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科普空间站之窗
10072000000017

第17章 “礼炮”号空间站上的生活(2)

在弗弗柳明和勒伊波波夫长达半年之久的航天过程中,为了缓解他们思念家乡之苦,地面飞行控制中心先后派遣4个宇航员乘务组前去慰问。他们是:

宇航员弗伊库巴索夫和勃法尔卡什(匈),起飞时乘坐“联盟36”号,返回时乘坐“联盟”35号,1980年5月26日~6月3,B共飞行8天;

宇航员尤弗马雷谢夫和弗弗阿克森诺夫,他们乘坐的是一种新型载人飞船——“联盟T-2”,1980年6月5~9日只飞行了4天。飞行的主要任务除了对“礼炮6”号空间站上的乘员进行拜访外,还对用新的控制系统与空间站复合体进行动态操作进行试验。

弗弗戈尔巴特科和范童(越)于1980年7月23日乘“联盟37”号飞临空间站,8天之后乘“联盟36”号飞船返回。自1980年6月起,前苏联新的载人飞船“联盟T”号投入使用。它是“联盟”号飞船的改进型。“联盟T”号飞船重新安装了太阳电池板,使飞船既能较长期地独立飞行,又能把它所提供的电力接人空间站的电源系统。“联盟T”号飞船的内部也做了重新设计,能容纳身着航天服的3名宇航员。“联盟T-3”成了在“联盟11”号之后首次载3人的飞船。“联盟T-3”在轨道上运行了13天,进一步测试了飞船各系统的性能,还与“礼炮6”空间站对接飞行。1981年3月12日~5月26月,“联盟T-4”完成了一次较长期(74天18小时)的轨道飞行。

1981年,“宇宙1267”号无人舱与“礼炮6”号空间站实现对接。前苏联宣称这是一次模块式空间站装配实验。但西方观察家认为它是一个作战空间站,而且上面装有几米长的拦截器。

1982年4月19日前苏联向近地轨道成功地发射了“礼炮7”号空间站。该站长15米、最大直径415米、太阳电池板横向翼展17米,总重量为19吨,设计寿命为5年。与“礼炮6”比较,新的空间站没有多大根本性改进,也是由工作生活舱、机器舱和仪表舱组成,而且前后各有一对接舱口,可同时与另两艘航天器对接飞行。但新的空间站简化了许多设备的操作程序,从而进一步减轻了宇航员的工作。“礼炮7”号空间站发射的目的是继续进行在科学和国民经济领域里感兴趣的科技研究和实验活动。在运行期间曾有9艘“联盟T”载人飞船、11艘“进步”号和“宇宙”号货运飞船与之对接,先后接纳9批(22人次)宇航员来站工作。宇航员们两次刷新航天记录,完成了大量的天、地观测、科学研究和工艺实验。

阿恩别列佐沃依和弗弗列别杰夫组成了“礼炮7”空间站的第一个“基本乘务组”。他们于1982年5月13日乘“联盟T-5”飞达空间站并在其上工作211个日日夜夜。他们共进行了200项实验,从空间复合体上发射2颗小型人造地球卫星,还出舱活动2小时33分钟。飞行结束后于1982年12月10日乘“联盟T-7”返回。在他们漫长的航天期间,地面站曾派去3组拜访性宇航员。第1组由弗阿札尼别科夫、阿斯伊万钦科夫和法国宇航员杰勒克雷蒂安组成。他们乘坐“联盟T-6”于1982年6月24日~7月18日飞行了8天。法宇航员在这次飞行中进行了10项实验。第2组由勒伊波波夫、阿阿谢列勃罗夫和斯。叶萨维茨卡娅(女)组成。飞行中进一步考察了航天因素对女性的影响并进行受孕试验,但未成功。第3组由弗。格季托夫、格姆斯特列卡洛夫和阿阿谢列勃罗夫组成。他们于1983年4月20日乘“联盟T-8”起飞。但在与“礼炮7”会合飞行过程中,因船上的会合、对接无线电技术系统的抛物面天线在展开时未能达到工作状态,导致对接失败。宇航员被迫于1983年4月22日提前返回。

弗阿利亚霍夫和阿普阿列克桑德罗夫为“礼炮7”空间站的第二批“基本乘务组”成员。他们共飞行了154天14小时,是乘“联盟T-9”于1983年6月27日起飞去站上工作的。在“联盟T-9”、“礼炮7”和“宇宙-1443”三位一体的对接飞行过程中,宇航员们对地面和大气层进行了观测,完成了多项天体物理和医学生物学考察研究,做了一系列工艺和技术实验,并演练了大型载人复合体的操纵方法。9月9日站上曾发生一起严重的推进剂泄漏故障,是由站上三个氧化剂储箱中的两个主管道破裂造成的。舱内弥漫的毒气对宇航员的安全构成了很大危险,而且随着推进剂的不断泄漏,整个空间复合体可能因失控导致爆炸。在这种十分危急的情况下,宇航员一方面穿好航天服做好随时脱离险境的准备,另一方面积极寻找泄漏源。经过一番奋力抢救,终于排除故障,化险为夷,避免了整个空间站的报废。后来,空间站的太阳电池板又发生故障,使空间站的电源功率急剧下降,严重地影响站内环境控制系统的工作。为此,宇航员又出舱长时间地工作,以便排除故障,恢复电力。1983年9月26日地面飞行指挥中心派遣宇航员弗格季托夫和格斯特列卡洛夫去空间站轮换已经疲惫不堪的两名宇航员。但发射时火箭发动机爆炸起火,飞船靠逃逸救生系统与火箭分离,降落在离发射场4千米处。幸好宇航员安然无恙。

“联盟T-10”所载的宇航员弗阿索洛维耶夫、勒德基齐姆和奥,尤阿季科夫是“礼炮7”空间站的第三批“基本乘务组”成员。1984年2月8日~10月2日他们创造了长期飞行236天的最高记录。在主乘务组飞行期间有两个飞行组前来拜访。他们是尤勒马雷舍夫、格姆斯特列卡洛夫、印度宇航员拉凯什·沙尔玛(1984年4月2~10日,乘“联盟T-11”来站)和弗阿扎尼别科夫、女宇航员斯萨维茨卡娅、伊沃尔克(1984年7月17日~29日乘“联盟T-12”来站)。在近8个月的飞行过程中“基本乘务组”宇航员曾多次出舱活动。第一次是4月23日;宇航员基齐姆和索洛维耶夫从舱外走到发动机舱的操作区,用专门工具打开组合发动机装置备用导管的断开部分并装上了一个阀门。4月27日两名宇航员再次走出轨道站,将站内的一个专用折叠梯以及装有工具和必要材料的几个容器带到舱外的工作场地并安装好。4月四日宇航员第三次在舱外作业,为了消除自1983年9月出现的空间站推进剂泄漏问题,换上了另一个主管道并检查了气密性;为保证空间蛤的温控条件,重涂了热防护涂层。5月3日和5月18日宇航员又两次出舱,以安装砷化镓太阳电池板。8月8日宇航员第六次出舱,活动5个小时。6次出舱活动总计为22小时50分。这在航天史上也是创记录的。宇航员们在舱外所进行的大量的维修、金属切割、焊接、喷镀和安装作业,为将来在天上建造更大型的空间站积累了宝贵的经验。在飞行中宇航员们还完成了一系列的工艺研究:生长单晶体、制取超纯度生物活性物质、制备新的特效药等。这些是未来航天工业化的重要内容。在宇航员们所完成的工作中有46项观测实验是用法国的X射线光谱仪进行的。另外,因为在这个“基本乘务组”中有一名医生(奥尤阿季科夫),所以特意安排了大量的医学一生物学试验。医学专家亲自参加长期飞行,对于直接研究长期航天因素对人的影响和进一步修订防护措施,保障未来永久性空间站上宇航员的健康和旺盛的工作精力,无疑具有特殊的科学意义和实用价值。拜访性乘务组的印度宇航员在飞行中进行了“瑜伽功”实验,目的是防治航天运动病,提高宇航员的工作能力和保持良好的健康状态。此外,他还用本国的多光谱相机拍摄印度国土图像,调查流经喜马拉雅山脉的河流走向,以便兴修水电站,勘察沙漠地带以寻找地下水源,拍摄具有石油和矿藏潜力的目标区图像,以获得详细的地质数据。拜访性乘务组的女宇航员萨维茨卡娅这次是第二次进入太空。7月25日她和宇航员扎尼别科夫在舱外工作3小时35分,用一种多功能工具切割金属样品钛和不锈钢,用铅和锡进行锡焊,进行在铝表面的涂银试验,成为第一个在舱外作业的女航天工程人员。“基本乘务组”任务完成后乘“联盟T-11”返回。第一批“拜访性乘务组”乘“联盟T-10”返回。第二批拜访性乘务组乘“联盟T-12”返回。

1985年6月6日前苏联发射“联盟T-13”。飞船指令长是弗阿扎尼别科夫。这次是他的第五次宇宙之行。船上工程师是弗普萨维内赫。这次飞行的任务除了进行天、地观测,航天工艺试验和医学一生物学研究外,就是千方百计对“礼炮7”站进行维修,恢复其工作能力,以延长其使用寿命。为了保证空间复合体上科学实验的连续性,提高空间站的利用效率,1985年9月17月发射载有宇航员弗;弗瓦休金、格姆格列奇科和阿阿沃尔科夫的“联盟T-14”,以便部分轮换宇航员。结果瓦休金和沃尔科夫顶替扎尼别科夫留站继续工作。后者同格列奇科一起于9月26日乘“联盟T-13”飞船返回,站上的三名航天员一直工作到11月21日。因为瓦休金患病,整个乘务组乘“联盟T-14”提前返回地面。

“礼炮7”号空间站曾于1982年与“宇宙-1443”在轨道上对接。“宇宙-1443”是一种多功能的大型无人飞行器。前苏联当时把它称为模块式空间站的补充。该航天器作为一艘空间货船,既可向空间站运送货物(其运载量是“进步”号货运飞船的25倍),又可携带500千克的货物返回地球(“进步”号飞船送完货后进入大气层烧毁,不返回地面)。“宇宙-1443”作为空间站的扩充,它能使空间站的居住空间增加50立方米。该飞行器划、与“礼炮”号空间站相同,重20吨,有自己的两个太阳能电池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