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前几年,因特网对中国老百姓来说,还是相当陌生的。可1995年,新闻媒体的两则报道却使它名声大振。于是,越来越多的人们想了解这个神奇的网络,并进而想和它交朋友。
两则消息都与求医有关。一则消息是说山东有一位13岁的小姑娘杨晓霞得了一种怪病;一时找不到能医治这种病的人。为广泛寻求国际医学界的支持,北京某医院通过因特网向全世界发出了呼吁。结果,很快就收到了许多国家医学专家的治疗方案,控制了晓霞的病情。另一则消息报道了北大学生为挽救一个得了一种罕见疾病的清华大学学生,通过因特网向国际求援获得成功的消息。
那么,什么是“因特网”呢?简单地说,它是将分散在世界许许多多地方的计算机网络连接在一起,使得每个网络上的任何一个用户都可以通过这个“网中之王”与别的网上的用户建立联系,或从网上获得各种各样的服务。
因特网能为人们提供的服务很多,电子邮件、远程登录和文件传输,是它的三个基本服务项目。电子邮件是计算机通过因特网传递文字信息的现代化手段。你可以通过这项业务与连接到网上的任何一个用户交换信息。通过因特网传递的邮件不仅比传统的邮件寄递快得多,而且还要便宜得多。它有取代目前“传真”功能的趋势。远程登录服务可以使网上的用户能充分地、随心所欲地利用网上对外开放的数据库资源,例如,可以从科技数据库里获取所需要的数据和资料;可以从有关社会科学和文学艺术的数据库里获取你所需要的信息等等。文件传输服务是在网上用户之间进行包括声音、图像和数据在内的多媒体文件的传输。此外,还有电子布告牌服务和电子论坛服务等。它们使得世界各地某一领域的同行和爱好者,可以通过这个网开展各种各样的专题讨论,寻求广泛的支持。据报道,美国有许多学生已将因特网作为求职的一个重要工具;有的还通过网络调用各种软件玩游戏机,养成了“网瘾”。
因特网的前身是美国国防部1969年建成的一个实验网。它逐渐演变、发展,成为世界性的大型网络。不管在哪个国家,用户只要连接到这个网络上,都可以共享这个网络的资源。正是由于这个原因,有人把它称作“网络世界的‘世界语’”。至1998年底统计,全球1亿台计算机上网人数约147亿人;中国网民达210万人。
接入因特网的方式很多,可以直接接人,也可以通过拨号的方式“拨入连接”。
因特网被认为是未来信息高速公路的雏形,是人类进入信息时代的前奏。现在,计算机的芯片正以每18个月功率增大1倍、价格降低一半的趋势发展。可以想见,随着时间的推移,人们进入并使用这个网的费用会逐渐降低,因特网最终将走入寻常百姓之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