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科普精彩绚丽的宇宙时空(科普知识大博览)
10075800000012

第12章 通古斯卡事件

有人推测,正如在6500万年前,昌盛一时的爬行类动物恐龙神秘地从地球上消失了一样,"第一代人类文明"也是因为某种原因,从地球上神秘地消失了。

6月30日格林尼治时间零时,俄罗斯西伯利亚东起勒拿河、西至叶尼塞河直线距离约1500千米的广大地区上空,一个巨大的天体拖着长长的烟火尾巴,伴随着雷鸣般的轰鸣飞过东起勒拿河、西至叶尼塞河。随后,人们感到三次强烈的爆炸,伊尔库茨克地震站测定其爆炸当量相当于1000~1500万吨TNT炸药。爆炸引起的大火,烧毁了周围数百千米内的原始森林,成群的驯鹿在大火中化为灰烬。爆炸后的几天里,东至勒拿河、西至爱尔兰、南至塔什干、波尔多(法国)一线的北半球广大地区连续出现了白夜现象。远在西欧的人,竟然能在夜用不用灯火看报爆炸之后,科学家们在叶尼塞河中、下游和勒拿河支流维季姆附近,先后发现了3个与月球火山口相似、直径为90~200米的爆炸坑和一片面积约2000平方千米的被冲击波击倒的原始森林。在随后的探险考察中,科学家们还发现爆炸地区土壤被磁化,1908~1909年的树木年轮中出现放射性异常,某些动物出现遗传变异。由于现场没有发现任何陨石碎片等,基本排除流星或陨石坠落等。一个可能的解释,就是反物质造成了这一著名的通古斯大爆炸。

由于通古斯卡地区地处偏远,大爆炸发生的最初十几年中,一直无人问津。直到1927年,前苏联的地质学家库里克才带队亲临现场考察。一望无际的被烧焦的树木,使考察队员得出结论:大火是在大范围内辐射燃烧起来的。部分考察队员推测,大火是由火山喷发引起的。但爆炸区内,并没有找到火山口,显然,这种推测是错误的。库里克决心弄清大爆炸的真实原因,他访问了许多火球从天而降的目击者,并先后4次进入通古斯卡地区,进行了详尽的实地考察,最后,他得出结论:是一颗庞大的陨石在快速运动中,与大气摩擦后,充分燃烧分解,引起大爆炸。但是,如果真是这种情况,就一定能在该地区找到陨石碎片,遗憾的是,库里克和众多考察队员,费尽了周折,也没有找到任何陨石碎片。

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通古斯卡大爆炸的考察曾一度中断。战后,由于人类首次领略了核爆炸的威力,因而,有人指出,只有核爆炸,才会有如此巨大的摧毁力。但是,人类掌握核爆炸的技术是在20世纪40年代,那么1908年的核爆炸是如何产生的呢?只能有一个解释,此乃外星人所为。一时间,这一观点轰动一时,整个世界为此沸沸扬扬。科学家们纷纷推测,是外星人的飞船事故呢?还是外星人在地球上做的实验?然而,这种推测却找不到任何科学的依据。

通古斯卡引起了前苏联科学家的高度重视,许多一流的科学家每年夏天都要去通古斯卡考察,他们搜集了大量的资料。1961年及1963年,苏联科学院派遣两个探险队到通古斯卡去勘察。1963年的探险队是由地球物理学家苏洛托夫率领。这群配备最新技术设备的科学家们,得到的结论是西伯利亚的通古斯卡爆炸是属于原子爆炸的一种。有个叫法斯特的科学家,测出了大爆炸所摧毁的树木占地约2万平方千米。在这之后,又经过35年的艰苦努力,法斯特拼出了该区域内被毁树木的详解图。根据此图,科学家们推算出,这片原始森林,当年是被一个自西向东飞行的,相当于1000万~2000万吨TNT当量的天体,在距地面6千米的高空爆炸所毁。就此,大爆炸的真实原因逐渐露出端倪。最近有人认为这次爆炸是由一次彗星撞击地球引起,而这颗彗星又可能是业已瓦解的恩克彗星的一部分。计算表明,如果彗星碎片总质量为350万吨,平均密度为每立方厘米0.003克,以每秒40千米的速度和30°的入射角进入地球大气层,那就可以引起通古斯事件那样规模的爆炸。

随着苏联的解体,冷战结束。一大批西方科学家蜂拥而至,他们对通古斯卡的兴趣是显而易见的,搞清大爆炸的真实原因,对人类本身有着至关重要的意义。意大利核物理学家用重同位素法测试出,1908年被击毁的冷杉,其微量元素的含量远远高于其他年份的含量,而这些微量元素不可能源于地球,显然,大爆炸与陨石有关。

美国科学家在实验室里,用计算机模拟出了大爆炸的真实效果:当一块直径约60米的陨石以45°角撞向地球时,由于与大气的剧烈摩擦,使其充分燃烧和分解,恰好在距地6千米的高空处爆炸,冲击波扬起的地面尘埃高达大气外层,反射回的日光恰好解释了当年通古斯卡周边地区的如昼之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