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科普登月传真
10072800000017

第17章 月儿有圆有缺

月亮有时圆,有时缺,总是在有规律地变化着。人们天天看到这种变化,却不一定都知道它的原因。

早在1800多年以前,我国东汉时代的天文学家张衡就认为,月亮本身不发光,它的光是太阳照耀反射出来的光。宋代学者沈括进一步指出,月亮的形状象弹丸,太阳照耀才发出光来:开始的时候,太阳在月亮的旁边,光从一侧照它,我们就看到“月如钩”;以后太阳渐渐离得远了,阳光斜照,月相也就慢慢地“满”起来。沈括还用一个半边涂了白粉的球做实验:从侧面看,涂粉的地方好像一个弯钩;从正面看,确是一个正圆。

月亮确实也是一个黑暗的天体,自,己不会发光,是靠反射太阳光而发亮的,所以我们才能看见月亮。月亮是地球的卫星,它不停地绕着地球运行,同时,月亮又和地球一起,环绕着太阳转动,这样就造成了太阳、地球、月亮三者之间的相对位置不断发生变化,我们在地球上见到月亮就有圆有缺。月亮圆缺的各种形状,就叫做“月相”。

月亮公转时有8个不同位置。太阳光从右面照来。当月亮转到太阳和地球中间,太阳照亮月亮的背面,这时候,月亮和太阳一同从东方升起,又一同从西方落到地平线下,所以我们看不见它。月亮在这个位置是“新月”或者叫做“朔”。“朔”以后两三天,太阳光能够照亮它朝着地球那半球的边缘部分,我们可以在太阳落下去的西方天空,看见一钩弯弯的月牙儿,叫娥眉月。这就是“韧三、四,月如眉”的来历。月亮逐渐转到与太阳和地球的连线成直角的位置,被我们看见的明亮部分不断增木,这时候就能看到半个明月,叫做“上弦”。半月一过,月亮一天比一天地圆起来,就到了“凸月”的阶段,难怪群众以“七洼八平九鼓肚,的说法来形容“上弦”前后几天的月相变化!等到月亮转到与太阳完全相对的一面,也就是地球在太阳和月亮中间,太阳光把月亮对着地球的半面完全照亮的时候,每当夜幕降临,我们就看到圆圆的月亮,这叫做“满月”,或叫“望”。人们常说“八月十五月正圆”,不过严格来说,“满月”不一定在农历十五,也可能是农历十六,甚至农历十七。

这以后,月亮被我们看得见的明亮部分逐渐变小,经过“凸月”,又变成了半亮半暗的半月,叫做“下弦”这时候,月亮要到午夜才在东方出现,天亮以后,仍可以在天空看见宫;再过几天,下弦月尸瘦”得只剩下弯弯的镰刀似韵月牙,黎明耐才开始出现,称为“残月”。又过几天,月亮终于完全看不见了,又倒到了“朔”;新月时期重新开始。月亮完成这样一个周期变化,平均需要29天12时44分3秒。这样的时间间隔叫做“辨望月”,农历的一个月就是根据它来确定的。因为“朔望月”的天数不是整数,就取个约数295天,月大30天,月小29天。

月亮为什么有时起得早,有时起得晚呢?

如果月亮是静止不动的,那么由于地球的自转,我们每天都应该在相同的时间里看到月亮的东升西落。但是(月亮在绕着地球公转,而且公转的方向跟地球自转的方向相同——自西向东。这样,在地球自转了一周之后,月亮也已在它公转的轨道上前进了一段距离,地球必须再向前转过一点儿,追上月亮,我们才能看到它。所以,月亮升起的时间,总是要比前一天迟一点,平均每天要晚5d分钟左右。

你仔细地观察过娥眉月吗?仔细看看就会发现:月亮除被照亮的月牙部分外,其余部分也不是全黑的,而是发着灰黄暗淡的光芒,好像月牙拥抱着微弱的“灰光”。人们把这种现象叫做“新月抱旧月”。

这是怎么回事呢?原来,不仅月亮能够反射太阳光照亮地球,而且地球也能反射太阳光照亮月亮,灰光就是地球把太阳光反射到月面,再由月面反射回地面。灰光的颜色还会发生变化:当地球上辽阔的海洋部分面向月亮的时候,灰光是浅蓝色的;而当地球上大陆部分朝着月亮的时候,灰光就变成淡黄色的了。

月亮。绕地球公转,也有自转。前面说过,月亮始终用它那张“笑脸”望着我们厂,就是月亮自转的证明。因为月亮自转一周所需要的时间,正好同它绕地球公转一周所需要的时间相等。如果月亮不自转,或者自转周期与公转周期不向,那么我们就能看到月球时全貌了。由于月亮沿轨道旋转时有点摇动,所以月亮表面有41%老向着地球,41%老背着地球,18%有时候看得见,有时候看不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