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科普认识我们永久的家园(科普知识大博览)
10076600000013

第13章 溶洞形成之谜

大自然的景观千奇百怪,有许多奇妙的景观。例如,杭州的瑶琳仙境,宜兴的张公洞、善卷洞,桂林的七星岩、芦笛岩……这些溶洞都是旅游胜地。到过这些溶洞的人都不会忘记那千姿百态的石钟乳、石笋和石柱,不会忘记那宽敞高大的洞穴、曲折迂回的通道。人们不仅喜欢这些溶洞,更关心这些引人人胜、宛如地下龙宫的溶洞的形成原因。

过去人们有一种看法,就是这些溶洞是地下水沉淀和溶蚀的结果。虽然溶洞都是十分坚硬的碳酸盐质岩石,但由于长期沉浸在地下水中,因此被溶解,特别是当水中含有二氧化碳时,其溶解速度更加迅速。这样一年又一年,坚硬的岩层就会被溶蚀出一个个洞穴。当溶有石灰质的地下水再次滴入洞中时,由于环境中压力、温度的变化,使水中的二氧化碳逸出,从而降低了水对石灰质的溶解力,这样原本溶解在水中的部分石灰质会因为过于饱和而沉淀析出,长时间的累积就会形成一根根形态各异的石钟乳、石柱和石笋。

但是,不久前这种传统的观点受到了中国科学家的挑战。经过5年的考察,中国溶洞科学家发现,溶洞的形成和藻类生物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溶洞形成的“生物建造说”新理论。

生物建造说认为,藻类是一种地球上最早出现,到现在依然广泛分布的原始植物,它们与其他植物一样具有光合作用的能力和趋光生长的特性。因为它们在生长发育过程中会分泌钙质,可以收集、粘接微细的石灰质颗粒,而且经常群生活,很多藻类一代又一代地生长在一起,从而形成了许多海洋生物礁。而溶洞石钟乳几乎都是迎着光线向上弯曲生长的,这符合藻类的趋光生长的特性。石钟乳、石笋内部还有像树木年轮一样的同心圆状构造,这又可以理解为是藻生物逐年生长、分泌、收集和粘接石灰质微粒的结果。另外,在有些溶滴的岩石中还找到了近似古代藻类生物的层状化石结构;在有些溶洞的表层,则发现到现在依然在生长的多种多样的藻类生物。

根据上面的分析,生物建造学认为,虽然溶洞的洞穴空间的形成和水的溶蚀作用相关,但溶洞里那些千奇百怪的石钟乳、石笋和石柱的形成,就应该主要是藻类生物在漫长的地质岁月中逐渐建造起来的,然后经过后来的石化作用,才形成今天的面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