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科普探索神秘的科学未知(科普知识大博览)
10075300000061

第61章 观世音菩萨为何在中国长盛不衰

在中国,几乎在每一座寺院或佛教徒自家的佛龛中,都可以看到观世音菩萨的身影。对大多数老百姓来说,不一定知道佛教的教主释迦牟尼,但说不知道观世音菩萨的就实在太少了。自佛教传入中国以来,观世音菩萨就与老百姓结下了很深的因缘,以至曾出现家家供观音、人人念观音的情形。尽管如此,若要问观世音菩萨身世如何?是男是女?观音信仰在中国何以长盛不衰?其影响如何?似乎谁也说不清。

据学者们考证,观世音菩萨最初的原形是古印度婆罗门教中的一对孪生小马驹,它神通广大,能使盲人复明,不孕者生子,公牛产奶,朽木开花,象征着慈悲与善,被尊奉为双马童神。佛教创立后,尤其是大乘佛教兴起后,神马驹逐渐成为一位慈眉善目的菩萨,称为"马头观世音",密宗至今仍供奉马头观音,又叫马头明王。造型愤怒威猛,头有四面,分别为菩萨面、大嗔怒黑色面、大笑颜面,顶上是碧马头。

不过在汉语系大乘经典中却有着完全不同的几种说法。一是《大悲咒经》说,观世音菩萨"过去无量劫中,已成佛竟,号正法明如来。为欲发起一切菩萨,安乐成熟诸众生故,现作菩萨。"也就是说,观世音菩萨原本是一尊古佛,只是为了更方便地度化众生,示现为菩萨,来此娑婆世界辅佐释迦牟尼佛弘扬佛法。第二种说法见于《悲华经》,说观世音菩萨是西方极乐世界一身补处法身大士,是即将继承阿弥陀佛佛位的大菩萨。他在阿弥陀佛因地之时,做转轮圣王之际,是佛千子中第一太子,名叫不瞬,出家后号观世音。他将在阿弥陀佛入天后成佛,名为"一切光明功德山王如来",他的国土叫做"一切珍宝所成就世界"。此外,密宗也有说观世音菩萨是阿弥陀佛的化身的。

值得一提的是,佛教初传入中国,观世音菩萨形象纯粹是伟丈夫相,以后随着观音信仰的深入发展,从南北朝开始逐渐被塑造为女性形象,使他完全中国化,这实在是中国佛教的一大创造。

这种创造绝非偶然,其原因主要是:1经典介绍和民间传说中观世音菩萨经常化身妇女广度众生;2与中国传统的女神信仰相结合,用以弥补佛像中缺乏女性形象的不足;3与人类伟大的母爱相结合,充分地体现观世音菩萨大慈大悲的精神,以增强其感召力;4与度化现实中超过教徒半数的女性教徒的需要相结合,并对封建社会女性备受歧视、苦难深重的境况予以同情;5艺术家对中华艺术的不懈追求,以实现艺术上真善美的高度统一。应该说观世音菩萨的女性形象充分展示了东方女性的神韵,难怪艺术界有"西方有维纳斯,东方有观世音"之说。

在南传佛教国家,如斯里兰卡、泰国、尼泊尔等地,人们对观世音菩萨少有所闻,而在北传佛教国家中,尤其是在中国,近2000年来,观音信仰可说是长盛不衰,至今老百姓家中供奉最多的依然是观世音菩萨,寺庙中观世音菩萨诞辰、成道、出家纪念日依然是香火最盛的日子之一。究其原因,可归纳为以下几个方面:

观世音菩萨以内在的慈悲和外在的神力教化著称,较能体现大乘佛教的精神特色,而中华民族受儒家仁义存心的教化影响,济世利人的大乘根性较多,而且彼岸观念稍淡,习惯于实用理性思维,因而从心理上比较容易形成观音崇拜。

介绍观世音菩萨的故事、修行方法、灵感事迹的经典不仅数量多,而且十分流行,例如《法华经》(观世音菩萨普门品)、《华严经》(善财童子参礼观世音菩萨)、《般若经》(心经等)、《楞严经》(卷六:观音耳根圆通)、《维摩诘经》、《大宝积经》、《成具光明定意经》、《悲华经》、《地藏经》、大《阿弥陀经》、《无量寿经》、《观无量寿经》等等,表明观音理论系统完备,对于信教群众的修行观音法门和一心念诵观世音菩萨名号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浙江普陀山观音道场的形成,遍布各地的观音寺、观音洞、观音殿的兴建,以及每年定期在农历二月十九、六月十九、九月十九观世音菩萨的诞辰、成道、出家纪念日举行各种纪念活动,使观音信仰深入民间,进一步中国化、世俗化。

大量关于观世音菩萨的变文、宝卷、小说一类的文学作品以及雕塑、绘画等艺术作品的问世,在繁荣了我国观音文化的同时,也推动了观音信仰的发展。

总之,观世音菩萨身上,凝聚了中国人民的智慧和艺术才华,寓含了佛教深刻的哲理,充分体现了中华民族仁民爱物、崇尚和平的精神,寄托了人民群众的美好理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