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科普回首征服自然的历程(科普知识大博览)
10076500000012

第12章 “阳元石”巧配“处女渊”

自然界有许多造化,神奇得让人不可思议,其实我们今天所看到的姿态万千的地貌景观,都有着一部厚厚的演变史,几百万年,几千万年,甚至几亿年,才雕塑成今日惟妙惟肖的形象。

然而自然界的一切都在变,由不像到像,又由像到不像,所有大自然的美景都在经历地质史上的一个过程,“阳元石”、“处女渊”也不例外。

广东省四大名山之首——丹霞山,被誉为岭南第一奇山。丹霞山位于广东省北部,距仁化县城8公里,南面距韶关市约50公里。山体由红色砂砾岩组成,沿垂直节理发育的各种丹崖奇峰非常典型,是“丹霞地貌”的命名地。总面积280平方公里,主峰巴寨海拔618米。区内有大小石峰、石堡、石墙、石柱500多座,尤以阳元石、处女渊石造型最为奇特,被誉为“世界一绝”。

丹霞山的风景特点首推“雄”,充满阳刚之美。坐落在锦江之滨的阳元石,俗称“祖石”,其造型酷似男性的生殖器,高28米,直径7米,是该景区的“代表作”。有“不看阳元石,未到丹霞山”之说。

与阳元石遥相呼应的有座奇山,叫处女渊,俗称“少阴石”、“玉女贞石”,其形状和颜色都酷像青春美少女的生殖器,它外廓高10.3米、宽4.8米,内廓长4.3米、内廓宽0.75米。这“生命之源”,撩开了少女羞涩的面纱,蕴含着一份永恒而自然神秘的美。

有许多人看了这两座奇石,纷纷提出了疑问:“天下哪有这般怪事,造型有那么相似的石头,莫非是前人打造加工雕刻制作的?”

丹霞山,古人以其“色如涯丹,灿若明霞”而取名。锦江穿景区蜿蜒而过,形成以“丹山碧水”为主要特色的自然风光。由流水、崩塌、风化、及溶蚀作用而形成的许许多多方山、沙砾岩峰丛、峰林及石柱等发育得十分典型,其中以阳元石、处女渊最为奇特。经过国家地质学专家考察鉴定,阳元石、处女渊石均为天然之作,乃大自然的鬼斧神工所造就!早在60年代,阳元石就被丹霞镇黄屋村的农民发现,当地农民都把这座怪怪的大石柱叫做“骡卵石”、“马卵石”。1992年中山大学彭华教授考察后改名为“阳元石”。处女渊石是1998年发现的。

是什么力量造就了这块风水宝地呢?据专家研究,原来丹霞山区在地质构造上属于南岭中段的一个构造盆地,地质学家称其为丹霞盆地。大约在距今一亿年前,南岭山地强烈隆起,盆地处于干燥环境,气候又十分炎热,泥沙在不断地沉积并逐渐被氧化,所以形成了铁锈色。距今七千万年前,盆地中形成了厚度约3000多米、粗细楣间的红色砂砾岩,岩层一般呈水平状态,软而细的砂岩容易被风化和侵蚀,形成与岩层一致的水平凹槽式洞穴,比较坚硬的砾岩由于不易风化而突出为悬岩。现在,险峻的丹霞崖壁就是以前的崩塌面。在红色砂、砾岩层中,由于伴有石灰岩砾石和碳酸钙胶结物,在雨水的淋溶下常形成各种石笋、峰林、溶沟、石芽、溶洞等,甚至形成薄薄的钙华沉积,故人们又将其称之为“假喀斯特地形”。

丹霞山地区的地壳还在以每万年约一米的速度不断上升。是大自然的鬼斧神工,造就了丹霞山今天的千姿百态。处女渊巧配阳元石,是大自然的千古绝唱!是大自然给人类塑造的爱情顶级珍品。这阴阳奇石的同地出现,是否在昭示着一份人性至美的回归?正因为有了阴阳之结合,人类社会才得以绵绵延续,永续不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