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科普气象缩影
10071700000013

第13章 巨风

急流在对流层顶部环绕着地球,决定着风暴的路径。了解它们的速度和力量对提前几天预测天气是很关键的。气象学家在二战期间对这些柔和的风的存在第一次有了一些了解,当轰炸机驾驶员穿过日本向西飞时,报导了高空处奇怪的现象。在30,000英尺(9100千米)高空附近,他们遇到了始料不及的湍流。当机组人员向地面望下去时,他们发现他们竟然几乎没有靠近目标。

阻碍了轰炸机路线的高空风是一条风速集中的带状气流,出现在中纬度地区。它们通常有几百英里长,速度可达每小时200英里(322千米)。那些位于极地的急流是地表冷热空气相遇时形成的,在更高处产生了一个明显的气压梯度。这种现象发生是因为较冷的向极地方向运动的空气分子在地表被更紧密地压缩,在高空处仅留下少量的空气分子。少量的空气分子意味着更稀薄的大气和更低的气压。因此在赤道边界一侧的高空暖气流抵达极地方向的低压地区后,暖空气转向东形成急流核。极地的急流来回环绕着越过纬线。它那惊人的速度意味着一个小小的加速或减速都能影响下面的天气。在急流加速的地方,上空的空气大面积地辐散,以致产生一个相对低压的地区,空气辐合,地表风不断地汇集;在急流减速的地方,空气堆积,气压下降,并抑制上升的气流。

虽然我们对于急流是怎样发挥作用的了解是相当有限的,但气象学家研究地表怎样影响空气已有很长一段时间了。

追溯至1735年,一个叫乔治·哈得来的英国律师十分详细地描述了它们之间的联系。他论证说,热空气在赤道上升,而冷空气在极地下降。赤道的空气上升到大气高处,远离赤道大约30纬度冷却。在那里下沉并沿地表辐散开来。

空气不断下沉至30纬度左右形成了半永久性的高压区。其中之一百慕大高压区有时几乎有半个美国那么大,通常控制大西洋台风。在北太平洋上方一个更大的半永久性高压区随着季节的变化而迁移,就像急流在夏季移向极地,在冬季转向赤道一样,对极地空气的扩散和收缩作出相应反应。在夏季,在最北处的太平洋高压试图阻止风暴到达美国西海岸;高压系在冬季向南方撤退,通常为大陆的持续的降雨打开了阀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