爸爸,男的对她宽容溺爱,然后两方不离不弃,分手后还撕扯纠缠的故事。故事大受欢迎,直到现在,七八年过去了,凡是遇到看过这本小说的女孩子,都会跟我说一句话,“这写的不就是我吗?”

尽管她们长相千姿百态,性格有的甚至跟女主人公完全不搭界,她们还是信誓旦旦地觉得这写的就是自己,这就是恋爱中的心境完全被投射了。

这也就是为什么现在女孩子越来越喜欢比自己大的男人,大个十岁二十岁跟玩儿似的,为什么?大叔是要钱有钱,要地位有地位,跟他出去什么都不用担心,全部操办好了。你要做的,就是负责享受,并且时不时地“作”一“作”,然后换来一个摸头宠爱的笑容,“别闹啦,带你去吃好吃的。”于是牵着手蹦蹦跳跳地走了。

这就是女儿性,等到女人结婚生了孩子,这下子又是母性大爆发。所有头像统统改成儿子的照片,你要说一句她小孩长得不好看,她能跟你拼命。这就是与生俱来的母性。

在这中间,妻性是什么东西?没有,没听说过。尽管大家都说老婆应该怎样怎样,但没有一个女人能真正做到,大多数是在这两个模式中摇摆。

男人也是一样,从小到大,衣服脏了妈妈给你洗,肚子饿了妈妈给你烧东西吃,铺床叠被,嘱咐你天冷多穿衣服,世界上还有什么女人会比这样的女人好啊?于是找老婆,绝大多数男人心里想的是这个标准,我们流传千年的好老婆的标准,也是这个。

这么一排比,是不是绝望到爆?男人找妈,女人找爹,是不是找不到一块儿去?所以情侣吵架,女人觉得你什么也不让着我,男人就应该无条件纵容;男的想你怎么那么作,整天没事找事。没办法,没有一个妈会对着儿子作的,所以双方都觉得瞎了眼珠,尽管深爱着对方,但对方的行为怎么跟自己期待的完全不是一回事呢?

所以在恋爱中,男女都要修炼的一项本事,不是把自己提升为模范丈夫(男朋友)或模范太太(女朋友),那都是童话里的,没用。最关键的就是本能地“切中”对方现在所处的是什么模式,并且马上对自身进行转换。也就是说,女孩子一旦处在女儿模式,撒泼打滚,梨花带雨,男孩子就马上切换到“老爸”模式,摸头,说好听话,吃好吃的,哪怕对你拳打脚踢,也要抱住她“乖,乖,没事没事,我一直在”就好了,“他不会抛弃我,就像我爸不会抛弃我一样”。一旦女方处在母性模式,比如你生个病来照顾你的时候,那就要充分利用,“我这也疼,那也疼,啊啊,要死了。”露出脆弱的小眼神,女人就会把你搂在怀里,爱死你了。

对女人也一样,一旦男人处在沮丧、不安、焦躁的情绪里,请切换到母性模式。在除此之外的正常态中,就尽情地撒娇好了,他会觉得有个骄纵的小爱人还是蛮幸福的事情。

说了这么多,最关键的是,男女双方身上的这两个模式是不断流动的,如何敏锐地捕捉到对方当下的模式,并且对自身进行切换才是要紧事。一成不变也不行,如果你永远做女儿,男人会烦死你。如果调整不对位,“你是爹的时候我也是妈”,两人就会变得暮气沉沉;“你是儿子我也是女儿”,你看吧,每天互相打的就是这种,请大家敏锐地玩好这个cosplay1游戏,很好玩的。

至于男人天生有没有“父性”,我认为是没有的。父性其实代表的是掌控、操纵,这些东西在工作中男人完全可以得到更大的满足。所以“被当爹”也是件蛮无奈的事情,如果你的男人疼你宠你,请好好珍惜,因为这不是他的本性,只有一个原因,他很用力地在爱着你。

“也许你我终将行踪不明,但你总该知道我曾为你动情。”

一天在一个朋友的微博上看到这句话,心中无端一动,也没前因也没下文,就是没头没脑地来这么一句话,下面附了一张自己的照片,挂着甜甜的笑容,些许神秘,些许忧伤。

这是一个极漂亮的女孩,基本上走在路上与人擦肩而过时对方都会在心里感叹:“真是个漂亮女孩儿啊!”——就是这种程度的漂亮。她是个模特,拍很多平面广告。女人一漂亮,仅凭这点就会无端累积很多粉丝,一时间累积起来的粉丝都有些情绪激动,哪怕八竿子打不着的人都会上来留言催问一句:“说的是谁?是我吗?”

不得不承认,有那么一瞬间,我也心里吓一跳,想会不会是我?——这给人的想象空间也太大了——我们是在一个派对上认识的,微笑地聊过几句,眼神中读出过彼此的好感,但也仅此而已。回到生活中,各有各的轨迹,也只是在微博上多一个互相关注而已。

“也许你我终将行踪不明,但你总该知道我曾为你动情”。

这句话也太狠了。

这是现代人接触认识后的两个方向之一——当然是在彼此欣赏的前提下。第一个,见面认识之后,天雷迅速勾动地火,当场留电话、MSN,回去煲电话、约会、恋爱,发展下去,如火如荼;第二个,留下一丝若有若无的联系,“也许你我终将行踪不明,但你总该知道我曾为你动情。”

是啊,大家现在都太懒了,又懒又怕,混在红尘,遇见对方之前谁没谈过三五次恋爱,谁没交往过三五个王八蛋,谁身上没若隐若现的三五道伤疤。一想到有个新的人闯进自己的生活,无端端多出那么多不可控的因素,约会、恋爱、保持礼仪、交代前史、留意怪癖。光想想就是一番多么浩大的工程,随便一个环节出问题都可能前功尽弃,更别说自己在这过程中掷下的心情,患得患失、忧郁躁狂、无端神游、梦回千里,总之就是不能自控——若能自控也没劲——等到把这一切全做足了又怎么样?接下来呢?结婚?没想过,太年轻。分手?好端端的也无理由分手。

于是,日子耗着,等待对方提出,等待上天眷顾,又派下一个人。或许给ta,或许给自己,又一个逃脱的可能。

这是一个方程式,什么都不怪,只怪大家都有了经验。在各自修炼下山之后各自遇到过毛贼,打发过土匪,知道在这个世界上确确实实有一种东西叫作爱情,也确确实实知道这样东西有它自说自话的寿命,它来时,不期而遇,它走时,回天乏力。在这过程中投入的心血、精力、感情、时间、泪水、揪心,刹那间一笔勾销,血本无归,打回原形,只是履历表上多了一份战绩。

所以说,午夜梦回,实话实说,这……是何苦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