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袁腾飞讲先秦·战国纵横
10093200000016

第16章 将相和

廉颇和蔺相如的故事,在中国可以说是家喻户晓。将相合作让赵国在与秦国的多次交手中,都获得了胜利。但是这对黄金搭档之前却有着难以调和的矛盾。这矛盾是因何而起的呢?在廉颇和蔺相如身上,又发生了哪些流传千古的历史故事呢?

和氏璧的前世今生

咱们现在借了别人的东西,然后完好无损地还回去,爱用一个成语——完璧归赵。

那么,完璧归赵这个成语是怎么来的呢?其实,在这个成语里“完璧”的“璧”专指一件东西,就是和氏璧。

所谓“璧”,就是玉的一种。因为中国古代还没有翡翠,和田玉可能也少。根据《韩非子》的记载,春秋时期楚国一个叫卞和的鉴赏专家,有一天得到了一块璞玉,就是外面裹着石头的原石。卞和凭借自己祖传技艺和多年实践经验判断这不是一块一般的璞玉,而是一件稀世珍宝。有了宝贝就得献给大王,于是就捧了这块玉去见楚厉王。

楚厉王对玉根本一窍不通,就让玉工查看。可这宫里的玉工也是个半吊子,拿过来一看,说这破石头一块。

一听这话,楚厉王大怒:“你个不要命的家伙,河边捡块破石头逗我玩儿。”他下令卫士砍掉卞和的一只脚。

等到厉王死了,武王继位。卞和觉得这东西真的是稀世珍宝,不是自己看走眼了。为了证明自己的清白,他再次捧着这个璞玉去见武王。

武王也不识货,又让玉工去查,结果还一样,破石头一块。武王二话不说,又砍了卞和一只脚。

等到武王死了,文王继位,卞和还是不甘心,但他没法儿去宫里献玉了,因为他双脚都没了。卞和抱着这块玉,痛哭了三天三夜。最后他眼泪都流干了,流出来的是血。

这事儿让文王知道了。那会儿的国家也没多大,他派人去问卞和。卞和就说:“我献的宝玉被当成了石头,忠贞之人被当成欺君之徒,无罪而受刑辱,这冤屈洗刷不尽。”文王听了就觉得这个人这么坚定,说不定真不是欺君之人。

于是,文王下令剖开这块璞玉,结果一剖开就发现里面果然是稀世珍宝。文王赶紧给卞和道歉:“对不起,当年砍错了您的脚。可这脚也长不出来了,为了报答您,就这将块玉命名为和氏璧吧。”

弱国无外交,还好有能人

到了战国的时候,和氏璧的名气非常大。这块珍宝几经辗转,最后被赵惠文王得到了。

惠文王得到这个珍宝之后,高兴了没几天,这消息就被秦昭襄王知道了。秦昭襄王马上写信给赵王,要用十五座城来交换和氏璧——真是大手笔啊!

这买卖对赵国来讲绝对是不亏的。但是有一个前提,双方都得是守法公民,一手交钱一手交货。

在这一点上,赵国人觉得自己是诚实可靠的,问题是秦国人能说话算话吗?楚怀王就是活生生的例子,被张仪忽悠到死。

所以,赵惠文王对秦国的这个要求很头痛,拒绝吧又不敢,不拒绝则八成要吃亏。于是,他召集大臣们商量此事儿。

大臣们都觉得秦国是强国,但是要说“信用”二字,这秦国还真没有。如果这次相信秦王,把和氏璧送到秦国去,万一秦国不肯给这十五座城,那赵国不是被秦国玩儿了一把吗?这传出去以后赵国还怎么混!

但是,如果不把和氏璧送给秦王,万一秦国一怒,大兵压境,那大家的小命就都要玩儿完。

最后,赵国内部达成了一个初步意见——先派一个使者到秦国去交涉。如果秦国有诚意,那就用和氏璧换城池;如果没诚意,那就要保住和氏璧,不让秦国有借口攻打赵国。

但是,弱国无外交,这事儿谁能干呢?秦国可是虎狼之国,秦王以不讲信誉著称于世,要圆满完成组织交给的任务太难了。

大家伙儿你看我,我看你,面面相觑。这个时候,赵国的大宦官站了出来,推荐了一个人——蔺相如。

这个时候,全赵国知道蔺相如的人不多,赵王就更没听过了。赵王问道:“这个人究竟行不行啊?万一失败,他把自己搭进去是小事儿,可把赵国拖下水就是大事儿了!”

面对赵王的疑虑,这位大宦官讲了个故事:

“前几年我脑子一短路犯了点儿罪,因为怕受到惩罚,就想着逃到燕国去。几年前我跟随您出使燕国时,燕王十分看重我,还曾经私下表示愿意和我交个朋友。就凭这点,我判断燕国是个可以避祸的地方。

“但蔺相如不同意。他告诉我,燕王之所以要拉拢我,是赵国强而燕国弱,而我又受到您的宠信。现在不一样了,我变成了逃犯。在这种形势下,燕王怕得罪赵国,一定不会收留我。所以,最好的办法是坦诚地跟大王您请罪,说不定您一高兴就不计较了——最后果真如此。”

惠王听了这个故事后,也觉得蔺相如还有点见识,可以试一下。于是,赵惠文王召见了蔺相如,告诉他秦王打算用十五座城换和氏璧这事儿,问问他的意见。

蔺相如说:“秦国强大,赵国弱小,咱们不能不答应他的要求。现在秦王提议用城池换和氏璧,如果咱们不答应,那理亏的就是咱们赵国。如果咱们给了和氏璧,但秦国不给城池,那理亏的就是秦国。所以,宁可答应秦的要求,让他负理亏的责任,让赵国占据道德上的制高点。”

赵王心想:“你这人怎么这么迂腐?战国年代,道德这玩意儿一毛钱十一斤,一分都不值。”

但是这话不能明说,于是赵王装模作样地问了一下:“你觉得谁合适去呢?”那意思就是让蔺相如推荐个人,他自己就算了。

没想到蔺相如是个直肠子,他答道:“大王,如果您真找不到人,我愿意捧着和氏璧出使秦国。如果秦国把城给了赵国,和氏璧就会留在秦国;如果秦王耍赖皮,我保证把完整的和氏璧带回赵国。”

赵王一看这家伙把话都说到这份儿上了,就决定让他试一试。于是,赵王就派蔺相如带着和氏璧出使秦国。

豁出命去也不做亏本的买卖

蔺相如出使秦国,这一路之上心情都很激动——这可是给国家办大事儿去了。但他也知道,自己这一次出使虎狼之国,可不是闹着玩儿的。

蔺相如来到了秦国,秦王特别高兴,在章台(不是正式宫殿)接见了他。

蔺相如小心翼翼捧着和氏璧,踏着稳健步伐走进王宫。此时他身处龙潭虎穴,必须要谨慎对待。蔺相如走到秦王面前,恭恭敬敬地双手奉上和氏璧。

秦王接过美玉,爱不释手,然后把和氏璧交给左右亲近大臣和后宫美人传看。

蔺相如在底下看着秦王的举动。秦王把和氏璧给众人赏完后,也绝口不提十五座城池的事儿。蔺相如这下就明白了,秦王只想霸占和氏璧,没有割让十五座城的诚意。

于是,蔺相如一脸恭敬地走上前去,对秦王说:“这和氏璧是块好宝贝,但就是这玉璧上有一点小小的瑕疵。你们都不知道,我指给大王您看。”

秦王还沉醉在霸占和氏璧的美梦当中,完全没有怀疑蔺相如的用意。他也压根儿不用怀疑——在秦国宫廷之上,谁敢欺骗秦王?他就把璧交给了蔺相如。

蔺相如一拿到和氏璧,就跟变了一个人似的,凶神恶煞,金刚怒目,靠着一根大柱子站立。

他愤怒地跟秦王讲:“大王向赵国要求以十五个城换和氏璧,赵王和群臣商量,大家都说秦国贪得无厌,不会让出十五个城,认为不能把璧给秦国。但是我以为,老百姓之间的交往还讲究诚实不欺,更何况秦国是堂堂大国。难道秦国国君还不如老百姓吗?赵王同意了我的看法,于是斋戒五天,派我带和氏璧献给秦国,以表示对秦国的尊敬。

“现在我来到秦国,把璧奉给您。可大王您对我非常傲慢,完全不讲礼节,又把璧传给后宫美人,分明就是戏弄我。看来大王您没有诚意给我们十五个城。现在和氏璧在我手里,如果大王硬要抢夺,我就把这个宝贝在柱子上摔坏,然后我一头撞死在你们秦国宫殿上,我誓与和氏璧共存亡。不但宝贝你得不到,还让秦国落一个逼死来使的罪责。”

说完这一番话,蔺相如举着和氏璧靠近柱子,做出要砸的样子。秦王以为蔺相如真要把璧打碎,立刻就劝蔺相如,然后召集主管地图的官员,抖开地图在图上随便指了十五个城。

但蔺相如不是楚怀王,他心想:“你随便一指地图,就说把这十五座城池给赵国,那我还是画个和氏璧给你吧。”于是,蔺相如提出一个要求,秦王必须要跟赵王一样,也斋戒五天,然后在堂堂正正的大殿上,召集群臣观礼接受和氏璧。

这时秦王也没辙,心想:“那就忍五天吧。看五天之后你还能有什么花样。”于是秦王答应斋戒五日,然后办一个隆重的交接手续。之后,蔺相如就被安置在驿馆歇息。

回到驿馆后,蔺相如知道秦王绝对不会给十五座城池,于是吩咐跟他同来秦国的同伴装扮成秦国百姓的样子,带着和氏璧偷偷走小路逃回赵国,把和氏璧归还了赵王。

约定时间到了,秦王宫中热闹非凡。秦王和大臣早就集合在大殿外,还有各国驻秦国的使节也接到通知一起入宫。然后秦国的大臣就宣赵国使臣蔺相如上殿。

蔺相如穿过群臣,步入大殿对秦王行礼,然后两手一摊说:“你们秦国向来不重信用,我害怕你把我骗了,我回赵国交不了差,因此我已经命人把和氏璧送回赵国。您先把十五座城池给我,我们再将和氏璧交给您。您放心,赵国不敢说话不算数。”

蔺相如这招是以无赖的手段对付无赖——和氏璧现在不在我这儿,要杀要剐随便你。

蔺相如这话一说,秦宫上上下下所有人全傻眼了,没想到蔺相如会来这么一手。秦王也傻了,他想无赖一点儿把和氏璧骗过来,没想到赵国派来个不要命的。

秦王心想:“现在也没辙了,就算杀了蔺相如,也得不到和氏璧,反而伤了两国世代友好的关系。反正我们也没什么损失,罢了,罢了,谁叫我们先想着玩儿人家的。”

于是,秦王把蔺相如好好款待了一番,然后放他回去了。

谁也甭想占谁便宜

蔺相如回国之后,一下就成了名人。赵王觉得他太有外交才能了,就任命他做上大夫。

一段时间后,秦国和赵国发生了小的摩擦,秦军攻下了赵国的城池,还杀了赵国两万多人。

然后,秦王派使臣对赵王说:“我便宜也赚够了,不想再打下去了,打算跟你们和好。我在渑池这个地方举办一个聚会,你来不来?”

赵王虽然真不敢去,可是不去他又怕别人嘲笑他没胆子,只好硬着头皮前往,身边还带着蔺相如。

临走时,大将廉颇把他们送到边境,然后说:“大王此次出行,估计不会超过三十天。如果大王您三十天都没回来,请允许我立太子为王,断绝秦国要挟赵国的念头。”

赵王无可奈何,为了大局就勉强答应了。然后,他带着蔺相如前往渑池。

两个国王开酒会,自然少不了歌舞。坐在上首的秦王越喝越高兴,酒劲一上来就出了个主意,他听说赵王喜好弹瑟,就想请赵王弹奏一曲,给这次盛会添点乐趣。

赵王也没有多想,即兴弹奏了一曲。秦王等赵王弹完了,就召唤秦国史官,让他把这件事儿记录下来,说某年某月某日,秦王与赵王会盟,令赵王弹瑟。

这话一出来,赵国君臣气炸肺了——秦王真不是个东西,我们大王高高兴兴给大家弹个瑟,助兴一下。你这么一写,弄得好像你是老大,命令我们似的。

这时,蔺相如走上前去,拿了一个缶——这是一种敲击乐器,2008年奥运会上出现过——请秦王演奏。秦王当然不肯敲。然后蔺相如就跪下来请求,秦王还是不干。蔺相如淡淡地说,你要是不肯敲,五步之内,我能把自己脖颈里的鲜血溅到大王身上。

这话就是赤裸裸的威胁啊,我出血的条件是你先出血,我们一起玩儿完。

秦王的护卫都在五步之外,他们都不敢轻举妄动。秦王那叫一个郁闷,心想:“我怎么碰上这么个不要命的,上回他要跟和氏璧同归于尽,这回要跟我同归于尽。你不要命,我可要。”

秦王只好拿起缶,轻轻地敲了一下,那声估计和蚊子放屁没区别,但是大家伙儿都看见了。蔺相如就召唤赵国史官,让他记上某年某月某日,秦王为赵王击缶。

秦王让蔺相如找回了场子,很不高兴。于是过了一会儿,他又出招了。秦国的大臣一齐端起酒杯嚷嚷,请赵王用赵国的十五座城为秦王祝寿。

蔺相如站起来说道:“这个好商量,秦王过寿要十五座城池,那赵王过寿要你们一座咸阳就行了。”

与此同时,赵国大量屯兵边境,防备秦国入侵。秦王到最后也没能占到便宜,只好作罢。

负荆请罪将相和

渑池之会结束后,君臣回到赵国。因为蔺相如功劳大,赵王就任命他做上卿。这样一来,蔺相如就比大将军廉颇显贵了。

廉颇非常不高兴。他逢人就抱怨:“我今天的地位是在战场上一刀一枪杀出来的。蔺相如凭借着一张嘴,立了些微小功劳,就骑到我头上来。这家伙最好别碰上我,他要碰上我,我一定要好好侮辱侮辱他。”

蔺相如听到这些话之后,就一直避免和廉颇碰面,连上早朝都请病假。有一次蔺相如出远门,远远看见廉颇,直接就掉转车子避开。

蔺相如的门客就觉得太丢人了,于是劝他跟廉颇对着干,并且表示要是蔺相如实在怕廉颇,他们只好离他而去。

蔺相如哈哈大笑说:“廉将军与秦王相比,哪个厉害?”

门客答道:“那当然是秦王厉害。”

“凭秦王那样的威风,我蔺相如都敢在朝廷上呵斥他们,侮辱他的臣子,我还能怕廉将军吗?可问题是,秦国之所以不敢侵犯赵国,正是因为我跟廉颇这一文一武。如果我俩打起来了,赵国就危险了。”

门客一听明白了,感叹道:“大人真是一片苦心啊。”

这话后来传到了廉颇的耳朵里,他到底是一代名将,觉悟高。一听这话,就觉得这见识比人家差得太远了,必须给他道歉。于是他脱掉上衣,身背荆条,到蔺相如家中请罪。

廉颇对蔺相如说:“我廉颇是个粗野之人,想不到大人如此宽厚,所以我今天身背荆杖前来请罪,要打多少下随便你。”

蔺相如哪敢下手啊,赶紧将他扶起来,两个人立刻和好,成为生死与共的战友,共保家邦。“负荆请罪”这个典故就是这么来的,从此也留下了“将相和”的千古美谈。

在这里,秦昭襄王一直扮演反面形象,但实际上,秦昭襄王在秦国历史上具有不可抹杀的功绩。他在任时,重用了一个叫范雎的人。这个人为秦国吞并列国立下了很大的功劳。那么,范雎究竟是怎样的一个人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