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科普能源宝库
10071800000050

第50章 开源节流

中国有句最常用的成语:开源节流。这句极富深刻辩证哲理的名言用到解决能源问题上,可说是再贴切不过得了。

1973年发生的第一次世界性的能源危机,极大地震憾了全球,人们第一次感受到能源短缺对于各国经济发展的巨大威胁,厉行节约,尽力减少能源消耗已迫在眉睫。人们经过研究,惊奇地发现现有的耗能设备和耗能方式,竟使世界能源总量的50%~70%被白白浪费掉了!这种形势迫使人们认识到:节能,是与开发煤炭、油气、水力和核能并举以解决能源危机的根本途径。人们自觉不自觉地把节能誉为“第五能源”——它可能比通常任何一种能源会更有效地“增加”能源。

当前,世界又面临新一轮能源危机,新型能源的开发利用尚未成熟。在世纪交替之际,一面抓紧开发新能源,一面厉行节约,尽可能合理使用珍贵的能源,就成了世界性的重大课题。

节能,就是指提高能源效率,即提高有效利用能量与能源总体内含的能量之比。当今世界,这已成为衡量一个国家能源利用好坏的一项综合性指标,也是一个国家科学技术实用水平高低的重要标志,同时又是解决一个国家能源问题的可靠途径。节能的主要目标是提高设备的能量利用率,极力减少余热排放量。

据国际能源机构统计和预测,全球能源消费量1960年至1985年期间增长了125%;今后虽然由于多种因素,将会使能源消费量增长速度有所降低,但在1985年至2020年期间的世界能源消费量仍将增长50%~75%。而同时世界能源生产速度却远不可能同步增长,比如,在1983年时曾估计到2020年时,新能源资源将占6%,但到1990年时预测值减为15%~3%。常规能源的增长速度也不会超过20%。如此大的缺口,如何弥补?

因此,积极有效地开展节能工作,普遍采取开发与节约并重的方针,必将取得重大突破。据专家估计,能源需求量依靠节能可减少25%~30%。世界瞭望学会的一位专家认为,美国在不使公众生活水平下降的情况下,可以节省目前所消耗能源的50%。日本学者认为,到2000年时,日本可以节省能源245%。我国专家也指出,如果从1980年至2000年,我国能使节能量达到95~10亿吨标准煤,单位国民生产总值由每亿元消耗能源1034吨标准煤,下降到611吨标准煤,就能在能源上保证到2000年实现国民经济翻两番的发展目标,或者说,实现经济发展战略目标的真正出路在很大程度上要依靠节能。

随着世界产业结构的调整,高新技术装备的不断涌现,工艺流程的不断改进,“高能耗型”产业结构必须逐步全面向“节能型”、“智能型”和“高增殖型”产业结构转变,耗能少的高技术产业应成为骨干产业,使能源消费模式更趋向科学合理,这已成为全球生产和生活在能源方面的大趋势,经过近些年的努力,世界各国专家们已寻求开发了多种节能技术,其中包括:使用新型高技术装备改进能源消耗方式;降低生产过程的能耗,回收生产过程各阶段所释放的热能;开发多种高效实用的新型能源转变形式,以适应高新技术发展的需求;采用能效高的新生产程序,尽可能使用耗能低的材料和产品;等等。令人欣慰的是这些节能技术已获得了进步,发挥了重要社会经济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