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科普太空世纪
10069800000065

第65章 宇航员应急救生手段

无论技术进步有多大,保证宇航员安全问题也不会失去其现实意义。只要宇航员置身于航天飞行器内就随时有发生事故的可能:火箭主动飞行阶段内动力装置或其他系统发生故障;轨道飞行阶段座舱失去气密、起火、气体组成破坏;降落(再入)阶段未按设计角度进入大气层或因提前或错后发出制动脉冲信号而未能在预定地点着陆。

若在主动飞行阶段发生紧急情况,则可操纵的航天飞行器上装有特定的设备,可保证乘员舱分离并实现安全着陆或溅落。

如紧急情况发生在轨道飞行或下降(再入)阶段,则航天飞船可能在地球上任一地点迫降,结果是宇航员可能暴露在不同的自然条件下。单枪匹马地与大自然抗争中要想取得胜利,毫无疑问需要意志、勇敢和知识。但仅仅这一切还是不够的,因此必须给宇航员配备起码的救生生存手段。

个人救生生存手段包括食品、饮水和应急救生装备。救生生存手段均应气密包装并存放在够得着的地方,平时不动,仅在应急时取出使用。

影响个人救生生存手段内容的因素有:可能的飞行纬度范围,此值取决于轨道面与赤道的夹角;被搜索营救人员发现和救回前很可能有的漫长的独立生存待援时间。

前苏联航天飞行器预计在陆地上降落。尽管如此,宇航员飞行训练中仍然很重视乘员应急溅落时的行动准则。

应急救生食品

尽管食品很少成为生存下去之最重要的因素,它在保证人体能量需求方面仍然起着重要的作用——保持工作效率。

在良好的条件下,人不进食而生存下去的时间可达30昼夜。在规定宇航员应急膳食时,一般取一昼夜的消耗量(10000~12500千焦)。内容有精炼食品、肉罐头、压缩饼干、食糖、巧克力及食盐,全系气密包装,可供一日三餐食用。

应急救生饮水储备

业经测定,即使在静息状态,每人每昼夜仍须饮水2~3升。航天飞行器落在沙漠或大海时,饮水问题显得尤其重要。

为了长期储存,将特殊加工的饮水气密封装在容量为03~05升的水罐内。这种“饮水罐头”可存放好几个月。

应急救生装备

应急救生装备包括漂浮装置、海上救生服(抗浸服)、配套服装、通讯及信号装置、备用药品及营具。

应急救生漂浮装置

漂浮装置的用途是在水上支撑人体,使之能按要求的方式游去。

拯救溅落时脱离飞船而被迫在水上漂浮的宇航员有相当的难度。统计数据表明,对落水者来说,最致命之处莫过于冷却。水之导热率为空气导热率的25倍。直接接触水时,人体散发的热量迅速地传给环境介质。在10℃的水中穿着湿工作服的人,其保持工作能力的时间为1小时。若水温为4℃,则安全时间为10~20分钟;而水温在0℃上下时,则几分钟后就可能丧失意识。各国的研究人员依据实验数据认为,主动运动可在一定时间内补偿机体热耗损。但应想到,这会把人弄得精疲力尽。

人在水中的姿态(人体于垂直、水平或倾斜状态漂浮)也很重要。体位垂直时,身体下部比上部承受更大水压,致血液循环恶化,导致机体更快地过冷。令人体处于水平状态则会使装置结构更为复杂。现有漂浮装置均系使人体保持倾斜姿态——倾角约45°。

充气式浮漂(腋下救生器):整套装置由二个浮漂,固定带及吊救绳索组成。

浮漂不工作时置封包内,占体积较小。应急使用时牵拉封包绳,封包一打开,浮漂即可充气。可用二氧化碳气瓶自动充气;也可用嘴吹气,带单向活门(吹气嘴)的橡胶吹气管即为此而设。

气瓶牵拉起动(充气)拉绳时,顶杆压在撞针杆上,撞针刺穿封口薄膜,为气体打开通向浮漂内部的通路。瓶内装二氧化碳约28克,浮漂充满时间为20~30秒。

浮漂用桔红色双面涂胶布制造。两个浮漂提供的正浮力约34千克。其工作压力为10千帕(01千克力/厘米2)。系统总重量为15千克。

充气式救生船:用于溅落时拯救宇航员,以涂胶绸料制成,充以二氧化碳气或空气。气瓶放在船体上的专用袋子里,其容积为04升。

为了便于容纳落水者及增加稳定性,船尾直径较船头大,同时也宽敞一些。

左舷备有手风箱,必要时可用它补气。风箱借橡胶管装在船体上,不能取下来。

为了使救生船稳定,船尾下面粘有压舱水袋。船体外廓为1890毫米×960毫米×255毫米,质量35千克,载重100千克。船体充满时间为3分钟;工作压力不大于155千帕(015千克力/厘米2)。

海上救生服

海上救生服用于拯救遭遇事故而被迫离机漂浮的乘员。

海上救生服应保证在海浪(4~6级)中能保持方便而稳定的仰卧体姿,同时头部略微露出海面。其正浮力不低于25~35千克。

救生服衣料在海水及±50℃范围内变温的作用下应保持稳定性。救生服通常在腕部及颈部密封。由于密封不严而进入衣内的水量不得超过08~12升。

衣内只要存在不大的余压即可提高其热防护性能。用吹气嘴周期性地补气可使余压值达1~15千帕(100~150毫米水柱)。

漂浮者身上衣服的表面温度很快就与环境温度拉平。故水温为O℃,皮温为32℃的情况下,温差将为32℃。

前苏联宇航员采用的海上救生服,其基本组成部分为:防水衣体(连身式工作服)、软帽、密封手套、漂浮气领、毛皮袜。

防水衣体由双层涂胶绸料制成。裤管上连有橡胶鞋,颈部密封借助橡胶帘实现。衣上有穿脱衣襟,借掩襟密封。软帽用3毫米厚的海绵橡胶制造。可脱式三指密封手套系涂胶针织品制成。

漂浮气领(枕头及浮漂两个),粘在衣体上。充满时约可提供浮力300牛;衣体损坏时浮力不少于100牛。衣体入水后,水压将其中空气挤入气领,使之充满空气。必要时可用吹气嘴补气。

海上救生服质量约为3千克(防水衣体及信号设备25千克,三指密封手套04千克;鞋垫01千克);腕套及橡胶帘12小时允许进水总量不得超过1升。

苏制海上救生服穿在现有成套装备(衬衣、飞行服、保温服)的外面。装备的热阻约为04米2开/瓦(26克裸)。

全压服可当海上救生服使用。全压服衣体是气密而不透水的,全压服上的附件均有防水措施。

服装配套

制造出在-50~+50℃温度范围内能保证人类最起码生存条件的万能服装实际上是不可能的。所以,宇航员是用配套服装装备起来的,其中包括:衬衣、飞行服、保温服和帽子、海上救生服、毛皮袜、丝袜和针织手套。

衬衣和飞行服供座舱内温度在20℃下的正常飞行条件下使用。温度降低时可穿上保温服,保温服平时存放在便携式用品箱里。应急条件下,为防备寒风雨雪的侵袭可将海上救生服罩在飞行服和保温服外边。

极端的低温下必须利用手边的一切手段御寒(降落伞伞衣、用雪做的掩蔽部、篝火等等)。

通讯及信号设备

通讯设备为无线电台和伸缩天线,用来与营救飞机联系和发出遇难信号。电台由两部分组成——收发报机和电源,二者以电缆相连。电台以单一的固定频率与飞机上电台联系。飞机在1千米高度飞行时,覆盖范围不少于15千米。整套设备总质量在35~4千克。

信号设备包括:光信号镜、哨子、荧光染色剂(用于海水和积雪染色)。

宿营装具

宿营装具含固体燃料、防风火柴、罐头起子、防蚊头网、海水淡化剂、太阳能蒸馏器、带套水瓶、渔具、手枪和子弹、灯具、备用药品和钢锯。

时下已知,海水淡化剂的作用原理是某些物质(沸石、离子型树脂)具有吸附海水中盐类(3~4克/升至35克/升)的能力,因为海水中的盐类对人的机体有破坏作用,所以要淡化它。1片海水淡化剂可淡化4升海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