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科普探索神秘的科学未知(科普知识大博览)
10075300000011

第11章 达尔文的人生之谜(1)

达尔文于1809年2月12日出生于英国塞文河滨的希鲁兹伯里市,祖父和父亲都是当地有名的医生。

他从小就对大自然有着强烈而广泛的兴趣,童年时常常偎依在母亲的膝边,听她讲述怎样根据花瓣和花蕊的形状识别花卉。

有一次,他把一朵美丽的花带到学校里去,向小伙伴们夸耀母亲对他的传授。

他也常常一个人钻进树林子里观察鸟儿的生活习惯,一看就是半天,经常忘了吃饭。他有的时候会采集鸟蛋作为标本,但每次都在每个窝里只拿走一个,决不会多拿。他还喜欢骑马、钓鱼、打猎,以及收集一些奇怪的矿物、贝壳和硬币。

岁时,达尔文开始上学。但他不喜爱所学的功课,而是喜欢那些小动物、植物之类,校长曾经公开批评他是个"不务正业的人",他的父亲也很生气,有一次还当面斥骂他,说他关心的只是打猎、玩狗、捉老鼠,这样下去会让全家蒙受耻辱。

他的父亲希望他能子承父业,便设法把他送进爱丁堡大学医学系。但他不忍目睹病人的痛苦,不愿意做一个医生,功课学得一塌糊涂,父亲只好把他转往剑桥大学神学系。

在剑桥,他也不喜欢听课堂上那些枯燥的说教,而是喜欢玩弄自己心爱的甲虫,只在在临近考试时,才翻书温习一下,因此每到考试的时候,他都很担心,常大发牢骚:"鬼才知道等待我这个懒虫和昆虫学家的会是什么。"不过成绩总算还好。在剑桥大学3年的生活中,他同许多昆虫学家、地质学家、博物学家等人都有来往,其中对他影响最大的是当时一位植物学教授亨罗斯。亨罗斯通晓植物学、昆虫学、化学、矿物学以及地质学,不仅课讲得好,还常带学生们到野外实际考察。

达尔文学的虽不是自然科学,但常去旁听亨罗斯的课,并且跟他一起做长时间地散步,请教实际知识。日子长了,人们都把他称作"跟亨罗斯一道散步的那个人"。

亨罗斯认为达尔文很有潜力,想精心培养他。在达尔文将要毕业的时候,亨罗斯把他推荐给一位地质学家,让他随同这位地质学家到威尔士去做一次野外考察。

在这次旅行考察中,他学会了发掘和鉴定化石,学会了整理和分析科学调查材料,并且总结出一条十分有益的经验:某些现象倘若不注意观察,即使它是明显的,也极容易被忽略掉。

贝格尔号航行年,达尔文从剑桥毕业,完全可以进教会当一名待遇优厚的牧师,但事斯罗教授的一封信改变了他的命运。信上说。英国政府将派出一艘名叫贝格尔号的军舰,作环球航行,舰长需要一位自然科学家随舰同往。亨罗斯教授认为这是一次难得的机会,可以有充分条件,去观察、研究任何值得注意的自然现象和搜集科学资料,极力推荐他去。对于渴望到大自然更广阔天地做旅行考察的达尔文来说,真是天赐良机,他的心一下子飞到了浩瀚无边的海洋,飞到了满是奇花异草、珍禽怪兽的陆地和岛屿。但他父亲认为这样一个狂妄的计划,会使未来的牧师名誉扫地,于是激烈地反对。但他得到受到父亲敬重的舅舅的大力支持,舅舅的一条重要理由是:如果达尔文真的具有伟大的好奇心,那么,这次航行将为他提供一个难得的、可以观察各种人、物的机会。

达尔文的旅行计划,也得到了表姐爱玛的热情支持。爱玛只比他大10个月,从孩提时代起,两个人就是知心朋友,不管是多复杂、多微妙的事,他们都能倾心相谈。这么多年了,只要遇到有可能受父母责罚的事情,他们总是互相为对方掩饰。他们在一起散步、爬山、划船、钓鱼甚至打猎。达尔文特别爱听她的声音,这声音平静而安详,既没有焦虑,又没有紧张。她身材丰满,皮肤红润,胸脯匀称而饱满,双腿细长。得知达尔文能去环球旅行,爱玛心里很高兴,虽然她自己必须留在家里。有一次,他们手拉着手沿着湖边悠闲地散步,达尔文脸上放着光彩,感觉正在环游世界的船上航行呢,爱玛脸上同样也闪着兴奋的光芒,耐心嘱咐达尔文多写信回来,她会想他的。但出于少女的矜持,她没有表达自己的心意。

在舅舅的支持下,达尔文登上了贝格尔号舰。为了旅行,他搬仪器、买枪支、整理行装,做了3个多月的准备工作。这时期,他确认自己患有心脏病,身体一直不太好。但他不肯让医生作检查,因为他怕医生将会做出"不宜航海"的诊断,因为他已决定不顾一切去参加这次航海了。

12月27日,贝格尔舰正式出海,向着南美洲方向航行。中间斜穿过大西洋,经过佛得角群岛,抵达巴西的巴伊亚,在那里对南美东西海岸、岛屿及部分内陆作了3年半时间的测量考察。后来驶往东太平洋的加拉帕戈斯群岛,然后横渡太平洋,越过印度洋,驶过南非好望角,回到英国的洁耳默思港,完成了它的环球航行,时间正好4年零10个月。

这将近5年的海洋航行和陆上考察,条件的艰苦不是一般人能忍受的。达尔文在启航时还不到22岁,身体瘦弱,书生气十足,但却忍受了晕船的痛苦、疾病的折磨,经历了大地震的危险,以及冰雹和风暴的袭击。热带的烈日把他的皮肤烤得干裂,毒蚊把他的手臂叮得发肿。当贝格尔舰上所有人都因为没有淡水喝而生命垂危时,达尔文挣扎着和另一名水手千辛万苦寻找水源,为了探溯阿根廷境内圣克鲁斯河的发源地,他也一样跟水手们一起步行,艰难地拖船逆流而上……但是,这些困难都没有把达尔文吓退。他在给家里和爱玛的信中说,如果他在这次航行中半途而废,他在坟墓中也不会安宁的。

他细心观察的同时,还积极采集标本,挖掘化石,作认真而又洋细的记录。千姿百态的古怪化石,品类繁多的昆虫,葱翠妩媚的奇花异草,各种各样的珍禽异兽,常常令他惊喜万分,也令他迷惑不解。他惊奇地发现:南北美洲自北币南,同类生物的形状却渐渐不同,好些生物化石竟集中了好几种生物的特征,加拉帕戈斯岛上大多数生物虽然总体具有南美大陆的特征,但各个小岛上的同种生物之间又存在差异。他断定:新物种不是上帝创造的;旧物种也不是不可改变的。物种完全可以由于环境的不同而发生变化。

贝格尔舰的航行,使达尔文形成了物种可变信念,并在地质学上有重大建树,后来他曾意味深长地称"这次航行是我一生中极其重要的一件事,它决定了我的整个事业"。

《物种起源》出版达尔文回到英国后,受到全家的热烈欢迎。几个姐姐以及父亲达尔文医生都想竭力忍住久别重逢时激动的泪水,但是没有一个人成功。由于亨罗斯教授把达尔文给他的信摘录了一部分拿去发表,有些拿到皇家地质学会上宣读,所以当达尔文回国时,他已经享有盛名了。父亲对他的成就很高兴,认为他5年的旅行和考察工作相当于在剑桥的最高学位,并且支持他继续研究下去,直到出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