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科普回眸技术进步的辉煌(科普知识大博览)
10076000000062

第62章 古人随意抛弃武器之谜

现代人往往认为人类在科学技术方面的飞速进步,是二十世纪独有的现象,但历史上最大的技术革命发生于最后一个冰期的颠峰时期,旧石器时代后期,距今40000至12000年。

人类的祖先有数10万年曾使用最原始的工具,用折断的野兽骨骼做大头棒和砧板,用石块削成原始的刀和斧头,把木条或树枝的尖端用火烘硬制造简单的长矛。后来在旧石器时代的最后数千年期间,工具制造技术产生了一次大跃进。

人类工具的种类和款式大大增加,并且日趋精巧,要拜"现代智人"所赐。因为他们的遗物最先在法国多敦河区克洛麦农山洞中发现,所以有时候也称克洛麦农人。在最后一个冰期内,世界的气候逐渐变得寒冷,约20000年前到达严寒高峰时,克洛麦农人就散居欧洲和亚洲比较温暖的地区。这些具有高度发明创造才能的人,发明了弓箭,利用兽皮张搭帐篷和缝制衣服,学会用鱼钩,并且用可以卸下叉头的鱼叉捕鱼,又雕制了一种投矛器,猎人因而可把利器掷得更远、更猛力(现在澳大利亚土著和南美洲印第安人仍然使用)。他们更充分利用了足以影响人类前途、用一种工具制造另外一种工具的技术观念,这种观念对发展各种复杂和专门的设备具有重大意义。

出土古物中有两种制造工具用的重要工具:一种是形状像油煎圈饼、有手柄的骨制物件,用来将浸软或蒸软的矛柄拉直;另一种是凿刀(用燧石制成状如凿子的尖物)。在石器时代遗物发掘地点上,发现了各种各样凿刀,而每一种凿刀都可以用来将燧石、木头、特别是兽骨削凿成各种形状。因为发明了造工具用的工具(尤其是凿刀),手工艺者终于能够制造更多的工具,以应种类日益繁多的工作所需。同时,他们利用特别设计的刮刀,能够割取兽皮和把其内表面刮削干净,然后用油浸软,再用皮线或肠线缝制兽皮帐篷或衣服。

当时这些工艺家还认识到怎么样以各种材料做不同用途。例如在前苏联柯斯提安基一个考古场地发现的一些史前燧石,据知来自130公里外的高质矿藏,从而证明当时的猎者或做贸易的人不辞长途跋涉,取用质地最佳的燧石。他们更懂得利用当时遍布欧洲,甚至远及南陲西班牙的驯鹿鹿角,及东北面长毛象的象牙。他们将块状兽骨或石块边缘在砂岩上摩擦,磨得锋利;甚至发明了象牙勺和象牙匙,作为饮食器皿。

考古学家在西伯利亚一处称为柯可里夫一号的考古场地,发现一件骨制矛头,这矛头上刻有槽纹,以使被矛刺伤的野兽流血不止,从而使奔逃中的野兽迅速死亡。欧洲某些考古场地还发现一些火炉遗址,火炉中央有许多小坑通向炉外,以利空气流通,让炉火烧得更旺。至于在捷克杜尼威斯托尼斯考古场地发现的一批27000年前泥塑像,则显示当时的人已经懂得利用加热方法,使软泥变得更为坚实耐久,因而开辟了陶器发展的途径。

当然,激发上述种种进步的原动力是那个时期气温日渐降低。寒冷的天气驱使没有山洞藏身的人建造像帐篷般的结构物,用野兽毛皮遮蔽身体,以及寻求更快捷和更有效的捕猎方法。新工具种类渐多,而且日趋精巧,显示这些早期人类逐渐发展和掌握一种影响更深远的本领,那就是开始发展复杂的语言,以便将知识从一个地方传到另一个地方,将技巧一代一代地传下去。

铜器时代(约公元前4000年)的人发明铜锡合金前,燧石是制造工具和武器的最佳材料。比石头柔韧的骨、角和象牙,亦渐渐选作制造诸如鱼叉和缝针之类较精细的工具。

当时的手工艺者有几种把燧石制成锋利工具的方法。所知最早的办法是用一块坚硬的石敲打选作工具的石块,使这石块沿某一个劈理面裂开;然后用一把木制或骨制的槌子,一小块一小块地削这石核石器表面,进一步使其成形。工艺匠还可将一大块石头粗略地砸成圆柱形或锥形,然后从边上敲下薄薄的石片,石片两边便是刃口。通常,他们还进一步加工,将一边刃口磨钝,运用这石刀的人可以手持刀背用力切削而不致割伤手掌;或将两边刃口再加改良,做成矛头模样,用以刺戳。通常干这种细致的削凿工作不采用敲击的办法,而是把木制、骨制或石制的尖头工具,用力压在石片边缘加以研磨。他们手持未制成的石刀,把刃口那边顶住砧石,然后施压力,直至刃口部分碎片崩脱。这些工艺匠只须改变把持工具的角度和位置,同时运用适当压力,便能准确控制崩脱碎片的大小和形状。一名石器时代的工具制造者,在制成一件满意工具之前,有时会抛掉数十件未完成的工具。多年来,在已知为石器时代矿场的考古地点,即发现数以百计的这种未完成工具。

针和钻(用来在木头、兽皮和兽骨上开出小洞的工具)的制造方法,通常是以石凿在一根长骨头两面凿出两条相向槽纹。一旦凿刀深入到骨头中央的骨髓组织,骨中坚硬而易碎的组织便可挖掉,然后在砂岩砧石上把这新工具磨成圆滑。

约10000年前,最后一个冰期快结束时,欧洲出现一大批新工具制造者。在今天的德国和法国,当时有些擅长于猎捕驯鹿的进步民族;在德国北部今日汉堡市近郊发现的骨骼,显示当时这一带的猎人,靠猎捕驯鹿而得到大部分食物。他们以弓箭猎捕驯鹿,并且利用鹿角制成坚硬尖棒猎杀野兽。

以驯鹿为基础的杰出文化,也许是马格达楞尼安文化(以法国马格达楞尼安一个考古场地命名)。马格达楞尼安人约生活于公元前15000年至9000年,他们支配法国大部分地区,而且向南扩展,远至西班牙瓦伦西亚,以及向东扩展至波兰。他们虽然也猎捕野马、野牛和鹿,但主要以猎捕驯鹿为生,而且以到处游走的驯鹿群为他们的活动粮食储备和原料仓库。

马格达楞尼安人用驯鹿皮做毯子、帐篷和衣服;用鹿筋缝制衣服或把矛头系牢在木矛柄上;鹿牙用来做皮带上的装饰;鹿骨和鹿角则用来制造有倒刺的鱼叉和投矛器。

马格达楞尼安人的投矛器制作得很精美,雕上活灵活现的野马、羚羊、鸟和鱼做装饰。这种投掷装置主要是一根长杆,长杆的一端是手柄,另一端则有缺口与矛的尾端啮合。手柄与缺口间的距离等于猎人手臂得以增加的长度,从而增加投矛力量。

北美洲古印第安人遗留的工具,是我们赖以构想他们一部分生活方式的唯一凭据。虽然他们生活在超过10000年前的冰期末期,但是那些削造得非常的尖状器,显示他们在削石技术方面非常先进。在一些考古场地发掘到的遗物中,有些看来像是猎人所用的全套工具,包括尖状器、剥制兽皮用的刮削器,以及其他显然用来削锐、刮平、切割、开孔甚至刻石的工具。

既然花了那么多工夫制成这些工具,为什么古印第安人随意把那么多利器弃在屠宰场一带?美国考古学家斯卡夫兰花了多年时间收集印第安人的遗物,仔细研究已获得间接答案。1912年有一天,斯卡夫兰灵机一动,设身处地当自己是古印第安人,他自问:"我用什么方法才能造石制器?我会怎样制造和使用石制工具?"斯卡夫兰发现,只要用圆形骨头或木棒,对燧石施以压力,燧石很容易便会裂出碎片。他终于练习得手法纯熟,几分钟就可以制成一个箭头,几个小时制成一把石斧。这也难怪早期的猎人有时候会把利器弃下,因为他们知道只需几分钟就可以制成一件新的利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