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科普激光聚焦
10072300000034

第34章 明辨真伪的激光分析术

利用激光具有的瞬时能量大,方向性强、发散角小的特性,可以进行微米级的微区和小颗粒的特殊分析。

某海关有一商人,从国外带回一珠宝首饰,但放心不下是真是假,就请海关予以鉴定。海关分析人员首先用直径25微米小的激光束激发摄谱,然后以50微米与120微米的直径在同一区域连续进行激发摄谱,获得三种谱线。然后对样品进行分析。其结果为,第一条谱线显示有金、银;第二条谱线含有金、银、锗以及铜、锌;第三条谱线显示有少量的金、银、铑外,主要成份是大量的铜、锌。根据摄谱分析,结论是:这件珠宝首饰是由黄铜制成的假货。并分析造假者的手段是:先涂上铑层用于抗酸腐蚀,以对付珠宝商常用的贵金属划痕和酸蚀法检验,然后镀上约30微米厚的金银合金层。真相大白,商人在急呼“受骗上当”之后,拿着珠宝首饰左右查看,也没有发现分析过的痕迹。当向分析人员询问时,分析人员告诉他:“用激光分析方法检验珠宝,绝不损害其外观价值。这是因为激光分析点很小,留下的痕迹很小,肉眼难以发现,不会多于佩戴过程所引起的磨痕。”

某地曾发生一起撬开保险柜,盗走巨额现金一案。在群众的大力协助下,很快抓到了几个嫌疑犯,但每个人都矢口否认。经过搜查,从其中一个嫌疑犯家中的斧头上发现有几处油漆印子,并有三片很小的油漆末。公安人员想把这种油漆末和保险柜上的油漆层进行成分比较,以便确定是否属同一种油漆。若采用一般的分析方法,需要一定数量的样品,而现在只有用放大镜才能看得见的三片漆末。在这为难之时,激光分析显了神通。经过对油漆末的直接激发摄谱分析,结果证明两种油漆的成份完全一致,为破案提供了一个重要的参考证据。

由于现在的犯罪分子作案手段都比较狡猾,往往会破坏现场,消灭罪证,所以给侦破带来很大的麻烦。利用许多物质都可以激发出荧光的这一特性,公安人员经常将其用于现场勘查分析。由于受光源的局限,以往仅仅用于指纹检测等荧光特征比较明显的项目。而利用激光技术就可以对以前无法提取的痕迹进行勘验。例如,在许多情况下,血液潜迹所含的血量甚少,散射荧光的能力很弱,加之背底荧光的干扰,所以使用普通的方法来检测十分困难。1992年11月,我国某研究部门发表了一种利用激光激发来提取血液潜迹的方法:他们用自行配制的汞溴红试剂喷洒待检部位,然后再用氦离子激光束照射,使血迹的荧光强度明显提高,甚至可以用滤色片肉眼观察。用这种方法在化纤地毯、红色油漆地板、黑色棉布等载体上均取得了成功。尤其令人惊讶的是,即使用肥皂水洗过,仍然可以激发出令人满意的荧光潜影,使血迹显现。同理,采用这种方法对以往无法提取的指纹,也取得了很好的效果。这无疑为公安人员提供了一种制裁罪犯的得力手段。

美国芝加哥一名法官被控贪污,法庭下令其交出财务记录,他却将有关资料烧毁了。然而他并未逃脱法律的惩罚,原来是激光技术帮了大忙,美国税务局有一个科学签证实验室,专门研究对付财务犯罪的办法。其中之一就是可以在烧过的文件的灰迹中辨认出文字。过程是这样的:专家们先用特制的刀具,将成堆的纸灰一层层地分离,夹在玻璃片中。然后,逐张用紫外或红外激光照射,原来的字迹就会显露出来。在显露的同时,用摄影机拍摄下来,就可成为最为有力的法律证据。据报道,用激光技术可分辨出60多种不同的墨水字迹。当然,纸灰太碎或残缺太多,无论如何也是无法提取到可供辨认的笔迹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