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经济粉丝经济学
10008400000001

第1章 前言

请听题——问:一部拍摄期不到5天、总投资不过300万元的小成本电影,能取得多少票房?

7百万?

错!

7……7千万?

错!

我知道了!一分钱票房也没有!

错!7个亿!2014年,《爸爸去哪儿》,凭借强大的粉丝号召力与同名电视节目的收视惯性,票房一举突破7亿元!

这是一个“有粉丝就任性”的时代。《小时代1》被骂得一塌糊涂,但其票房仍然高达7亿。接下来,《小时代2》的票房依旧是高高飘红。

不仅仅是娱乐行业得粉丝者得天下,商业领域也充斥了粉丝经济的魔影。小米、黄太吉、江小白等都是粉丝经济的成功案例代表,未来产品要说自己是品牌,就必须要一批忠实的粉丝,这样才能谈得上是真正的品牌,才能做到一个长久丶有价值的品牌。

粉丝经济比传统零售的效率要高、费用更低。并且企业与用户直接交往,让用户参与产品的完善,在培养用户情感的同时也有利于打造符合用户需求的产品。通过更优的极致产品体验,才能将用户发展为企业的粉丝。一个粉丝带来的不仅仅是重复购买,更是在为企业进行信用背书,利用移动互联网实现口碑的快速传播。

不论从事什么行业,只要你拥有足够多的粉丝,都能轻松的赚钱变现。美国网络文化观察家凯文?凯利在《技术元素》中提到“1000铁杆粉丝”的理论,如果一个艺术家拥有1000个铁杆粉丝,那么他通过经营个人品牌获得的收入就可以养活自己。从个人品牌到企业品牌,一代代偶像在大众传媒的生产线上不断推陈出新,从生理到心理上满足受众的需求。

经济学最大的魅力之一,在于其经世济用,对于现实经济有着强烈的参与感。《粉丝经济学》采撷了业界精英最新的思想与观点,辅之以鲜活的案例,将读者引领到粉丝经济学的殿堂。

开卷有益。愿你拥有更多的粉丝,以及更多的财富!

——创业家

2015年3月