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科普能源宝库
10071800000039

第39章 节柴灶与“能源林”

要说薪柴作为能源使用,的确具有悠久的历史。人类祖先很早就学会烧柴取暖热食,可以说薪柴是老资格的绿色能源了。但多少年来,柴草和农作物秸杆直接燃烧的热效率很低,一般只有10%~15%,这种绿色能源被浪费的比例太大了。随着人们对这些物质认识的深化和科学技术的发展,尤其是在化石矿物燃料能源日趋紧张的形势下,薪柴这种生物质能源重新被人重视,提到了新能源的技术领域里加以开发利用。

薪柴生物质一般包括秸杆、树木等。这些绿色植物,既可作为纤维素用以转化为液态和气态燃料,也可直接燃烧。

稻壳、稻秸等作为农业废余物,也是农作物通过光合作用而生成的生物质。农业作物的秸杆重量差不多与收获的粮食和经济作物的重量相当。其组成元素主要为碳(40%~46%)、氧(43%~50%)、氢(5%~6%),以及微量磷、氮、硫等。

在农村基本上都是把秸杆当作燃料烧掉,不仅热效率很低,能量浪费很大,而且严重影响秸杆还田,使耕地有机质大量损失。像我国农村能源消耗量有50%来源于生物质能源,而其中主要是柴草、秸杆的直接燃烧,每年总量竟有两亿多吨。为提高能源利用率,一是推广先进的节柴灶,热效率可提高到30%;二是推广先进的农村沼气技术,把秸杆作为沼气发酵原料,既可获得优质气体燃料,又可使优质沼渣肥还田,一举两得,这是解决农村能源的重要途径。

要获得大量的薪柴燃料,就要依靠充足的林木资源。森林覆盖率的高低,既是决定农业生态优劣循环的关键之一,又是提供生物质固体燃料能力的重要标志。目前,森林覆盖率美国为332%,前苏联为344%,日本已达68%。而我国仅为127%,而且分布极不均匀。我国政府提出到本世纪末力争将我国的森林覆盖率提高到20%。

专门用作薪柴的林种,称为“薪炭林”。目前,国际上普遍提倡营造“能源林”,就是要选择速生、密植、高产、高发热量、有固氮能力的具有多种用途的树种,以获取高产木质燃料。这样,就不仅可以解决一般木炭燃料问题,而且还可获得高品位热值的发电燃料。菲律宾的新银合欢和桉树的产量每亩年产已达1000公斤以上。现在又在发展“速生优质能源林”,就是为了将来可取代矿物燃料发电。瑞典采用优良树种和现代化的造林技术,使其“能源林”的薪柴产量每亩年产高达2300公斤。我国现有薪柴林面积很小,仅有367万公顷,只占全国育林面积的3%。因此,凡在适宜造林的地区都要大力发展植树造林,以扩大能源燃料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