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传记延安女兵(第2卷)
10051800000041

第41章 特等模范家属陈敏

刘凤莲

陈敏是河北深泽县人,出身于一个守旧的封建家庭,但她却是这个家庭的背叛者。11岁时母亲去世了,父亲便把姐弟三人送到保定读书。

卢沟桥的炮声点燃了抗日烽火。正在读中学的陈敏积极参加了当地妇女救亡工作。1938年,考入抗战学院。

1939年秋,陈敏由抗战学院短训班毕业,被分配到冀中经济委员会当会计,后与八路军某部团政委谭文邦同志相识结婚,从此,她就成了军队的一分子。

部队转战华北,陈敏在团政治处任组织干事,和男同志过着同样的行军作战生活,无论多么艰苦,她从不抱怨。

有一次,部队驻扎云邱时,谭政委带着队伍打仗去了,只留下陈敏、教育股长和青年干事等六人看管13名犯人和部队的行李。半夜,突发敌情,六人中只有陈敏带着短枪。这个弱女子便担起了掩护18人和大堆行李的重任,急行军一天两夜之后才脱离了险境,找到了主力部队。

1940年,部队由华北转往边区,每日行军七八十里甚至一百多里,身怀有孕的陈敏从不掉队。上级给她一匹马,她却拒绝说:“我不骑,前边有的首长还在走,我怎么能骑马呢?”

1941年1月,陈敏去雁北工作,正遇上敌人大“扫荡”,她跟随部队,日夜穿插在宁武敌据点之间。有一次,敌人四面包围,从山下直到山崖,敌众我寡,情势危急。可是我军坚守阵地,顶到天黑。敌人无奈,撤了。我军也开始转移。漆黑的夜里飘着鹅毛大雪,塞外的北风刺骨的冷,肚子也饿得直叫。陈敏不知道摔了多少跤。特别是在忻县过封锁线时,队伍从下午二时起一连翻越了两座大山,行了一百多里地,直到第二天早上九时,未吃一口饭。当部队攀爬在陡峭的山崖时,狂风呼啸,把帽子都吹跑了。许多战士连饿带累走不动了,陈敏担心战士们掉队,带头侧着身子一步一步地往前移。战士们感动地说:“团政委的妻子都能走,咱们一定要赶上啊!”年底,由雁北来到边区的陈敏正遇上边区军民大生产,她又积极地投入了这场运动。

1942年3月,组织派陈敏到瓦窑堡鞋厂当指导员。刚到厂时,全厂只有8000元现金(边币)、300斤布头、200斤烂麻和一点儿小米,二十七八个工人除两个技工外,都是刚从部队调来的小鬼和家属。

这年是陕甘宁边区最困难的一年,鞋厂更是缺乏经费。有一次,陈敏带着干粮步行几百里到团供给处领取经费,却只领到400元(边币),刚刚够回来的路费。后来上级要鞋厂自己筹措资金、原料,产品除供给公家,还可自由出售。面对这些困难,陈敏没有气馁,她苦心经营,终于使鞋厂做到全部自给,供给边区上千双鞋子,年终赢利20万元(边币)。

陈敏关心鞋厂就像关心自己的家。她亲自做鞋,计算一双鞋底需多少布头、多少麻,一丈布能裁多少鞋面。在她的指导下,鞋厂的产品又结实又好看,且每双比市价便宜10元钱,因此,当地机关、部队、老百姓争先订购,鞋厂生意兴隆。不久,就新增了一架织布机和一架织毛巾机。

陈敏坚持节约持家,从不肯轻易废弃一根烂麻、一点儿布条。地上扔下的烂麻头,她要捡起来,和好麻团在一起捻绳。工人把沿鞋底布剪完了,她再重剪,把剪下的布头沿鞋鼻子。她常说:“可别小看一分布,一双鞋节约一分,一百双鞋就是一尺呢!”

陈敏还经常针对生产情况召开职工大会。对个别落后的同志和难管理的小鬼采取不同方法教育。她给工人上课,教识字、讲技术。关心职工生产,改善工人伙食。鞋厂的工人钦佩地说:“咱指导员真能干,把厂子安排得井井有条。”

1942年4月1日晚,上级下达了一项新的任务:到6月中旬必须完成1200双鞋子。两个多月做1200双鞋,这任务可不轻啊!从4月2日开始,全厂职工日夜奋战,星期日也只休息半天。陈敏和工人们一起糊鞋帮、缝鞋口,走路缝、谈话缝,只要能利用的空隙她都用上了。在她的带领下,竟然提前半个月完成了任务,受到上级的表扬。

1943年秋,上级顾及她抚养两个孩子,未再给她分配工作。陈敏却不甘心退出生产。10月,在全旅妇女生产大会上,王震旅长号召妇女纺线,陈敏高兴极了。回到团里,带头买了架纺车,嗡嗡地纺起纱来。她还组织了妇纺小组,不会的她细心教,偷懒的她耐心劝,每天起早贪黑,除了做家务,还要挤出六个小时纺织。

为了减轻政府负担,陈敏将自己织的布给孩子做衣服。当时她们母子三人全年需奶费3600元、肉240斤、宽面布5丈、棉花17斤。陈敏节俭持家,积蓄棉花34斤、宽面布13尺、大米3斗、铝锅一口、鸡16只。她将20斤棉花加入合作社,一年可以得到百分之百的利息。剩余14斤棉花纺成13斤纱,向合作社换了宽面布,穿衣问题迎刃而解。她又把全年纺的60斤特等纱,除13斤换布外,其余换得9.4万元。刚孵的一窝小鸡,也换了7500元。她还将给孩子补助的奶费节省下2万元买了20斤棉花纺线。节俭的陈敏,夜里纺线时把煤油灯拨得很小,木炭火盆舍不得用,找到几块旧砖当火盆。

1943年,陈敏光荣地出席了陕甘宁边区劳动英雄代表大会,荣获甲等奖,奖金2万元。

1944年,为了免除供给,陈敏更是精打细算过日子,减轻公家负担15.46万元,全年收支相抵后还余款13480元、布11尺。

同年,边区展开了轰轰烈烈的“学陈敏运动”。杨家岭、边妇联、中央民委等机关纷纷请她作报告、讲生产。荣誉面前,陈敏没有止步,她有计划地组织延属分区300多名家属参加生产,纺线两万多斤,做到大人孩子全部自给。

1945年1月14日,陕甘宁边区政府授予她“特等模范家属”称号,并荣获三五九旅奖章一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