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军事军事先锋
10072100000002

第2章 战场上的“扫描仪”

在20世纪五六十年代之前,由于侦察卫星技术尚处在初始发展阶段,侦察飞机一直是空中侦察与监视的主角。在两次世界大战中,空中侦察发挥了重要作用。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空中侦察与监视进入了一个崭新的阶段。

有人驾驶侦察机自30年代末诞生以来,一直是航空侦察的主要力量。有人驾驶侦察机优点很多,可以携带可见光航空相机、红外航空相机、电视摄像机等进行空中侦察。有人驾驶侦察机反应灵活、机动性好,可以及时、准确地完成战场侦察,并能直接引导突击兵力摧毁目标。

但是,有人驾驶侦察机也有致命的缺点,它们一般不装备武器,没有自卫能力,而且多半是单机执行任务,所以极易受到各种防空火力的攻击,很难侦察对方纵深的广阔地区。另外,和平时期飞越别国领空进行侦察,也会引起严重的外交纠纷。因此,其侦察效果受到很大的限制。

有人驾驶侦察机通常分为两类,一类是专门设计制造的侦察机,如美国的U—2和SU—71;另一类是由各种飞机改装的高速侦察机,如美国的RF—4C和前苏联的米格—25RE等。专用侦察机从20世纪30年代问世至今,代表机型主要有美国的OV—1“莫霍史”战场侦察机、TR—1战场侦察机,U—2、SR—71战略侦察机和P—3C反潜侦察机,前苏联的Ram—M新式双机翼高空侦察飞机和Yak—28侦察机等。

专门设计的侦察机一般生存能力较强,为了保存自己,必须有几手绝招:有的速度极快,遇到敌机就加速逃之夭夭,如美国的SR—71侦察机,最大时速可达3700公里,目前世界上还没有比它飞得更快的战斗机;有的飞得很高,如前苏联的米格—52P侦察机,实升限达30000米,不仅战斗机,甚至连地空导弹也打不到这么高。

专门设计的侦察机虽然有许多优点,但由于其技术复杂,研制周期长,生产的数量又有限,成本较高。因此,由各型飞机改装的侦察机数量就比较多。由轰炸机和运输机改装的侦察机,一般具有装机容量大、侦察能力强、航程远和留空时间长等特点,主要用来执行战略、战役侦察任务;而由战斗机、战斗轰炸机改装的战术侦察机则是数量最多的侦察机。此外,国外几乎所有的先进战斗机均可配挂侦察吊舱执行侦察任务。目前,随着侦察——监视——攻击一体化系统的发展,这种配挂侦察吊舱的战斗机将会越来越重要。

50年代中期,美国为侦察前苏联战略武器发展情况而专门设计生产的U—2高空战略侦察机,曾秘密深入我国和前苏联腹地进行侦察。这种飞机装有4部照相机,可拍摄机身两侧各数十公里的地面。它携带的电子侦察设备,能侦察600公里以内的地面和军舰上的雷达,以及陆地与空中飞机间或飞机之间的无线电通话。

60年代中期,为了取代接连被我国和前苏联击落的U—2侦察机,美国专门研制了被称为“黑鸟”的SR—71高空、高速战略侦察机。这种飞机的特点,第一是飞得快,曾创造了每小时3700公里的世界纪录。这个速度是声速的三倍半,比步枪子弹刚出枪口时的速度还要快。第二是飞得高,可达26万米。正因为它飞得快、飞得高,难以被发现,所以至今还从未被导弹击中过。这种飞机装有可见光照相机、合成孔径雷达和红外遥感器等,使用照相机,每小时可拍摄15万平方公里的地区。

无人驾驶侦察机比有人驾驶侦察机具有更多的优点:一是成本低,一架无人驾驶侦察机约需50~100万美元,而一架SR—71侦察机则需2400万美元;二是可靠性高,能完成危险性大、不宜使用有人驾驶侦察机的侦察任务;三是体积小,发动机功率低,红外辐射小,不易被发现和能被装进运输机空运至前线发射。这正是无人驾驶侦察机日益受到世人重视的主要原因。

无人驾驶侦察机能携带可见光照相机、电视摄像机、前视红外遥感及侧视雷达等。可见光照相机可进行高空及低空摄影;电视摄像机能及时把侦察图像传送回地面站;侧视雷达除了能距敌一定距离进行侦察外,还可全天候使用。但无人驾驶侦察机需要很多人维护,操作复杂,地面与飞机的通信、控制线路以及飞机向地面传送侦察数据的线路易受到电波的干扰和地形的影响。所以,它只能与有人驾驶侦察机互为补充而不能取而代之。

海湾战争后,美军提出了“空地一体战”的作战理论。这一理论要求及早获取敌方防御重点和主力部队确切位置的情报,动用空中力量将其摧毁或逼出隐蔽区,然后调集大部队多方向迅速展开歼灭攻击。毫无疑问,实现这种作战指导思想,必须依靠先进的侦察手段和工具。对此,无人侦察机具有其独到的优势,特别是对于师、团两级作战单位来说,无人侦察机更是一种理想的侦察设备。

另外,海湾战争经验也表明,卫星侦察存在着定轨运行、周期长、对地面侦察重复概率低、对指挥员关心的敌方地域不能进行连续不间断地监视和详查,且受交战地区气象条件影响大等缺陷。因此,它并不能完全取代侦察机。于是,战后美国专门成立了国防部航空侦察局,统管航空侦察装备。无人驾驶侦察机以其重量轻、结构简单、造价便宜、使用安全方便、可昼夜对己方所关心的敌方地域进行不间断地侦察等诸多优势而被确定为发展重点。

进入90年代,为了弥补空中侦察能力的不足并为未来信息化战场作准备,美国开始研制“全球鹰”和“暗星”两种高空长航时无人驾驶侦察机。“全球鹰”无人机,是一种大型无人机,主要用于在低、中强度冲突中实施大范围的连续侦察与监视。该机1995年开始研制,目前正处于试飞阶段。“全球鹰”无人机最大飞行高度为10500米,最大巡航时速为280公里,续航时间约为42小时,最大不加油航程为22526公里。

“暗星”则是一种高空长航时隐身无人侦察机,虽然该机不具备“全球鹰”的性能和负载,但具有突入敌防空系统的能力和较好的生存能力,该机最大飞行高度为13720米,巡航时速463公里,该机1994年开始研制,1996年3月29日进行第一次试飞。这两种无人侦察机计划于本世纪末装备部队,并可能于21世纪初逐步取代U—2、SR—71等有人驾驶侦察机。可以预计,届时无人驾驶侦察机将成为战场侦察的主角,而且将与侦察卫星一道担负起全球侦察与监视使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