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学习与心理健康
对大学生来讲,经过了十多年的寒窗苦读,经历了数不清的考场锤炼,闯过了“黑色七月”的高考关口,才进入了高等院校。一般人认为,他们这一批人学习上不会再有什么问题,然而事实并非如此。大学生的重要任务是学习,学习内容的专业化程度、深度、广度、难度加上学习方法上的独立性、分析性增强,并要求理论联系实际,学以致用,解决实际问题,这些都对大学生提出了新的挑战,相当一部分同学围绕学习问题在心理上还会产生诸多的焦虑和困惑,其表现是多方面的。
如学习缺乏动力,专业思想问题、学习方法问题、学习成绩下降、考试焦虑以及人际关系交织在一起的相互攀比和自尊的问题等等。这些问题都需要给予及时的帮助和指导,否则会影响学习积极性,妨碍专业知识技能的掌握,甚至导致神经病等身心疾病的产生,个别心理承受能力低的同学还可能产生轻生的念头,造成严重的后果。因此,加强学习心理的咨询教育,提高心理健康水平,已成为改善大学生学习状况,开发大学生学习潜力,进而促进大学生全面发展的迫切需要。
大学生学习心理的有效调适是一门很深的学问。它不仅需要广大教师和心理医学工作者为此付出心血和努力,而且也需要广大的青年学生对此给予高度重视。在自己的日常学习生活中科学地调节和安排自己,使自己真正生活在健康的心理环境之中,从而使自己的学习和生活建立在良好的心理健康的基础上。
大学生的学习是指在教师有目的,有计划的指导下,个体积极主动地掌握知识、技能和形成高尚品德的过程。心理健康是指根据心理活动的规律,采取适宜的措施,消除心理障碍,促进学习和身心健康发展。两者是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相辅相成的关系。因此,了解大学学习活动的特点和规律,积极主动地学习,有助于促进心理的健康发展。同时,大学生应自觉地关注自身的心理健康状况,提高心理健康水平以促进学习,从而建立学习与心理健康的良性循环。
一、大学生学习活动的结构及特点
(一)大学生学习活动的基本结构
大学生学习活动主要由动机、感知、理解、巩固、应用五大要素构成。这些要素互相联系,协同作用。
1.学习动机
动机是能引起、维持一个人的活动,并将该活动导向某一目标,以满足个人某种需要的念头、愿望、理想等。学习动机是直接推动大学生进行学习的内在动力。大学生要提高学习成效,单靠增加学习时间有时难以奏效,只有激发个体的学习动机,才能维持持久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并使学习活动有充足的后劲。
心理学上将学习动机分为外在动机和内在动机。外在动机是在外部条件,如分数、竞赛、奖励、师长的期望和要求等刺激下产生的动机。这种动机“内驱力”不大,也难以持久。内在动机是由内部条件,如需要、求知欲f兴趣、爱好、责任心等转化而来的。
它的“内驱力”较大,也比较巩固和持久。这两种动机在一定条件下可以互相转化。只有把外在动机转化为内在动机,才能保持高涨的学习热情。
2.对学习材料的感知
个体在学习活动中获得信息靠的是感知。感知是一切认识活动的开始。学习者与所要认识的事物直接接触,调动各种感官去观察事物,听取讲解,阅读材料和进行操作,从而获得信息,掌握感性知识,这就是对学习材料的感知。
3.对学习内容的理解
理解是动用学生头脑中已有的知识、经验去认识事物间的联系和关系,直到掌握事物的本质特点和规律的思维过程。
4.对所获得信息的巩固
学习过程中的巩固是在感知和理解基础上的信息储存,即通常所说的记忆过程。根据信息论的观点,人在储存中具有选择功能,对有用的信息能牢固地储存在大脑中,而无用的信息则会被遗忘掉。
5;对所学知识的应用
应用就是用已掌握的知识来解决问题,并由此形成相应的技巧和能力。知识的应用既是检验学习效果的有效手段,又是学习过程中的重要阶段,它是以对知识的理解和巩固为前提的。
同时知识的应用又使对知识的巩固和理解得到检验和发展。
(二)大学生学习活动的特点
大学生的学习与中学生相比,有着明显不同的特点,这些特点就是学习过程的自主性、学习方式的多样性、学习内容的专业性和学习目的的探索性。
1.学习过程的自主性
学习活动的自主性主要表现在自觉性和能动性两个方面。
大学生的学习虽然也有老师讲课,但是在老师授课之后的理解、消化、巩固等各个环节靠学生独立地去完成,这就需要有较强的学习自主性。而不能像中学生那样由老师布置、检查和督促。
另外,大学生对学习内容有较大的选择性。除必修课外,学校里还开设了许多选修课。大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兴趣进行有选择的听、学习。此外,大学生自由支配的时间较多,这就需要学生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统筹规划,合理安排自己的学习内容,选择适宜的学习方式,以便在有限的时间内获得较高的学习效益。否则就会不得要领,忙乱不堪,或是浪费时间,收效甚微。
2.学习方式的多样性
进人大学后,大学生普遍感到知识浩如烟海,各类活动繁多,为每个人的发展提供了广阔的天地。以什么样的学习方式才可以处理好课本知识与课外知识、专业学习与能力培养等诸方面的关系,是许多大学生深感矛盾、困惑的问题。为此常使一些大学生左右为难、焦虑不安。
3.学习内容的专业性
在校大学生是按国家需要培养的高级专门人才,从一人学就有一个专业定向问题。大学生对自己的专业是否有兴趣会直接影响学习热情,并进而影响到整个学习面貌。
4.学习目的的探索性
探索性是指大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对书本结论之外新观点的寻求和钻研。爱因斯坦曾强调教育必须重视培养学生具备会思考、勇于探索问题的本领。这就要求大学生不但要掌握所学的知识,而且要掌握知识的形成过程,了解学科发展状况、存在的问题以及解决这些问题的可能性,掌握科学的研究方法和培养独立思考、探索创新的精神。而死记硬背、墨守陈规、缺乏灵活性、创造性的大学生将会较多地感到压抑和不适应。
上述这些特点既有区别又互相联系,说明大学生的学习活动是复杂的、紧张的,需要很大的心智能量和良好的心理素质、多方面的能力和健康的身体来做保障。
二、学习活动对心理健康的影响
就学习活动本身而言,学习是人和动物与环境保持平衡、维持生存和发展所必需的条件,也是适应环境的手段。学习能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以适应社会的需要。因此,学习对心理健康是有益的。然而,对学什么、学多少、怎样学等与学习有关的问题如何把握、如何选择和规划却会对心理健康带来不同性质、不同程度的影响。这些影响大体上可分为两类:积极的影响和消极的影响。
(一)学习对心理健康的积极影响
通过学习活动可以发展智力,开发潜能。每个人都有与生俱来的潜能,但是这些潜能只有通过学习才能得以表现并进一步得到开发。并且,一个人的智力也是在学习过程中不断发展的。心理卫生学认为,一定的智力水平是心理健康的基础,而潜能的开发状况则与心理健康状况直接相关。
学习能带来心理上的满足,使人体验愉快的情绪。心理卫生专家认为,献身于某些引人人胜的工作,是实现心理健康的基本条件。如奥尔波特倡导实现“成熟个性”就应“专注工作”,“全身心地投人某种工作”;马斯洛提出“自我实现者“要求”以自身以外的问题为中心”,“与一般水平的心理健康者相比,他们的工作更刻苦”,弗兰克尔提出的“自我超越者”是“献身于事业的”。
乐于工作的人常常能从工作中找到乐趣,每当完成一项任务,取得一项成绩,就会感受到自己的价值和尊严,就会有一种自我效能感,就会有一份喜悦和满足。而在遇到不如意的事情时,若能埋头于工作,就可以实现“注意转移”,使自己忘掉烦恼,从工作成绩中得到安慰。大学生的“工作”就是学习。因此努力学习,善于学习,有助于人的发展与心理健康。
(二)不良学习方式对心理健康的消极影响
学习是一项艰苦的脑力劳动,在学习活动中,需要消耗大量的重量、心理能量。如果学习方式不当,就会事倍功半,影响学习积极性;如果学习内容过多、负荷过重,就会由于压力过大而引起身心不达;如果搞“疲劳战术”,不注意劳逸结合,则会损害身心健康;如果学习环境嘈杂、肮脏,则会使人心烦意乱,效率甚低等等。这些伴随学习活动而带来的种种不利因素都会直接或间接地影响大学生的心理健康。
三、心理健康状况对学习的影响
一般而言,心理健康的大学生,学习成绩优于心理不健康者。对于具备一定智力基础的大学生来说,非智力因素比智力因素对学习更具有影响力。非智力因素指的是不直接参与认识活动,即不具有加工、处理信息的功能,而是个体内部的动力系统,它影响人的认识和行为的方式及积极性。这个系统包括需要、动机、情感、兴趣、意志、性格、价值观等因素,它实现对人行为的驱动、定向、引导、持续、调节和强化等功能。
学习活动是智力和非智力因素共同参与的过程。在学习过程中,非智力因素能够转化为学习动机,成为推动人们进行学习的内在动力。学生选择什么学科作为自己的主攻方面、探索哪一方面的课题,这都和学生的需要、兴趣、情绪、态度、意志、个性特点等心理因素有直接关系。但是学习活动毕竟是艰苦的脑力劳动,长时间的学习也会产生疲倦、松懈、枯燥乏味等情绪,如果不消除这些不良的心理状态,就不可能推动智力活动的继续深人。这时就需要有顽强的意志,强烈的求知欲,热情、勤奋进取的性格特征。总之,良好的心理健康状况,即正常的智力、健康的情绪、坚强的意志、良好的个性、正确的自我意识、和谐的人际关系、较强的适应能力等等,对大学生的学习有很大的促进作用;反之,如果心理健康状况不佳,甚至有心理疾患,则会不同程度地妨碍大学生的学习,抑制大学生潜能的开发,甚至使某些大学生中断学业。
大学生常见的学习心理问题及调适
从学习心理健康角度看,科学地调适学习心理是解决当代大学生学习障碍的重要环节。把大学生的学习心理引导到科学而有序的发展轨道,是每一个从事高等教育的工作者和在校大学生共同承担的任务。我们认为,调适大学生的学习心理,应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1.抓好人学教育,特别是心理健康教育
抓好人学教育,主要是指对大学新生人学时所进行的关于高校的性质、任务、培养目标、学习方式等方面的教育。尤其要抓好大学新生的学习心理健康教育,这对新生在跨人大学校园尽快适应大学学习生活,形成一个良好的学习心态至关重要。
对大学新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应侧重抓好大学新生从高中向大学过渡期的心理转变,解决好他们在心理转变期中可能出现的各种间题,对他们在学习、生活、人际交往等各个方面容易产生的心理问题进行正确的引导,进而使大学新生从大学生活伊始就能有一种良好的心理健康指数。
2.解决好角色定位问题
“角色”一词,原本是戏剧用语。但大学生的角色,应该说是一个颇具特殊性的角色,它依照人的机会角色而存在,又蕴含了大学生作为个体和群体在社会诸角色中所处的特殊位置和处于这种位置所必须具备的行为模式、生活模式和基本内容。大学生属于处于人生自我完善的学习阶段的人。从心理学上看,他们一方面仍处在生长期,另一方面在心理发展上已经接近了心理成熟。这种接近性的成熟,也可以说正是大学生心理个性的全部体现。在这个阶段中,大学生自身应该解决的是自己的责任、义务和所肩负的使命。明确了这一点,大学生也就比较容易找到自己的生活模式和行为模式。
如果将大学生与社会上其他阶层的人的角色相比较,大学生角色所蕴含的内容要丰富一些。这是因为大学生的社会角色具有双重社会意义:其一,他们必须完成角色内规定的全部的使命——学习内容;其二,他们必须完成走向社会角色的心理转变。只有扮演好这两种角色,大学生角色的全部内涵才能够比较充分地表现出来。
3.锻造自身健康向上的心理人格
人格即“认的气质、能力、性格等特征的总和”。那么,大学生的心理人格指的是什么呢?这里所说的大学生的心理人格,是大学生在气质形成、能力培养和性格塑造过程中的心理素质的积淀,这和积淀不仅仅是指心理指数较高,而且也要求这种较高的心理指数的稳定性。例如,当大学生处于焦虑、恐怖、强迫、多疑等心理状态之中时,作为大学生本人应该清楚地自我认识到这一点,并有针对性地加以自我治疗。当大学生受到来自爱情、事业、交际等外在环境的影响而产生心理疾病时,应学会自我解脱、自我调节。否则就不能说州名大学生已经达到健康的心理指标。
当然,对于仍处于心理生长期的大学生来说,要求他们尽快地建立起自己健康的心理人格,也并非是一件容易的事,但掌握一些必要的自我调适方法,还是十分必要的。下面我们简单地介绍几种适用于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心理治疗方法。
第一,精神境界的转换调适方法。这种方法主要是通过欣赏音乐、阅读书刊、培养个性情趣、造就一点幽默气质来转变自己的精神注意力,以便转移或升华到某种新的心境或情境中。
因为音乐、绘画等艺术作品可以使人的情操升华。古希腊人在很早就认为,音乐的不同音调能够使人产生不同的情绪。例如,A调使人激昂,B调使人哀怨,C调启人和爱,D调令人热烈,E调动人安定,F调叫人浮躁;而美学家则认为:红色使人警惕,绿色使人安静、稳定,黄色使人和谐、明亮,橙红色给人金碧辉煌的感受,黑色则使人产生沉静大方之感。可见,音乐、美术对调节人的心理健康是十分有益的。
第二,自我控制法。这种方法主要是通过心态转移、心理补偿、境界升华来完成。例如,大文学家歌德年轻时曾深深地爱上一位朋友的妻子,但深知与这位女子的结合是不可能的,一度甚至想到了死。但是,这种爱的激昂转化为创作冲动之后,使他一周之内便催生了一部不朽的名作,这就是世人皆知的名着《少年维特之烦恼》。我们可以这样理解,是境界的升华安抚了歌德的心理创伤,使他的艺术生命又上了一个新的台阶。
除此之外,当一个人不能自控时,可以通过自我暗示、交往调适和适当发泄等方式加以转移。
在大学校园里,大多数学生能经受住紧张的学习对大学生各方面素质的综合考验,顺利地完成学业。但是也必须看到确有相当数量的大学生存在时间或长或短、程度或轻或重的学习困难。导致学习困难的原因虽然多种多样,但是分析的结果表明,心理障碍是主要的原因。常见的心理障碍有:缺乏学习动力、厌学情绪、严重的学习焦虑、考试焦虑等。以下列举个别咨询个案供大家参考阅读:
镜头一
学习“汉劲”,根源何在?
这里介绍两个案例,均属学习“没劲”者。但“没劲”的根源各异。
其一:李某,男,19岁,某工科大学二年级学生,优秀班集体班长。学习能力强、学习不吃力,但因所学专业与自己的志向不同,认为学了没用,所以学习“没劲”。
其二:赵某,男,21岁,某工科大学四年级毕业生曾担任系文艺部部长。于毕业前三个月来咨询。自己在大学四年学习成绩不错,为系里免试推荐研究生,但仍举棋不定,不知是该读研究生还是走向杜会参加工作。他认为学多了也没用,学的越多适应社会的能力越差,因而学习“没劲”。
分析诊断
学习心理动力指学习过程的心理驱动能力,表现为学习动机或态度对学习活动的影响和作用,即学习的积极性。
学习动机是一定社会和教育对人的学习的客观要求和社会意识在人脑中的主观反映,属人类精神需要的心理状态之一。
发挥发动、维持人类学习活动的作用,主要表现在愿不愿学、勤不勤学、乐不乐意的学习态度心理,这种心理是一切学习活动的内部的精神动力。学习动机的外部表现是沉重学习活动中的注意状态、意志状态、理智感状态,其内部状态主要由不同层次的学习心理状态组成。
在此基础上,刘兆吉教授等研究了大学生学习心理状态的主要层次结构;①好奇心理状态。主要指追求学习情境和外部形象新鲜、学习过程新颖、学习方法新颖及人际交往新引起的学习动力,属于外层动力。②主动心理状态。主要由追求认知学习内容的需要引起的学习兴趣,属于过渡层动力。③习惯心理状态。主要由学习习惯引起,属于稳固层动力。④自觉心理状态。主要由反映学习需要的社会意义引起,属于核心层动力,是学习自我意识的主要内容。
大学生的学习动机主要反映学习的人生意义、社会意义的内容,属于核心层动力。其主层次有:①反映学习需要对个人的切身利益和切身意义,表现为学习有上进心、荣誉感而自我提高;②反映学习需要对自身人际交往关系的意义,表现为学习有好胜心、竞赛感而力争名列前茅;③反映学习需要对自己所属集体的意义,表现为为家解难,为班、团争光,为校、系争荣誉而发愤学习;④反映学习需要对自己所属民族的,表现为为民族尊严与兴旺而努力学习;⑤反映学习需要对自己所从事职业、专业的意义,表现为有事业心、成就感而刻苦钻研;⑥反映学习需要对自己的阶段、祖国的意义,表现为有阶级责任感、政治责任心、爱国心而渴望成才;⑦反映学习需要对自己所处的社会历史发展的意义,表现为有共产主义理想、信念、贡献感而忘我学习。
指导帮助
1.这两位学生来访时提出的都是学习没劲的问题,但是学习没劲的根源不同。案例1是因为所学专业与自己的志向不同,加上学习能力较强不用下功夫学习也可考得好成绩,养成了一种松散的习惯,既不满意现状又很难集中精力学习。所以对他的咨询是帮助他建立一个他自己认可的目标,并制定一个可行的计划,使他逐步养成良好的习惯。本例中就是选中他认可的外语制定目标,并提出一个逐步提高的计划,当他在外语学习中得到愉快,并养成学习习惯时,就可以把这种习惯转移到其他科目的学习中去。案例2的原因是从小对自己要求很严,对自己的期望值很高,在临近毕业时出现的一时焦虑,使自己学习没了头绪,什么都想学,又什么都学不进去。对他的咨询就不能像第一例那样也给他增加负担,让他紧张,而是重点帮助他放松,当他在放松状态时,自己就可以处理好学习上的问题了。
从中可以看出,对于同样的咨询内容,也要注意从来访者的资料中寻找出他们的症结和根源,再根据不同原因采取不同的解决办法。
2.在上述案例中,笔者始终注意寻找(或称激发)来访者自身存在的积极因素,从而发挥他们用自身潜能来解决自己的间题,在案例1中,利用他是三好班的班长,头脑聪明、学习效率高、社交能力强的特点,肯定他今后一定能成就一番大事业,从而激发他的学习热情。在案例2中,利用他文艺部长的工作成绩和免试推荐研究生的事实,肯定他是大学生中的优秀者,应对生活充满自信,缓解紧张焦虑的情绪。
3.咨询中要注意用有效的语言引导来访者认可自己的问题,这样将有助于提高咨询效果。
效果及点评
两位同学都如约又来进行过咨询,在咨询员老师的指导下,学习“没劲”、“没用”的偏颇认识逐渐扭转。由于他们学习基础好,学习能力强,所以都获得了优异的学习成绩。李某因成绩优秀获得了奖学金;赵某扭转了“学的越多适应社会能力越差”的思想,决心继续读研究生。毕业论文也获得优秀。
在这两个咨询案例中,咨询员对来询同学的问题进行了辨证施治。在指导中首先不是告诉他应该怎么做,而是启发他们自己进行分析,作出合理的选择,从而使来询者的潜能得到了发挥。
镜头二
专业学习方面冲突的分析
沈某,男,某大学经济学专业大学生。沈某在朋友的陪同下前来咨询。作为一位学经济学专业的大学生,他实际上最感u趣的是哲学、历史和文学知识,在这方面也花费了很多的时间。
但同时又觉得这些都养活不了自己,还必须把自己的专业学好、而这也符合父母和老师对自己的期望。父母甚至已为自己联系好了毕业后的工作单位。自己虽然不太喜欢那个单位,但也没有更理想的去处。于是这位同学平时变得喜欢独处,很少主动与别人交往,也很少参加集体活动,心中总是感觉空荡荡的。
分析诊断与指导
专业学习方面的冲突在内容和程度上往往存在较大的差异,同时,由此产生的各种适应问题也不一样。其主要表现为情绪波动、防御性反应以及神经症性反应倾向等。同时,这些冲突往往与大学生对其他问题的看法和态度有关。因此,这里虽然讲的是专业学习方面的冲突,但实际上很多问题并不单纯是由这种冲突引发的。
这位同学的问题在于,一方面,自己不希望父母失望,对事情的好坏都是以父母的价值观来作判断,自己不能独立地看待和处理问题。但另一方面又觉得父母不理解自己,因而很多事也就不能告诉父母。这种冲突实际上已经左右了这位同学的生活,其中也表现在专业学习的选择方面。
从这个案例中可以看到,即使是专业学习方面的冲突,其发生问题的原因也很可能与大学生在其他方面的冲突有着其种联系。因此,要解决这方面的冲突,首先要了解是否有其他方面的原因或冲突,以及它们与专业学习方面冲突的关系。
1.面对冲突时的困惑与忧虑
当在专业学习方面出现冲突时,最常见的反应就是困惑与优虑,在很多情况下,大学生往往采取各种措施,尝试去解决自己的问题。常用的办法包括转系、转专业或转向对自己有吸引力的科目等等。但这并不一定奏效,而且在采用这些办法的过程中又往往会遇到很多的困难和挫折。在这种背景下,大学生们往往希望找到一种解决间题的办法,既能解决自己的冲突,同时又免受困惑和忧虑之苦。
但这种一劳永逸的方法实际上是不可能存在的。既然出现了冲突,要解决起来必然要付出一些必要的努力甚至代价,如果对这一点缺乏足够的认识,就会经受更大的困惑和忧虑,对个体的伤害会更大。下面这个例子就很好地说明了这一点。
一位工科大学的三年级学生在咨询中讲述了自己学习的种种不愉快的经历,并认为自己其实最适合学文科。因此决定要么以后努力考文科研究生,要么退学再考文科。促使这位同学作出这种选择的根本原因,就是在三年的大学生活中因专业学习方面的冲突所产生的困惑和忧虑。
这位同学从小就学习认真努力。小学时语文和数学都不错,写的作文常受到老师的表扬,自己也常常收集一些有关历史知识的资料。到中学分文理科时本想上文科班,但在父母的劝说下最后上了理科班。此后数学和物理等科目的成绩有所下降,总的名次也有所下降。高考时考中了自己所报的某一工科专业,在班上学习成绩一直是中等水平。但他的哲学和生态学课程却是全班同学中学得最好的。
这种看来平常的学习成绩,他却付出了很大的努力。虽然上了工科学校,但他一直觉得自己并不适合学工,而适合学文。
在工科专业学习中虽经不懈的努力,成绩仍然平平。在大学的几年中,几乎放弃了自己的一切个人爱好和娱乐活动,甚至连向自己表示好感的女同学也置之不理。然而,这种努力不但没有使成绩有所提高,而且自己的记忆力也在下降,同样的内容别人看一遍就记住了,自己看多次都记不住。由此影响了自己的情绪和兴趣,并发现自己已经变得连爱好也没有了。
从上面介绍的情况来看,沈某的问题至少是由两方面原因产生的。首先,这位同学对自己要求过高,希望事事能够突出,甚至寻自己不喜欢的专业也希望成绩能比较突出。这种对自己的过高要求就使得他所面临的专业学习方面的冲突更加激化,把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放在工科课程上,其对文科科目涉猎的范围就越小。同时,工科课程成绩的相对平平,与文科课程成绩的相对突出,更使他产生了对文科学习的向往,这不仅是自己的兴趣,而且也是他能得到自我认可的专业。当然,这位同学文科成绩的相对突出可能只是他个人兴趣的结果。如果他只从自己的兴趣出发,他完全可以满足于工科课程的“中等水平”,而把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放在自己感兴趣的学科上去。
这种情况在很多存在专业学习冲突的大学生中是很普遍的。他们一方面对自己的专业或某一科目不感兴趣,但却不允许它有一个哪怕是“中等水平”的成绩,否则就会觉得自己的价值难以确立。这种情况不仅会使他们因冲突而带来困惑和忧虑,而且连自己感兴趣的事情都不能照顾,其后果将是使自己的问题日趋激化。
效果与点评
咨询后,就这个具体个案来讲,究竟应该采取什么样的措施还是应由他自己作出决定。只是在作出决定之前,他首先要做的事就是认清自己的所面临的现实,以及作出某种决策以后自己所必须面对的现实和可能的后果,作好应付不良后果的准备。
在这些准备工作之前,如果草率作出决定,很可能不仅解决不了问题,反面会使自己陷人更大的困境。这种建议不仅适用于这个同学,也同样适用于其他面临同样问题的同学,希望每一位同学在专业问题上有清醒的认识。
镜头三
他为什么“甘愿”留级或退学?
毛某,男,19岁,某工学院二年级学生。来自某市重点中学。在中学时算是班上成绩优良的学生,从未有学习吃力的感觉,进入大学后经过一段学习在班上名次排列在后,自尊心受到了挫伤,从此放弃了努力,迷恋上武侠小说。第一学年结束时两门不及格,还影响了班级评优秀班集体。自己觉得对不起班级,于是萌生了留级或退学的念头。在班干部的督促下,前来咨询。
主诉及咨询过程
进人二年级以来,我常感头晕,食欲不佳,晚上睡不着,早晨起不来,浑身乏力,上课无法集中注意力,厌烦看书,捧起书本就昏昏欲睡,我自己知道已经没救了。上学年因为我有二门“红灯”,使得我们班没评上“先进班级”,已对不起大家了。所以还是让我早点留级或退学算了。今天是班干部逼着我来接受咨询的。你说我该怎么办呢?
咨询者听了这番叙述后,首先肯定了小毛的集体荣誉感。
同时指出因负罪感而带来的自责、焦虑,从而丧失自信心,想放弃学业,是一种不负责任的态度。但这可能只是造成目前这种精神状态的原因之一,有没有更深层次的原因是值得探究的。
经过几次约谈,终于了解到:小毛来自于某市重点中学。在中学就读期间,自述未曾有学习上吃力的感觉,且成绩在班上是排在前列的。但进人大学后,一学年下来,考试成绩在班上的位次掉下来了,使过去的优越感和自尊心受到挫伤,从此学习兴趣冷淡,并发生了转移—迷恋上了武侠小说,常常看到晚上宿舍熄灯后,仍舍不得放下,于是打着电筒躲进被子里继续“作战”,自然造成第二天早晨起不了床,即使被人叫醒,那也绝对是无精打采,从此形成恶性循环,根本没有学习效率可言。
那么导致学习成绩下降又是什么原因呢?于是咨询者将问题转向他的家庭,想以此为突破口,进一步寻找线索。后来了解到:他在报考大学、填写志愿时,与父母曾有过意见分歧。他喜爱文科,而其父母从自己的经历中得出结论:文科风险性较大。
故逼其报了工科院校:机电专业。他一直耿耿于怀,这严重干状了他专业思想的巩固,导致如今这种现状。
分析诊断与指导帮助
通过数次交谈与了解,咨询员得出了如下认识:小毛性格较内向,自年心较强,聪明但缺乏自制力,一旦自己的行为得不到他人的认可与赏识,便会以一种不负责任的扭曲的行为,寻得心理的平衡,使得自我认识发生动摇。如:报考志愿是其父母意见的强加,他虽服从了,也作过努力,但没有达到预想的效果,于是便回归于原有的兴趣上去了,甚至想以退学作为对父母的“回报”,然后重新报考文科类;在学习上遇到障碍,见到“红灯”后,直接反应便是“我不是学工科的料”,随即便放弃了努力;在因自己的学习成绩影响了班级评优后也曾自责过,但最终的选择仍是一种消极的逃避——自甘留级或退学,离开这个班;对自己整日沉迷于小说也深感不安过,但抵档不住小说的诱惑,而且由此造成7进I课堂,拿起书本就受“睦睡虫”的骚扰的状况……因此我们首先应帮助他领悟根源,解除认知上的困惑,恢复自尊心与自信心,减少心理上的潜在压力与挫折感;其次要激发其生活的热情与学习的兴趣,并通过自身毅力的培养和外部环境的激励,使兴趣转化为意志力。形成良性循环,以便他能自觉地顺利地完成学业。
我们从以下几方面对小毛进行了心理疏导:
(一)领悟根源:帮助小毛矫正其不合理的思维方式,即因父母没按自己的意愿填报考文科,故以对机电专业不感兴趣,学不进去为自我平衡点,任其不良后果的发生,甚至宁愿退学,也不愿在专业学习上花功夫,以此来“报复”父母。虽然这只是停留在潜意识中的因素,但已严重影响了自己专业思想的巩固与专业知识的学习,要努力改变自己的这种负性认识倾向。
(二)调整认知:在分析了原因后,小毛感到一种释然,减轻了认知上的困惑与迷茫。同时咨询者进一步帮助他明确学习的目的不仅仅限于为博得父母的欢心,而是为将来投身经济建设而积累一些资本,为获得竞争的优势打下良好基础。所以要珍惜在校的大好时光。另外,设法增强他的自信心,让他明白:目前学习成绩不好,并非自己的脑子笨所致,而是因兴趣的不恰当转移影响了学习的积极性与自觉性。当一个人对某专业感兴趣学习心理一曲时,他才能全身心地投入其中,使整个心理活动处于积极运动的状态。从而才有可能最大程度地调动人的潜力,并从中不断获得快乐。但专业兴趣是一个培养、变化的过程。所以要有意识地在专业知识的学习中强化自己的兴趣。
(三)学习训练:咨询者在与他取得共识的基础上,帮助他制定了切实可行的“逐步”计划,循序渐进,以防“阻杭现象”的出现。同时要求他作出承诺,负起责任,并付诸于日常行动中。另外对其环境进行了一系列的调适安笠:要求周围的同学多予以关心;班干部主动与任课教师联系,帮他个别辅导开“小灶”督促他学习生活逐步规律化等等,以帮助他迅速渡过心理上的危机和难关。
(四)磨炼意志:为加强小毛的自控能力,利用其对班主任的敬畏感或补偿心理(他感受到班主任对他挺好的,因而内心十分感激),而当时其班主任还未成家,且正在参加一个函授班的学习,常常晚上要去办公室看书,所以让他晚上和班主任一同自修,以此来避免他一捧起书本就打睦睡的现象。另外,对他采取适当的赏罚。如:若一周下来,已顺利地完成了预仃的计划,到周末则允许自由支配,尽情地看小说等,用这种奖励强化法,激励其学习的自觉性;否则将实施一定的处罚措施,如他一次中午又悄悄地去书摊借了一本武侠小说,想找机会偷着过过瘾,恰巧被咨询者看到,他显得极为不好意思,于是就被咨询者不容商量地“借阅”了,以这种处罚消除法,对他进行意志的磨炼,以确保咨询目标的实现。
(五)矫正行为:利用小毛的特长,引导他参加了“当我二十岁的时候”征文及“为中华崛起而刻苦学习”的演讲比赛,他均获得了好名次,不仅征文在院刊上登载了,而且班主任及时上他们班专门开个班会,时他的进步给予了充分的肯定与表彰,使他从这个集体中获得了力量,折射出了自身的价值,逐渐恢复了自信心,以此来强化培养其足够的学习兴趣和改变行为方式的动机。
效果与点评
经过近一个学期的调整,小毛逐渐对专业学习产生了兴趣,并立志将来做个合格的工程师,以不辜负家长、老师和同学们的期望。学习自觉性也不断提高,不用他人督促,自己也能有节V!
地阅读小说,合理地安排自己的时间。后来再也没出现旷课玫象,使任课教师看到他的变化都感到惊喜。学习成绩也有了司喜的进步,较为顺利地完成了四年的大学学习任务,并在各方面不断地得以完善。在毕业告别晚会上,他激动地泪流满面,感设老师、同学们的及时帮助,说:“没有你们,就没有我的今天!”
对这种因心理障碍造成自甘堕落的同学,咨询时首先要布助他确立自信,改变自我否定的思维方式,并运用奖惩等适当跳约束机制,让他有机会表现自己,当然开始时期望值不要过高,不能操之过急,而是从点滴成功中让他品尝到其中的喜悦与牙趣,逐步用自信心取代自卑感。
镜头四
培养专业兴趣,增强学习信心
小D,男,19岁,理科一年级大学生。入学后第一学期期才考试两门不及格,情绪低落,联想到报考大学志愿时未报考自己有兴趣的文科某专业,而是遵从了父母意愿报考了理科。这一专业又是当前不“热”的基础科学,担心毕业后分配不理想。校医说他神经衰弱,更加剧了心理负担。在同学的建议下前来咨询。
分析诊断与指导帮助
小D在学习上面临的压力主要来自专业兴趣问题:另外还有考试压力问题。这两个问题相比之下,消除考试带来的心理压力是当务之急。为此,对小D的帮助拟采取先消除对神经衰弱的恐怖和对考试的紧张情绪,指导学习方法,帮其渡过考试关;然后再讨论专业问题的咨询与指导步骤。
指导要点如下:
(一)正确认识神经衰弱。明确告诉小D,从目前你的症状来看算是比较轻微的神经衰弱。这种疾病,主要是心理因素造成的。你的脑子并没坏,只是由于你长期的紧张,烦恼(包括高中时期),超限读书而使大脑疲劳了。可以用你们的专业术语比喻,大脑产生了弹性应变,是暂时的应变,大脑并没产生塑性应变。只要你注意科学用脑,消除心理紧张,加强身体锻炼,再适当服药,就会好转。并就神经衰弱的性质、症状、原因作了知识性介绍,对怎样利用脑和科学地锻炼身体作了讨论。
(二)考试应激问题通过对话式讨论揭示:你对考试这么紧张,不仅仅是因为课业欠账太多,复习紧张。最才民本的是怕考不好,怕补考,怕为此使父母伤心失望,怕补考门数多了毕不了业或被迫退学。是你有一种预期焦虑,对还没来的事情的自我恐怖,是你愈想愈糟糕,越想越紧张,越紧张越抑制你的正常智力活动,这样,学习效率就低了。学习效率低,就想靠用功学习补回来,结果适得其反,如此恶性循环。而且你目前的紧张还有一个因素,就是自信不够,认为“自己不是学理科的‘料”,。因此,对本期考试的一些科目兴趣减弱。而“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最好的“催化剂”。对所学科目缺乏兴趣就影响了复习效果。效果差又强化你那“不是学理科的‘料’”的心理,如此又影响了自信心。对这些分析,小D均认同。
因此,这里的关键是克服“万一考不好糟糕透顶”的消极自我暗示和增强学好的自信心。通过质疑式讨论和如何对待挫折的交谈,小D这样认识:倒也是,我再着急再紧张,复习时间也不会增加,更不会有谁能代替我复习。我成天去想去焦(虑)也没用。我把父母的期望一直当包袱压得喘不过气来。我应当摆脱父母爱的重负。况且我把补考看得太可怕了,现在,我想通了,横下心来,背水一战,大不了就补考嘛,只要我努力了就问心无愧了(这是小D在咨询员布置的认知“作业”中写到的)。咨询员对此给予了鼓励:相信他会扔掉包袱,轻装前进的。
接着,我们时究竟怎样提高复习效率的办法作了具体地讨论。比如,考期已临近,复习时间不够了,就不能按步就班的“整篇记,背笔记,做习题了,而采取“弄清基本概念,重点做例题”的办法,在时间安排上,用最好的精力复习最临近考试的课程;衣复习过程中,用“顺任自然”来应付“负性心理潮”(困倦,分心,“拦路虎”等)。
另外,还教给小D简单的自我放松方法,并让其每天坚衬10-15分钟练习。
在一个多月后的期末考试中,小D不仅考试过了关,而月还有两门功课考出了预料之外的好成绩。
(三)专业兴趣问题。要解决专业兴趣问题有必要帮助小D认识所学专亚与社会需要的关系;人文科学与自然科学的关系自己的兴趣与实力。由于小D并不是本来就厌恶所学专业,所以,咨询员是这样来阐释的:
你怕学的专业是基础科学,它是应用科学技术的基础。这个学科既是一种传统的经典科学,又是一种前沿性科学。在我国,许多着名的老一辈科学家为之奋斗了一生,为我国的科学,为国民经济的发展作出了许多重大贡缺(包括你的父母),人们敬仰他们。现在,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的确那些直接与国民经济挂匀的专业,如商贸、应用技术等受到了青睐。基础科学仿佛成了冷门。这些专业的大学生分配难,改行多是事实。但是,从长远的观点看,从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科学亭业的整体来看,基拙科学不能弱,也不该削弱,你所学的专业不会被冷落。从科学家的呼吁中,从国家领导人的讲话中我们可以看到基础科学依然是受重视的。社会需要基拙科学面向国民经济主战场,为国民经济服务。我个人认为,从事些暂时被一些急功近利的人冷遇、而国家又需要的专业,并在这些专业领域里奈得住寂奥,勤奋苦读,辛勤耕耘、状身的人,我是从内心敬佩他们的。就是那些追求实惠的人也是敬佩他们的。你的父母热爱这个专业,你选择了这个专业,我赞赏你。作为青年人,个人的选择服从于国家的需要是一种理性的、高尚的行为。
从大科学的意义上讲,自然科学与人文科学,基础科学与应用科学之间是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的。你要学懂、弄通、研究、发展基础科学,没有人文科学知识,没有哲学的思维方式是不可思议的(这里列举了一些中外着名科学家的事例和他们的论述)。从当今社会对复合型人才的知识结构的要求来看,相关知识的广搏与专业知识的精通相结合才能增强适应能力、应变能力。这就是说,你对文科的喜欢和良好的文学、哲学素养既是你学好专业必须的,也是你成为复合型人才的有利条件。
你认为自己不是学理科的“料”,而适宜学文科‘对过个问题是否可以从这样几个方面看:(1)你未到20岁,无论从哪方面讲,可塑性和潜力都是很大的,这种断定有失偏颇;(2)一个人在某方面是否真正有所作为,必须经实戏检验。有的年青人自认为是当文学家、艺术家或企业家的“料”,可是经过社会的选择却未必如此,所以,你下这种结论是否为时过早;(3)你完全可以不放弃自己的兴趣爱好,通过选修人文科学的选修课、辅修课甚至在学有余力的情况下申请修第二专业,做到“鱼和熊掌”兼得;(4)退一万步讲,如果你到时经过实践发现实实在在不是搞理科的“料”,那么,你所学的专业数、理、计算机等基础知识扎实,改行也是容易的。现在无论什么专业的用人单位都非常重视基础知识,认为基拙扎实后劲足,知识适应能力强。但是,总的来讲,大学阶段都是打基础,培养思维能力的阶段,应当尽力学好各门功课。
但愿你能全面认识你的专业,热爱你的专业,学好你的专业,成为你这个专业的后起之秀。(建议他就专业前景问题拜访本系的我国的一位着名科学家)
效果与点评
以上这番谈话和分析收到了较好的效果,他说,我要争取学好本专业。
为了让小D更科学地认识自己,特为他作了卡特尔16种人格因素测验(16PF),测量结果中,反映抽象思维能力的聪慧性(B)分数为7分,创造能力个性因素102分,其余指标均良好。这一测试结果经咨询员解释后,大大增强了小D学好专业的信心。
镜头五
抹掉心里阴影,以健康的心态面对学习
周某,女,19岁,理科一年级学生,家中父母健在,均为农民。大哥已经大学毕业,参加工作,二哥正在读大四。本人高考时以557分成绩入校。但入校后,感到教学内容多、进度快,学习吃力,担心期末考试不及格。同时还存在人际关系不协调、嫉妒心重,因而情绪低沉,担心死神向自己招手,在无法排解的痛苦中前来咨询。
分析诊断与指导帮助
(一)小周的情况属环境适应不良
她从中学时的学习尖子、说话很有份量、有一定号召力的班干部,一下子突然成为新的集体中的“平庸之辈”。过去在某种范围、在一定程度上曾经是“振臂一呼、应者云集”,现在却自感无人青睐,“没人理睬”,其心理落差很大。由于主观方面的原因,一时难以适应,甚至有些手足无措,进退失据的恐慌感,“不知咋办才好”。
(二)学习焦虑与恐惧心理
1.害怕考试不及格
由于学习上遇到前所未有的困难,特别是因空间想像能力较差(这一点在女生中比较普通),数学基拙一般(虽然高考成绩108分,但一方面有复读因素,一方面与高中数学难度相对较低有关),所以,一时难以适应大学数学必需具备较高的抽象思维能力的要求,尤其是画法几何这门课,高中几乎没有涉及过。学习上感到很吃力,失去自信,乃至产生了恐惧感,甚至感到就像真的已经考不及格了一样。
2.担心走到“那条路上去”
辅导员老师之所以讲学习不努力、考试不及格、精神压力大是极个别学生自杀的原因之一,其主观动机是提醒同学们,平时不要混日子了,以为进了大学就是入了“保险箱”;另外,也是告诫大家应正确对待面临的新环境、新情况。可是片于小周来讲,效果却相反。一方面使她心理压力增加,另一方面起了意外的诱发作用,造成了她的矛盾心态。她感到精神压力大,生活枯燥乏味,活得没意思;别人处处高出自己一头,又不佩服,在自我寻求解脱而不得其解的情况下,听到了这种“极端”行为方式后,似乎朦脆感到,这倒是一种解脱方法;但是她又有一种不甘心如此的冲动。而且家庭条件、生活环境还可以,自己经两次拼搏才上了大学,来之不易,所以,并不想真的走这条路。这种矛质心理,“真怕像那几个人一样”。她越把自己的情况与他们当时的情景相对号,越觉得很像,心理压力也越大,乃至到刚进咨询室时,几乎落泪。
(三)嫉妒心理造成认知的片面和扭曲,从而疑心别人“处处与我做对”、“故意压我一头”
在她看来,班里那位“其貌不扬”、“能力平平”的女生,并非出类拔萃,比自己强许多,可实际上却处处显得胜她一筹;说话,同学们爱听;搞活动,强过自己,起码更受同学们欢迎。于是,她认为别人像“影子一样”总跟着她,故意与她做对,使她有种被“珠在脚下”的压抑感和“离群索居”的孤独感。这也是造成她感到“活着没意思”的主要原因之一。
总之,学习和人际关系上的适应不良,形成心理落差,进而陷入自卑—嫉妒—更加自卑的恶性循环;这种心理状态在听到以往学生自杀的新的信息后,便形成了矛质心态,既怀疑又惧怕自己也“步其后尘”。
指导帮助的重点与方法:
本案例关健在于使她从自卑和恐惧之中解脱出来,认清进入大学后,学习、生活、人际关系等方面暂时不适应是比较正常的现象;在此基础上缓解其恐惧心理,讲明嫉妒心理形成的原因、危害及克服办法,最后引导她通过自我分析认识“不会走,也不应该走那条路”。
整个咨询过程是在坦诚的交谈中进行的。
咨询员介绍了历年新生的情况,从统计数字到个别典型,都做了详细地有据地说明。告诉她大学生活表面上看比中学自由度大,压力小,其实学习比高中更繁重,更紧张。学习大学课程,在方法上与高中相比较既有共性,又有不同之处。对基础较差和学习能力相对较低的同学,一方面要多下功夫,以勤补拙,另方面要改进乃至改变学习方法。如,加强预习、学会记笔记,像画法几何这类课程,平时要多留心,多想像各种物体的外形、结构,培养空间想像能力,以及如何复习、“把书读薄”等具体方法。
帮助她分析了“疑心生暗鬼”的消极心理暗示,通过问答方式,从事实出发,启发她消除对同学的疑虑、抹掉心理的阴影。
然后忠恳地讲明嫉妒之火的实质、危害,以及怎样使之转化为健康的上进心。并希望她积极地参加集体活动,不仅要与本寝室的同学交往,更应扩大交拄面,主动与其他同学交往。这样一定会逐渐适应环境。急躁无用,害怕无益,时间是最会正的老师。
根据我以往掌握的材料,具体分析了前些年几个自杀案例的特殊性、偶然性,近四年来再没发生过此类恶性事件。着力说明当时那几个案例与她现在的情况差别很大。最后我十分肯定地告诉她:“你不会,也不应该走封那条路。生活是美好的,关健是要会品尝;明天会更好,需要我们共同去创造。”
效果与点评
咨询后,她当时表示:老师,谢谢您。谈了一下午,心里透亮多了。您放心,我会照您的话做的。
我说:在生活中,痛苦也是一种不可缺少、不可多得的研磨剂。以后你会体会得更深刻。
一个多月后又见到她,询问情况时她说:最近参加了体操培训班,每天早晨都去训练。学习上也不像以前那么吃力一,基本上适应了。期末考试,她各门功课都通过了。
镜头六
产生厌学情绪怎么办?
R某进入大学后,干什么都是懒洋洋的。各种各样的计划是制订了不少,就是不能兑现,成绩也越来越差,考试成绩不好,频频亮起红灯。他也想振作起来好好学,但却总是提不起精神。
厕图从心理学来看,懒洋洋属于厌学情绪。这种情绪的产生,一是生理上的原因,二是精神和心理上的原因。生理上的原因,是某些器官有病,自己又未察觉,使人易产生疲劳症,做什么事都没兴趣,提不起精神,这需要到医院诊治一下才行。而精神和心理上的原因就比较复杂了。像大家所熟知的前苏联着名作家冈察洛夫写的小说《奥勃洛摩夫》中的主人会—奥勃洛摩夫,他对生活就产生了厌倦情绪,干什么都没劲,整天总是懒洋洋的,每天,只知道睡觉。他的懒惰,反映了他在精神和心理上的颓唐、委靡和腐朽。
在我们现实生活中,这样的人也不少。一些中学生因厌学离家出走,给家庭、学校、社会带来很大危害。试想,一个中学生,要是没有奋斗目标,生活空虚,懒于学习,精神和心理总是振奋不起来,整天懒洋洋的,又怎么能实现人生的价值呢?可见,克服懒洋洋的厌倦情绪,该有多么重要了。
学生时代是人的一生中好奇、求知欲最强的时期,应孜孜不倦刻苦求学,为将来打下文化基础。然而在当前一些中学出现了这样一种令人担忧的现象:部分中学生学习不求进取,一说学习就提不起精神、懒惰、厌倦,因非智力的因素造成了所谓“厌学”的心理状态。
那么,如何克服学生的厌学心理呢?对于这个问题的分析应是多角度的。
首先要明确学习目的,端正学习动机。
完成任何一项任务标明的目的,目的明确方有动力。学习目的是指学生完成一定学习任务的结果,而学习动机是促使学生去达到一定目的的动因。现在,大学生学习动机的内容十分广泛,且随着校园生活的多样化而日益呈现出多样化的发展趋势。为此,许多心理学家和教育工作者对大学生学习动机的内容进行了要素罗列:(1)能够获得一个好的工作岗位,得到较好的物质生活待遇;(2)拿到大学毕业证书,得到铁饭碗;(3)跳出农村,在城市工作;(4)找一个出色的伴侣,建立美满的小家庭;(5)做一个大学生有较高的声誉,能被人尊重;(6)做一个学识渊博的人,以便能推动社会的进步八7)使自己在同龄人中保持强者的地位和形象;(8)报答父母的养育之恩,实现家庭亲人的美好期望;(9)为能光宗耀祖,获得功名利禄;(10)不辜负老师对自己的苦心期望;(11)自己对本专业学科的内容有浓厚的兴趣,希望通过深造发挥才能;(12)考虑到祖国还比较落后,需要我为振兴中华做贡献;(13)更好地为人民服务,做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14)为了逃避一种不可名状的孤独感,希望从书堆中找到某种精神上的寄托;(15)为了自我设计,体现出自我奋斗的决心;(16)为将来出国做准备,把高校当成出国的跳板;(17)拥有一技之长,以便能够在社会上很好地立足;(18)履行当代青年的社会义务,为民族的振兴、祖国的富强和繁荣做出较大的贡献。大学生会随着年龄和知识的增长,逐渐地明确学习目的,端正学习动机,立大志,识大局,不但不会厌学,而且会感到要学的东西太多太多。成年人尚有活到老学到老之志,更何况青少年?只要青少年学生认识到,没有文化的民族是不能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没有技能的个人是无法立足于社会、服务于他人的,就一定能克服当前的困难,抓紧时间努力学习,一时厌学的心理现象就会很快消除。
其次,要不断培养学习兴趣。
学习兴趣是学生对学习活动或学习对象的一种力求认识或趋近的倾向,当然这种倾向是和一定情感相联系的,在学习活动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在具有浓厚的兴趣下学习,实际上是一种莫大的乐趣和享受,所谓“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就是这个道理。心理学家认为,学习的最佳动力乃是对所学材料的兴趣。学习动机端正,目的明确很容易使你对所学的产生兴趣,学习中知识基础的巩固和不断扩大加强、成绩的提高可使你初获成功的喜悦。老师、家长的表扬,同学的一声赞叹,往往会使你信心大增,产生意想不到的效果。
再次,要注意调整学习情绪。
常常听到一些学生说:“这两天情绪不佳,学不进去。”
这话有一定的道理,人的情绪不是一成不变的,特别是青少年时代更是多思多变的年龄段。然而时光是宝贵的也是无情的,不能因为情绪不佳而放任自己,浪费光阴;应该学会自我解幸脱,自我约束,努力积极地创造最佳心境。情绪不佳的原因也是多种的,如你被一道习题难住了,越做越恼火,烦躁不安,这时你不妨放下它,改做别的作业,或看其他的书,甚至暂停学习,唱个歌,随手画图画等等。使自己的烦躁的情绪平静下来再学习。
马克思在写《资本论》的过程中,经常读读外文,看看小说,朗诵一首诗,分散一下精力,有利于再次集中精力,这就是积极的休息。对于大学生来说,要学的东西很多,十几个学科的知识,可以合理地安排好时间,穿插着学习。再有,当你受到老师、家长的批评,和同学吵嘴了,家里发生了不愉快的事情,遇到诸如此类情况时,更不必急于坐下来学习,应先稳定情绪,自我解劝,这样会产生一种自我控制力。当把烦恼抛到九霄云外后,自然而然地会产生学习读书的欲望,先从最有兴趣的一门开始,渐渐地恢复正常,一旦平静下来,就抓紧时间,讲究效率。自我平衡能力很重要,不仅关系到学生时代学习成绩的优劣,而且会影响个人一生事业的失败。
总之,学习的目的明确,动机的端正,兴趣的提高,加之以健康良好的心态,会使你越进步越爱学,你将尽情愉快地在知识的海洋中遨游。
读书,是件幸福的事,有多少人因为各种原因不能上大学,所以,请你珍惜美好的大学时光吧!
效果与点评
经过近一个学期的心理咨询与治疗,大学生R逐步明确了学习目的,端正了学习动机,增强了学习兴趣,彻底摆脱了懒洋洋的厌学情绪,学习成绩逐步提高。
镜头七
一拿起书就想睡觉怎么办?
大学生冯某,文科二年级学生。读书是人生的大乐趣,而对冯某来说,却是一件难以解脱的苦恼事,怨恨自己天生不是学习的料子,一拿起书就想睡觉,但只要听说打球、下棋、打扑克就来神。
分析诊断与指导
从心理学角度来看,冯某出现这种现象并不说明一个人天生不是学习的料子,这是种不良的条件反射。条件反射是人和动物等在生活中形成的,随条件变化的反应,这是在无条件反射上形成的,而后者是指人天生的摄食、睡眠、防御、探究等本能的行为反应。在这些本能行为出现时,如给予一些无关刺激,时间一长,二者之间就会建立联系,以后只要这些无关刺激出现,就会引起相应的反应,这就是条件反射形成的过程。如冯某前面说的拿起书就想睡觉,就是一种典型的条件反射,睡眠是人的一种本能行为,看书活动本来与它是无关的。人们在工作一天十分疲劳的情况下,想利用休息时间抽空看看书,拿起书来,又报制不住疲劳的侵袭,便想抛书睡觉,但又觉得学习很必要而勉强支持,多次反复以后,看书与睡觉两种无关的活动便建立了联系,并因为不断强化而慢慢固定下来,看书便成了磕睡的诱发因素,只要拿起书便想睡觉,有的人犯这种毛病并不是因为身体疲劳,而是对看书这种活动或看的书不感兴趣。就套伸大脑神经受抑制,这种抑制如扩散到整个大脑皮层,人就提不起精神,昏昏欲睡。长此以往,就会形成抑制性条件反射。与此相反,有的人只要听说打球、下棋、玩扑克就来神,则是一种兴奋性条件反射,看书学习就需要建立这种反射。那么,怎样建立这种反射呢?
第一,培养浓厚的学习兴趣。心理学家认为,兴趣是学习的原动力,是人对事物特殊的认识倾向。兴趣对于主体来说,总是带有快乐、欢喜和满意的情感体验。人一旦产生浓烈的学习兴趣,就有学习的动力,就会自觉、积极地投人学习活动,毋需意志的控制干涉。同时,因为兴趣总是与兴奋相联系,这就有利于改变抑制性条件反射,建立兴奋性条件反射。培养学习兴趣应做到:
1.提高对学习的认识,不要把学习当作负担。不少人都是因为形势所迫,万不得已才拿书学习的,而学习资料又比较枯燥,难以产生直接兴趣。这就必须提高认识,使自己对学习目的产生兴趣。你不妨经常想一想,没有知识被人轻视是什么滋味;获得知识、创造成就、获得社会尊重是何等惬意!当你认识到学习活动具有改进自我形象的意义时,就会产生兴趣。
2.合理地确立学习目标。学习目标不要定得过远过大,否则难以实现,而且易使已产生的兴趣消失。要达到某一目标,可采取分步走的办法,将它分解成若干个小步骤。如你的目标是通过成人高等自学考试,就规定自己在多长时间内拿下哪门功课,一门功课又分成若干部分。目标定得较小,易获得理想的效果,心理易得到成功的快乐和满足,提高学习的兴趣。
3.通过意志的控制,逐步积累知识。人们在学习活动中,总会表现出一定的意志,以克服所遇到的妨害学习的困难与障碍。
众所周知,意志坚强的人会知难而上。反之,意志薄弱的人,则会遇难而退。意志在学习活动中的作用更是显而易见的。只有当学生意志坚强、不畏困难,方能取得成功。正如叶剑英在《攻关》一诗中所说“攻城不怕坚,攻书莫畏难。科学有险阻,苦战能过关。”我国着名数学家华罗庚以自己的切身体会说:“科学上没有平坦的大道,真理长河中有无数礁石险滩。只有不畏攀登的采药者,只有不怕巨浪的弄潮儿,才能登上山顶采得仙草,深人水底觅得丽珠”。古今中外,凡是在事业上有所成就、有所建树、有所发现、有所创造的人都离不开坚强意志。人们对某些事物的兴趣大小与其所具有的相应知识多少有关。人们对某事不感兴趣,常常是因为他缺少这方面的知识,没有领略其中的奥秘和趣味。学习也同样。某门功课好的学生,必然对这门功课感兴趣,反之也一样。所以,如果通过意志努力迫使自己学习,一段时间以后,当你有了一定收获,自然就会慢慢感兴趣,而且随着学习成绩的提高、知识的增多,兴趣就越来越大,兴趣增大又会对学习成绩产生积极影响,形成良性循环。这种良性循环的形成实际上也就是兴奋性条件反射的建立。
第二,注意学习方式,有意识地建立兴奋性条件反射。由以上的分析可知,一拿起书就想睡觉这种抑制性条件反射的建立是因为人们把看书学习与抑制性的反射活动不适当地加以联系,并强化而形成的。要想改变它,必须注意如下几点:
1.在疲劳疲倦时不要看书。人体工作机能具有一定限度,活动超过了一定的限度,大脑皮层就会处于自动抑制状态,自动停止工作。这是一种保护性抑制,保护大脑皮层神经细胞免于过度劳累而受损伤,如人在过度疲劳后就想睡觉,此时若强迫自己看书,勉强支持,打疲劳战,就得不偿失,既达不到学习目的,又会伤害神经细胞,还会形成拿起书来就想睡觉的不良习惯。
2.饭后不要马上看书。因为在进食后,消化系统的活动量加大,大脑血流量相对减少。中枢神经除控制消化系统的部位外,基本处于抑制状态。这时看书效果既不好,又会形成抑制性条件反射。
3.睡觉前最好不要看书,尤其是不要用看书来催眠。有的人已养成这种习惯,睡前非看书不可,不然就睡不着,但在其他时间看书并不产生睡意,这是因为他们已形成分化抑制的缘故。
所谓分化抑制,是一种精确的条件反射,即指有机体能正确区分刺激信号,只对某些刺激物作出反应,而对其它近似的刺激不作反应。如有人在一定时间内看书才产生睡意,而在其他时间内不产生睡意,这就是分化抑制。有的人看武侠小说就来神,而看专业书籍就想睡,这也是一种分化抑制,一种不忍受分化抑制。
对于那些见书就头疼的人来说,借书催眠最容易养成一拿起书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