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科普火炮之库
10072400000009

第9章 自行火炮

自行火炮指同车辆底盘构成一体自身能运动的火炮。自行火炮越野性能好,进出阵地快,多数有装甲防护,战场生存力强,有些还可浮渡。

自行火炮主要由武器系统、底盘部分和装甲车体组成。武器系统包括火炮、机枪、火控装置和供弹装填机构等。为减小炮身后坐量,多采用效率较高的炮口制退器;为减少战斗室内的火药燃气,炮身上装有抽气装置;为提高射速和减轻装填手的劳动强度,多采用半自动或全自动供弹装填机构。底盘部分包括动力装置、传动装置、行动装置和操纵装置,通常采用坦克或装甲车辆底盘,有的则是专门设计的。车体的装甲材料主要有钢质和铝合金两种,厚度一般为10~50毫米,前装甲较厚,其他部位较薄。

牵引火炮

牵引火炮指靠机械车辆牵引而运动的火炮。牵引火炮均有运动体和牵引装置,有的还带有前车。运动体包括车轮、缓冲器和制动器,车轮采用海绵胎或充气胎。有的牵引火炮在炮架上装有辅助推进装置,用以在火炮解脱牵引后驱动火炮进出阵地和短距离行军,或在通过难行地段时驱动火炮车轮与牵引车一起运动。有些长身管的牵引火炮,炮身可回拉或调转180°以缩短火炮成行军状态时的长度。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随着汽车和拖拉机的使用,出现了牵引火炮。第二次世界大战时,机械车辆牵引成为火炮运动的一种基本方式。牵引火炮结构简单,造价低,易于操作和维修,可靠性好,有些国家在发展自行火炮的同时,仍重视牵引火炮的发展。

现代自行火炮

目前,所有类型的牵引式火炮都有了相应的自行火炮,自行火炮具有三防能力,并能迅速投入或撤出战斗,有着较高的战术和火力机动性,而这些都是牵引式火炮所望尘莫及的。

在现代战争中,坦克在向前推进时,若遇到敌人强有力的拦阻而没有炮兵的火力支援,就很难完成战斗任务。在这种情况下,自行火炮就具有明显的优越性。它既有良好越野性能,可以有效地协同坦克和机械化部队作战。又能以自身的强大的火力击毁敌坦克。另外,自行高射炮还能用来对付敌机的低空攻击,并能有效地保护坦克和机械化部队。

自行火炮可大大缩短行军与战斗的转换时间,从而可随时投入激烈的战斗,前后仅需要1分钟。

我国在90年代初研制的155毫米自行加农榴弹炮,发射远程全膛榴弹时的初速为每秒897米,最大射程达39000米,身管长为口径的45倍。

它的最大行驶速度,在公路上为40~45千米/小时,在土路上为30~35千米/小时。最大行程为450千米,在行驶中可通过700毫米高的垂直墙,越过2700毫米宽的沟壕。

美国“十字军”式自行火炮

“十字军”式火炮是一种双车系统,一门为XM2001式自行火炮,另一辆为XM2002式装甲供弹车。两车采用同一底盘,有60%的通用部件。54倍口径长的XM297E2式身管采用整体式中壁制冷。最大射程40~50千米,射速10~12发/分。供弹车上装有60个弹丸和60个装药,可在12分钟内通过遥控向火炮供应60发炮弹。越野速度39~48千米/小时,公路行驶速度67~78千米/小时,完全可以伴随主战坦克行进。有3名炮手,炮重50多吨。1996年中期,“十字军”火炮转入初步计划阶段,2000年初转入工程制造和发展阶段,同年8月制造出首门样炮,2002年制造10门样炮和10辆车,2005年开始装备部队。

法国“恺撒”式155毫米自行火炮

法国“恺撒”式155毫米自行火炮,采用了52倍口径长的身管,使发射远程全膛底部排气弹时,最大射程达到42千米;炮架采用法军现役TRF1式155毫米牵引榴弹炮的炮架。火炮装在车体后部,炮身左侧储存18发弹丸,右侧为18发装药。由于采用了新设计的快速送弹装置,使开始射击的15秒内发射3发弹,然后以6发/分的速度持续射击。火炮的方向射界为30°,高低射界为66°。“恺撒”的运载车由德国奔驰U2450L型6轮式卡车改装而成。火炮战斗全重只有18.5吨,可以方便地驶入3-130运输机的后部货舱,进行长途战略运输,快速投入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